蜘蛛文库

管理学论文2000字(实用27篇)

蜘蛛文库 13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高速发展。各类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等般发展创立起来,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预期创业经济与社会将是21世纪的主要特征,而新创中小型企业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也将会与日俱增。zahra[il提出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它不但能解决社会就业问题,还能生产商品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及国家的竞争力的提升都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关。中国经济结构经历大调整是自xx年jt始,国家规划将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以下数据充分说明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主要靠中小企业。据统计,在apec成员体的2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小公司户数占各自国家和地区企业总数97%-99. 7%,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50%。二是中小企业已经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载体。数量多,适应性强是中小企业主要特点,失业冲击和经济波动主要靠中小企业来缓冲,避免硬着陆。截止xx年6月底,国内已有1043万户中小企业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占全国企业总数99. 5%,全国83. 6%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被中小企业吸纳。三是技术与体制创新的有效组织机构是新成立的中小企业。据统计,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是家族企业,私营公司占美国所有公司的90-98%之多,美国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在为私营公司服务,美国每年50%的就业岗位由私营企业提供,私营企业产能占国内生产总值40-60%[2]。有关研究表明,新创企业之所以能在技术革新与机制创新中发挥突出作用主要靠中小企业反应迅速,机制灵活,所谓“船小好调头”。自1900到1979年,中小企业完成了美国一半以上的科技发明。中国改革幵放以来,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新创公司开发了 80%以上的新产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创业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创业现象引起不仅是政府,而且还有企业界及学术界越来越强烈的兴趣与关注。近年来人们幵始普遍关注创业活动,众多学者和创业者也被吸引在这一领域进行不断地探索,经济学与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幵始转向创业理论。其中创业者个人素质,创业团队,创业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更是备受瞩目。国内学者目前还主要集中于对创业现象和行为的研究,还热衷于国外创业管理学研究成果的引进,却比较少研究针对于中国的文化背景及政策经济体系下的创业理论,这个还需要研究得更深入,特别是几乎很少有对中国创业者个人素质的研究,除了有少量文章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外,对于创业者个人素质与成功之间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很少。这就给本文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创业者个人素质和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带来很大必要性。

越来越多的资料及事实表明,创业者个人素质和能力在影响新创公司成长的各项因素中占据了极大权重。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在当今世界,公司的兴衰存亡由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决定”。对于这么重要的创业者的素质,风投在做出一项投资决定前,这一步骤显得非常必要,那就是对企业家个人的综合素质做出一个客观判断,先要确定他们目前的个人素质与未来要承担的职责要求之间的差距,才能有理由支持后续的投资决策,由此未来投资失败的概率可以大大降低。

创业者和新创企业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新创的企业真正能存活下来的只有不到50%。新创公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行为,创业者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起着领军人物的作用。抛幵创业者所处市场经济环境,影响创业者个人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创业者究竟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为什么有的人选择了去创业,而有的人却没有?为什么有些人创业取得了成功,而另外一些人却没有呢? [4]这些成功的创业者身上是否具有一些共同的个人素质特征呢?如果这些共同的个人素质确实存在,他们与创业成功的关联性是否密切呢?识别潜在创业者是否可以用这些素质特征衡量?这些素质是否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来获得?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研究对象是江浙沪范围内的一些高学历创业者及其企业,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和探讨我国创业者要创业成功应该具备哪些个人素质,并找出创业者个人素质与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为识别潜在优秀创业者,发现个体创业潜能,为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为国家的企业家教育培训体系,为风险投资公司理性选择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2篇

【摘要】行政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行政活动的复杂性和行政管理教育培训经验,决定了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科学的组织案例教学环节,促进行政管理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案例教学 行政管理 行政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20世纪初就被应用于法学、医学以至工商管理教学领域,其方法和理论日趋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行政管理学教学中,体现出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显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行政管理学学科性质的要求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优化、行政组织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治、行政监察、政府绩效管理、行政领导、政府职能转变、公共危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学科,行政管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知识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丰富行政知识。对于行政管理教学而言,案例方法是经验学习的首要工具和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些行政管理活动按时间顺序客观记载下来,经过专业编排,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实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公开讨论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探索战略理论框架变为现实问题的操作性步骤,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进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行政能力。

2、行政管理实践活动的要求

行政管理是政府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行政管理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得行政工作面临多重矛盾,不同的解决方案对社会矛盾的调解,经济发展的推动,行政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产生了不同后果。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行政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展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为学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掌握行政管理科学知识、理解行政管理真谛的目的。因此,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的案例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和多维分析抉择中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在结果预测和比较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策。

3、国内外行政管理教育培训经验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开始,案例教学方法已逐渐被应用到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大批行政学专家、案例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广泛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库。大量的案例分析训练为提高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如美国早在1948年由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撒拉克斯大学和康耐尔大学等组成了公共行政案例编写委员会。“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口号就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为了提升肯尼迪政府学院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技能,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在广大高等院校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丰富了行政管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行政案例教学方法的引入,是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培训方法的重大变革,是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新型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策略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行政案例教学的成败,成功的案例教学是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的。

1、案例的精选与储备

精心组织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工作,建立案例教材库。行政案例的精选与储备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1)典型性。行政案例必须是反映行政管理实践某些或某类情形的代表事例,其内涵具有普遍意义,案例资料能紧紧围绕行政管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理论、方法、观点,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2)客观性。案例教学力图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决策,建立真实的实践感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行政案例应直接来源于行政实践活动,是现实行政情境的缩影。案例资料要真实可靠,情节合理、内容充实、引用数据要科学准确。

(3)启发性。案例教学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行政案例要针对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设计和选择,既要使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案例设计表现为具有体验性的解读,又要使行政管理实践创新与理论有机契合,引发不同观点、思考和争论。

2、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组织案例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和中心环节。案例分析是严谨的考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精通案例材料,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预测并掌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2)案例思考题的设计要有讨论空间,营造多视角的思考路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3)组织若干案例学习小组,小组案例分析后,再以学习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应做好讨论的引导工作,防止学生分析讨论过程脱离主题,随意发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等对案例进行不同层面的深度分析和联系社会的广度分析。

(4)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技巧,对综合性案例和复杂性的案例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创造平等和谐的案例讨论氛围。

3、案例的讲析与点评

案例的讲析与点评是案例精选和案例讨论环节的必然延伸。案例讲析不是为了寻找“案例之解”,而是讲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与决策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案例点评要评判不同的案例结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他们在讨论中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反思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实现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与提高。

三、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若干问题

1、案例选编的本土化问题

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很多案例源于国外,由于行政环境的差异,国外的行政案例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困惑,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选择国内行政案例则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知案例所蕴含的原理,深入了解中国行政管理的现状。但是,很多国内案例来源于新闻报道,未经过专业编写,启发性和可读性较差,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行政案例的本土化问题,需要行政学家、授课教师和行政实践活动者共同参与解决。从教师的角度看,案例选编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经过授课教师的'再创作或再加工的重新编写,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不断更新和丰富“案例群”,才能为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案例讨论的技巧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庸平和,不提倡公开质疑和挑战权威。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和记录的教学模式,不习惯参与式讨论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技巧至关重要。教师要用亲切、有感召力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感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宽容、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争辩;要给予积极参与者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信心;当案例讨论产生交锋,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励讨论深入。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案例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

3、案例教学的教师定位问题

案例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行政案例教学活动的非结构化,教师教学风格和学识水平的不同,造成案例教学教师角色的多样化。成功的行政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扮演多种角色,如“设计者、主持人、仲裁者、‘魔鬼支持者’、同学以及法官等一系列潜在、模糊的角色”。作为设计者,教师要预先规划和设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作为主持人,教师要控制课堂讨论节奏和学习进度,引导讨论主题,创造热烈有序的讨论氛围;作为仲裁者,教师在案例讨论出现批评与争论时,将主题引导至问题的不同看法的解释和辩论上,而非人身攻击;作为魔鬼支持者, 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独创之见;作为同学,教师要在讨论冷场时,提出焦点问题,参与讨论;作为法官,教师要对案例讨论全过程进行总结,使案例教学善始善终,圆满结束。

4、案例教学的考核问题

案例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案例教学考核问题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表现于案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书面报告等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案例学习考核不能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而应该采用动态多项综合考核方式。案例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案例阅读的讨论提纲考核、案例讨论的发言考核、案例书面报告考核、案例考试考核。在“行政案例学习综合考核链”上,采用“分项记分、累计加总”的方法,最终形成学生案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数的评定方式,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以教师评定为主,这样有利于成绩的公平性和相对权威性。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行政管理学课堂,以案说理、以理论案,较好的实现行政管理实践发展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当然,行政管理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行政案例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周金堂:哈佛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3).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3篇

摘要:合同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现代的工程项目越大,所涉及的方面和关系也越多,越复杂,使得合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主要对目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应用

1.工程管理实践中合同管理的应用

工期风险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材料及设备供应延误、设计变更、地质地基资料勘察不准确、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等多种原因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承包商无法按照计划或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造成成本增加。合同执行过程中,承包商可以行使工期延误时的权利,但必须确保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①工程不能按期完成与承包人无关。

②工程延期发生后,承包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延期申请。

③对于工程延期的资料,承包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上报。

④承包人在延期时间终止前完成了工程施工。另外,合同签订后,承包商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履约,避免因自身原因造成工期延误。

工程变更索赔

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程变更或索赔的情况,工程变更索赔是指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与签订合同时预计条件不一致的情况,需要改变原定施工承包范围内的某些工作内容以及非承包人原因造成承包商工程范围发生变化或者损失,承包商提出给予补偿损失的权利要求。变更索赔项目成立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非承包商承担的风险,且上述影响造成承包商费用增加。

②承包商按期提交了索赔报告等资料。

③其他按合同约定的条件。因此,在接到监理工程师的设计图纸后,承包商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内容会审,因地质异常导致施工困难或工程量增加,需要重新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时,应报设计、监理、业主进行确认,同时,还应及时收集和上报变更索赔资料。

工程分包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中标项目越来越多,工程分包成为合同履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程分包常见的风险主要是转包与违法分包、出借资质与挂靠、分包管理不善等因素引发的风险。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自行完成,另外,考虑到承包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需要,还应关注分包人是否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2.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

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少数合同有失公正,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平衡,风险和责任分配不合理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发包方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缺少对发包方的制约条款,尤其是对违约、赔偿等方面的问题并未制定出较为明确的处罚或奖励措施。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也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的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索赔难以进行。

.专业人才缺乏

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有高素质、能把握全局的人,具体地说就是不仅要通晓法律知识,还要熟知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现阶段,我国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就算有合同管理人员也缺乏系统的法律、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不利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是保障合同管理高效开展的基础,但目前诸多建设工程管理部门未对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予以重视,导致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可靠依据。同时,合同归档管理、分级管理和评审管理机制不健全,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并未严格执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无法实现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3.完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

.做好前期策划

投标单位要组织经验丰富的商务、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勘察,编制投标文件时,应根据前期调查情况,重点关注投标工期、技术可行性、施工方案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组织技术、商务、财务、法律、施工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人员对投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技术方案、商务报价、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进行审查,合理确定投标报价。另外,要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及时提交投标文件,缴纳投标保证金。组织实施项目前要进行前期策划,做好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充分考虑项目实施问题,选择恰当实施模式,杜绝采用“提点子、卖牌子”的方式实施项目。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

合同管理涉及企业管理的许多方面,仅靠合同管理机构难以完成管理职能,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合同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通过制度来规范、协调各方的工作,使合同的签订、履行和争议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一是建立合同审查会签制度,一般合同由业务部门、技术部门、项目负责人、合同管理部门分别审查,重大合同还须由安全部门、财务部门、主菅领导审查,由参与审查的各部门和人员提出审查意见,对存在的问题经整改后会签。二是建立合同交底制度,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其他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同时,将相关事件的责任分工到组,便他们明确自身工作范围和责任,尽心尽职地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实施合同管理。三是建立补充合同制度。与工程重大变更相关的事件,如项目估算该重大变更对工程成本、进度的影响,及时通过双方谈判协商签订补充协议。

.加强施工合同变更索赔管理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4篇

内容摘要:海底捞火锅是一家逾万名员工的餐饮企业,2009年,海底捞在全国接待了2000万人次。2010年海底捞的销售额将达到十几个亿,员工总数也突破万人。

关键词:海底捞员工;餐饮;纪律管理

管理学很是广泛,首先我来说说我对它的理解。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管理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从而过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项活动的总和。管理基本职能:计划(首要,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组织(管理的载体);领导(管理的核心);控制(监测性、修正性)。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探索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约尔,他提出“五职能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

管理学离不开管理实践对它的发展与验证,同时也对未来的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多少会接触到管理学的一些知识,也会对管理学感到非常亲切-尽管我们在现实中可能已把它解释得走了样。所以,在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在管理实践中的正确经验加强我们对一些管理学知识的客观把握大一。

对于管理学,我现在说一个实例,就是海底捞的管理学文化,这样更加能够看出管理学的知识。

海底捞火锅是一家逾万名员工的餐饮企业,2009年,海底捞在全国接待了2000万人次。2010年海底捞的销售额将达到十几个亿,员工总数也突破万人。

海底捞火锅的董事长张勇说:“经常有人问我,海底捞为什么能做到这么成功我说海底捞的业绩源于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说实话我本人在读EMBA之前并没有学过系统的管理学理论,但我一直是在用心做事情,用心去感受,管理也需要服务思维,把对员工的服务做好了,员工就会透过他们的愉悦和服务把企业的价值理念传递给顾客。”

张勇说他做火锅是偶然,但是他想到,因为火锅相对于其他餐饮,品质的差别不大,因此服务就特别容易成为竞争中的差异性手段。1994年3月,海底捞第一家火锅城在四川简阳正式开业,那时他连炒料都不会,只好买本书,左手拿书,右手炒料,就这样边炒边学,可想而知,这样做出来的火锅味道很一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点,客人要什么速度快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因为他们服务态度好、上菜速度快,客人都愿意来吃,做的不好客人会教他做。发现优质的服务能够弥补味道上的不足,从此更加卖力,帮客人带孩子、拎包、擦鞋……无论客人有什么需要,都二话不说,一一满足。这样做了几年之后,海底捞在简阳已经是家喻户晓。

他们这套思维的价值体现在把企业文化融入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不管对文化怎样看,它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且影响着管理活动。所以,研究管理,回避不了文化问题。

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是复杂的,海底捞用他们企业的这种管理文化体系做到了行业的佼佼者。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5篇

摘要: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和探索,目的是为了使得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法;探索

随着高职院校中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加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填鸭式的教学,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倾向于案例教学法[1]。在企业战略管理学的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仿真的实景,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所以高职院校中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认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注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核心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接受知识的模式太单调,学生也只是一味的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而不能够去实际运用,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轨[2]。所以目前的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启动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的作用

美国的哈弗大学最先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要求在运用该模式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要进行互动,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收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只是单方面的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并且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理解到理论知识实际运用的情景中,反过来可以更好的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3]。

2.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的分析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案例,一般都会有很明显的特点。案例一般会覆盖到课本中的多个知识点,通过课堂上教师讲解案例,学生来分析案例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贯通,从而掌握到一些重点知识。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还可以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所以通过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弊端,使得教师的角色得以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则是案例讨论的主角。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与学生互相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的探索和运用

在90年代末我国逐渐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中,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案例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然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一般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案例教学实施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对学生讲授必要的一些理论知识,因为只有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案例进行理解和分析,才能对案例进行讨论。例如在学生针对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评价这样的案例时,就应该已经掌握了GE矩阵模型分析和生命周期等基本战略理论知识。

2.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准备在学生有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储备后,教师就要开始选择案例教学的合适案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可以展开讨论和思考[4]。比如当学到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知识点时,可以选择海尔多元化的战略这样的案例来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找案例的关键因素,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3.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讨论案例讨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学生讲解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5]。在案例讨论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比如选择一个家电行业内部竞争结构的案例时,可以选择苏宁电器在内部竞争过程中是如何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成熟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案例中所体现的问题。

四、小结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礼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168-169.

[2]葛成唯.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3,(44):77-78.

[3]李磊,徐雨森.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探讨与分析——以“沈阳机床跨国并购德国希斯”案例讲解战略联盟[J].中国商贸,2013,(26):69-70.

[4]吴松强,陈苏婷,赵顺龙,等.基于案例教学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改革的思考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5,(12):115-116.

[5]徐蕾.浅论案例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6):87,108.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6篇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酒店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创新,而就目前时代背景来看的话,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对于酒店专业人才今后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为此,文章也对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酒店这一行业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也有着较多的国际连锁酒店在中国开设了分支机构,就比如说重庆的艾美酒店、希尔顿酒店等。也正是因为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酒店教育这一专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酒店专业国际化发展这一需求,酒店教育过程中也需要设计出国际化的人才培训模式。

1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就酒店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对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以及范围都是概略性地进行说明,很少会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详细的定义,还有些则是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目标定得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今后毕业之后就很难适应从酒店基层做起。而上述所提到的问题都表现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起到国际化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最终学生就业效率也就较低。[1]

没有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就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没有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内容,而其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国际型酒店岗位标准不相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地对学生进行双语授课,或者是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对学生进行培训以及教学,认为这种教学课程体系就是国际化,没有真正将国际化实质内容渗透到人才培养以及课程体系构建中,也就很难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就目前酒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育情况来看,课程设置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职业素质偏低等现象,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想等方面还是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最终也就和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

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存在问题

就目前酒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育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中文教学为主,就算是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师英文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回答的比例较低,不足课堂教学时间的50%,这样,不利于所引进的先进教学内容和理念的传达以及课后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此外,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之前较为被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课堂讲解为主,重理论、轻技能这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会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和国际型酒店实际工作过程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进步。[2]

2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

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在目标确定过程中,可以借鉴他国实践经验来确定培养目标,比如,美国的“康奈尔模式”、瑞士的“洛桑模式”,就是真正地将产教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还要求学生对国际化要求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来培养学生酒店岗位服务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在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以将国际化理念和跨文化体验、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内容作为培养目标,以此来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国际性。

构建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构建出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推行“课证融合”的双证制度,让学生在学习完酒店服务管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融入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能掌握职业证书考试的相关内容。其次,在课程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还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际以及人类文化课程,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酒店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增设人文与社会科学、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体系,比如说跨文化交流、世界品牌酒店管理、中外民俗等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加强校企联动,积极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该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之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动,通过这一方式来为学生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针对这一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国际化模块教学基础上开展工学交替,将之前传统的初中后五年一贯制“4+1”教学模式,变成“”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当中,年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其中的一个年则是到国际品牌酒店来进行认知性实践,还有一个年则是回到学校学习,最后一个年则可以深入到国际品牌酒店来进行实习,通过这一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的培养,这样就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酒店国际化能力。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主题化、情境化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的“国际化酒店”,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营销能力以及国际型酒店管理的知识。[3]

构建良好的师资队伍

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学校还需要加强对酒店专业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一方式来打造出一支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国际事业以及国际沟通能力的酒店师资队伍,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真正培养出酒店国际型人才。针对这一点,学校如果具备较为良好的资金条件,可以让教师直接到一些较为优秀的国外酒店进行学习以及培训,也可以从国外聘请一些专家来对学生进行酒店教育,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国际化酒店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学校酒店专业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

3结论

酒店专业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也有着越来越高的作用,而目前时代发展环境下,酒店国际化人才才是这一领域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酒店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构建出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以此来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从而才能让学生成为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锡军.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2013,14(26):93-94.

[2]王红丽.区域经济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15):89-90.

[3]孔韬,彭庆环,陈汉平.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6):52-53.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7篇

摘要】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当代教育的改革进程也在快速深入,为迎合当前的教育形势与人才发展的新要求,高校管理的全面改革成为大势所趋。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高校行政管理的实效性将直接取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综合实力。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作为行政管理的执行主体,唯有正视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致力于多措并举,强化行政管理队伍质量才能有效保证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推动高校行政管理走上标准化之路。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一、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基本素养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对高校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只有明确高校行政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才能保证管理队伍质量建设的有效性。首先,行政管理者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思想政治修养作为人的核心因素,对于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意识与行为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唯有强化党性政治觉悟,才能有力担起“管理育人”的`重要使命;其次,无论在何岗位,都需要以良好的业务素质作为前提。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不仅需要了解各类政策,更需要将业务素质范围延伸至系统教育理论、行政管理规律、现代化办公模式等领域,并以此构建现代化管理理念,深化行政管理研究,以更好地适应行政管理的现代化;第三,要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与正派作风[3]。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以与人交往为主,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且行政管理为高校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贯彻全心服务于师生的管理理念,才能确保行政管理的实效性。可见,推动高校行政管理的有效改革意义重大,但前提是要有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队伍质量。

二、强化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在高校教职工管理过程中普及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伴随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而生成的全新的管理理念,最初形态源于现代企业管理。时至今日,高校管理的复杂性与难度不断上升,由此呈现出了一定的混乱态势,为精细化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融入提供了特定的必要性。纵观当前各机构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均需要以强化内部员工的精细化意识作为前提。高校精细化行政管理模式的构建亦有必要顺势而为,切实在高校教职工管理过程中全面普及精细化理念[4]。对此,本文认为可采用多种方式对教职工的精细化观念意识进行培养,包括专家指导、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和参观学习等形式。唯有保证对教职工精细化观念培养的实效性,才能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高校发展的稳步推进以及学生的自我成长和高质量教育的开展提供稳定而强大的动力。

(二)强化行政管理者细节意识,划清职责权限

高校行政管理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明确行政管理目标,实现岗位职责分配制度,强化个人责任,也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个人教学任务。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研究需要遵循高校管理的实际规律,针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实现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应该在稳定和谐的行政管理环境中,为有秩序的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还应当不断适应社会教育人才需要,进行教育管理改革。通过多种教师培训管理方法来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组织结构,将教学管理落到实处。在教学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加以重视,设置职能明确的教学管理岗位。

(三)推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转型

高校行政管理应该遵循规范管理准则,规范管理也是系统化管理的基础。通过规范和规则化控制和管理,才能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规范意识,自觉规范自身教学管理行为,严格要求自己。管理活动的实践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教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是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两个重要主体。针对教师应该完善教师管理工作流程和制度,对于学生的管理应该加大监督力度,自觉引导学生行为,通过规范化的考评规范则,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管理平台和师生发展环境[5]。让高校教职工能够在平等和公开的管理氛围中学习进步。因此,提升规则管理意识,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不断增加考核监督力度实为必要举措,有利于对高校行政管理者提供严格的约束。

(四)借科技的融入助力高校行政管理实践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8篇

一、社会保障中的内容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当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社会保险的概念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专门机构负责实施,运用社会力量,通过立法手段向劳动者及其雇主筹措资金建立专项基金,以保证在劳动者失去劳动收入后获得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社会保险的种类有许多,主要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

2。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上低收入者与弱势群体,通过直接给予这部分群体经济上的支持,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社会救助的形式同样都许多:包括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贫困救助制度等等。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面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良好的,免费的服务。社会福利从实质上说应该是一种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种津贴。

4。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针对的对象比较特殊,对象大多是国家或社会上那些现役军人,残疾军人,退役军人,烈士等。社会抚恤的本身就是一项较为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的对象十分狭隘,享受社会优抚待遇的对象是为整个国家及社会有所付出,牺牲的,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社会优抚的待遇往往是比较高级别的。

5。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更加能体现一座城市在社会保障上的“温度”,因为社会互助是针对那些有生活困难社会成员,并由公民自愿帮扶形成的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指的是社会组织和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活动。他是一种自愿的、非营利性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的捐款、自愿捐款,政府救助资金来源是税收和其他方面的支持。社会互助的主要形式有: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组织;慈善救济的民间公益组织;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

二、社会保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1。维持社会稳定,为城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个完整,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让居民充分享受更有安全感的城市生活,居民在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满足感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犯罪率。整个城市呈现出安定和谐的局面,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中,将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土壤”。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让社会能够安定有序。社会保障的最重要的责任是将公平与互济为主题,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中,随着现代民主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权益,人们内心的自由与平等的意识不断增强,这就对社会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仅关注公平本身,开始更加关注整个社会公平的进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正好契合广大群众内心的需求,符合每一个社会人的内心价值取向,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每一个人的生活保证在一个规定好了的标准之中,能够有效地消除存在于整个社会当中的极端情绪,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能够有效地缓和社会上的矛盾,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的阶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好社会基本结构的稳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以理解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是和生产力同样的以制度为保证的尊重。

2。促进城市居民消费,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出口锐减,投资下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剩下消费这一项。因此促进城市居民消费,对拉动内需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在制定经济政策中明确指出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想让社会群众大胆放心地消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解决广大社会群体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享受相对应的有保障服务。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吸引人口定居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为了让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控制在一个设定好的标准之上,在满足了这些群体的生活方面的需求后,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将会大大提升,这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打个比方,广大群众更加愿意到大城市去生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社会福利,由此,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来到这些大城市,这些流动人口的到来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这些人口带来的生产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的整体建设不可能这么快完成的。

4。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

上文论述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就是在于给予广大群众最直接的公平与正义,让全体社会群众能够享受到一个规定好了的标准之上的生活。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这些收入差距的存在让整个社会结构十分不稳定,为了避免出现不想出现的局面,必须要有一套完整有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去缩小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尽管社会保障制度在缩小城市收入差距上的能力与税收相比十分薄弱,但是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在缩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础上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一系列的最低保障的生活服务,这是不能通过税收做到的。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1。采取多种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尽力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缺乏为了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投入的资金足够大,但是如果社会保障需要的资金全部由政府掏腰包,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压力会十分的大,因此,政府应当广开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源,大力鼓动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包括企业以及公益组织充分地参与到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活动中来,尽可能地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尽可能地弥补社会保障基金的缺乏,尽可能地让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稳定在一个高标准的水平之上。政府部门应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利用社会资本的力量,来填补空洞的社保基金账户,逐步减少社保基金运营的风险。我国商业保险是落后于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因此,未来所有的系统设计应考虑到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协调、相互促进,确保商业保险补充社会保险缺乏的社会保障功能。也可以争取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贷款、援助,建立教育、卫生保健、职业培训等社会保障项目,甚至可以将国际保险基金引入国内市场,通过多渠道融资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2。实现多层次社会保障,加强社会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须从多个方面展开。同时社会保障的制度应当讲求高效率,即通过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来实现最大化的社会保障效果。社会保障制度的设立必须经过严谨的论证分析,规范的试点调研才能广泛地展开,考虑到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整体社会结构的稳定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严谨、科学。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源再分配的功能,社会保障提供的福利必须是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能够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应根据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社会资源供应能力、政府的财政平衡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3。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实现保值增值

实现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必须依赖于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要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稳定投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设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基金。但是由于社会保险基金在投资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稳定投入,这就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操作必须是高质量,高标准的,同时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来帮助基金的保值增值,只有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才能确保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区间内社会保障的力度和效果能够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也十分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来剪短基金的整体运作,才能全面地控制社会保险资金的流动与运作,也能够从源头上避免出现社会保险基金流失的情况。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9篇

摘要:目的了解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为进一步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了解护理教育社会背景的情况下,对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新时期护理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科学定位,未合理明确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未更新先进的教育观念,未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未变换更新教学形式等,对护理专业的发展造成了限制,对护理教育和世界接轨造成了阻碍。今后急需根据实际,进行护理教育改革,改变护理教育现状。

关键词:新时期;护理教育;护理理念;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护士在护理理念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具有许多的不足,科学定位不当、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教育观念落后及师资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这些均阻碍着护理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护理教育改革,让护理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其护理经验,为以后步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围绕着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展开如下的论述。

1、护理教育的社会背景

当前,医学已经有了长远的发展,医疗目标也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以往将医疗目标过多地集中在疾病本身上,而当前已经将医疗目标集中在健康上;以往重心往往集中在医院上,而如今重心已经有所扩展,逐步扩展到社区、家庭上;以往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疾病的诊治上,如今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可以说,当前的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往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多样化的医学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学的核心思想和护理模式也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仅仅推崇和应用坚持“以疾病为中心”这样护理理念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而越来越重视推崇和应用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这种护理理念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范围也已经从以往的单纯治疗,扩大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上;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上;从院内扩大到院外;从个体扩大到社会群体上。《_中央_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于2009年4月6日正式出台,在深入理解《_中央_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可以了解到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以建立和健全,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要对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以进一步的完善;要进一步加快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速度,使其服务功能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以进一步实现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目标,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要求经由_发布后,先是让所有三级医院在2010年底启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于2011年又提出要对优质护理服务加以全面的推进。

2、护理教育的理念及现状

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所推崇和应用的护理服务理念为“我在为病人服务”。而我国护理理念与之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以人为本”未充分体现和落实在临床护理实际工作当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未明确确立。护士往往遵循医嘱进行机械地执行,使应当为患者提供的生活照顾、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得以淡化和忽视,使原本应当取得实效的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系统化的、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普及往往未达到目标,未能取得实效。临床护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使国内现代护理教育缺乏个体护理的意识等不足得以充分的反射。

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的科学定位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护理学科在护理专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得以进一步的发展,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并得到广泛重视。要想与社会文明的进步相适应,就要实现护理学的多元化发展。当前,护理学科在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上仍旧被看做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国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已经从临床医学中分离出了护理学,使之已经变为一级学科,且和医学门类下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相平行。

未体现护理教育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当前,纵观我国的护理教育,发现极具特点的发展态势就是对规模过于看重,对质量过于忽视,这样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就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人们越发担忧护理学生的培养质量,且无法对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要加以快速的应对,不管是在使社会健康保健各种需求得以满足方面,还是在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护理管理人才以及社区护理人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与之仍旧不相适应。

未明确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缺乏充足、素质高的师资力量当前,我国大多数的护理院校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不管是成人护理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未达到预期的标准,所推崇的培养机制往往就是以使就业问题得以解决为短期目标的培养机制,导致普通学历护理教育仍旧徘徊不前,仍旧处于偏低水平,这样的教育观念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教育质量无法有效提高,使教育质量始终处于偏低状态。此外,当前护理招生规模已经有所扩大,教育层次也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的师资水平要不断提高。然而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护理专业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且学历层次结构缺乏合理性,师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未能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正如上述所说,在医学模式发生变化的同时,护理模式也已经发生变化,“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被广泛推崇和应用,集中在人的身心整体护理的模式越来越被重视。而且,在整体护理中,越发强调心理、社会层面的护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应该了解到要逐步提高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和所占比例。然而,当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给予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设置高度的重视,所呈现出的倾向为“多而全”,增加了课程的种类和学时数,给学生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此外,教学计划完成后,护生对新知识、新技能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偏少,这样使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临床护理的要求]。

教学形式具有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仍旧被广泛应用,填鸭式教学仍旧被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将知识、技能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几乎很少让学生有提问、自主学习的时间。即使对护理技术的操作高度重视,但也大多对操作的步骤加以过分的强调,而没有灵活的变通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再加上大多数临床的护理教材和课程是由临床医生写的并且授课的,护理知识和护理特色缺乏,教学和临床实际应用缺乏紧密联系性,最新的前沿知识未能及时补充在所应用的护理教材中,使得教学质量和实习护士在临床中实践的效果深受影响。

3、当前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中央集权性的统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点,政府不但扮演着办学者这种角色,还扮演着管理者这种角色,与此同时,还扮演着高等院校评估者这种角色,使得某种利益导向难以避免,使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难以保证。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起步偏晚一些,护理专业在我国也往往被看做是临床医学类专业下面的二级学科,缺乏专门的护理教育认证机构及认证制度,而对高等护理教育质量加以衡量的统一标准也相应缺乏,使得护理专业不管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往往依附于医学教育,往往需要应用医学类专业的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进行教育的评估,对护理专业的发展造成限制,对护理教育与世界接轨造成一定的阻碍。

总之,护理教育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教育就是主要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在新时期背景下,护理教育仍旧存在些许不足,如尚未恰当地进行护理科学定位,未合理明确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未更新先进的教育观念,未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教学形式具有单一性,缺乏充足、素质高的师资力量等。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护理教育的改革,以让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扎实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对其护理经验加以不断丰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莉敏。浅谈新时期护理教育的现状研究[J]。科技视界,2016(10):117。

[2]姬晓艳。基于护理教学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8):148。

[3]张波。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7):491—492。

[4]杨奕。浅析国内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改革方法[J]。神州,2014(18):276。

[5]周海燕。我国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39—40。

[6]李娜。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现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5):610—612。

[7]王艳华。护理学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7—8。

[8]赵晓玲。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衔接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4):288—289。

[9]方玲妍。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部素质教育,2015(6):55—56。

[10]葛爱芹,荆世瑜。中职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健康必读旬刊,2012,11(5):504。

[11]陈小翠。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4):115—116。

[12]高燕锋。中职教育中护理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3,42(7):118—119。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0篇

【摘要】 目的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保证护理质量安全为目标。方法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高危人员管理,及时纠正质量偏差;加强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急危重患者的护理,提出预见性的护理问题及措施。结果 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及业务水平,减少护理差错。结论 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的存在,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对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处理对策和科学管理。有组织,有效地采取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减少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识别,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成为护理工作管理有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我院2年来对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1 方法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护士责任心不强 急诊科护士接诊一位车祸患者,中午接诊时测生命体征未发现异常,就简单处理报告医生后,放置推车上继续观察,大约2 h,患者呻呤主诉下腹部痛,B超提示肝破裂大出血,导致死亡发生医疗纠纷。分析:由于护士不能履行护理岗位职责,不把患者当回事,误认为患者还是攥车党,忽略了患者的病情,护士仅注重执行医嘱,忽视了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耽误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时机。

护士履行知情同意告知不足 脑出血的患者给予翻身,执行翻身卡签名放置护士办公室。分析:由于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告知,忽视了患者举证的依据。

护士职业防护措施不到位 重症监护室护士被锐器刺伤的事,而患者HIV阳性,防范措施不到位。分析:由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掌握知之甚少,不能使用正规的锐器盒,从事高危操作不能提供防护用品,以成本高为理由,忽视了自我保护意识或者职业培训不到位[1]。

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入脂肪乳的过程中,药液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分析:由于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未系统的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巡视患者不及时,发现药液渗出处理方法有误或经验不足等原因,违反了护理技术规范。

用药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 新毕业的护士在未取得注册护士,而单独执行用药医嘱、执行技术性配药流程。分析:由于护士长管理意识模糊,用药安全重点监控不落实,发错药、打错针、重复用药等护理缺陷时有发生不重视药,护理人员紧缺,就利用了未取得护士执业注册的助理护士执行医嘱,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护理缺陷主动报告不严格 骨科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未按术后护理常规执行,护士未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急送ICU抢救,造成护理纠纷。分析:由于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手术后护理常规不落实,护士长管理职能未充分发挥作用,主管部门监督或指导工作疏忽,流于形式等影响。事发护理纠纷讨论,科室依然未报告护理部。

护理环节管理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如危重患者护理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药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如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流程,制定急救-站位-目标流程,通过培训熟练掌握该项技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加强护理高危人员管理,及时纠正质量偏差 对新毕业的护士、转岗护士和毕业5年的低年资护士具有潜在风险,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工作。岗前培训内容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2]。重点护理环节包括:患者出入院、转出转入院、围手术期护理、危重患者护理、输血护理及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特殊检查前后的指导等。发生意外及应急事件的处理程序(如气管插管意外拔管、自杀、灾害等)。每天用交班15 min的时间,进行提问护士,每周业务学习,每月考核评估知识目标达标。护理目标到达护士能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意外与紧急事件,掌握意外及紧急事件的处理程序与原则(请示报告、抢救流程、护理记录)。对每个护士进行考核,并建立护士业务档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回馈,并指导护士提高护理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护理细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士的自我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及卫生法律知识,教育护士学法,懂法,用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规范工作流程,明确“以患者为中心”、“因病施护、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的人性化细节化护理目标;规范护理文书记录:给药注射输液单上签名规范,执行者/核对者双签名严格把关,配药时间、输液时间、输液滴数认真填写。门诊患者皮试每个患者除了有告知,必须还要有告知后护士与患者的双签名证实已履行了告知制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护理安全用药管理,护士缺乏风险意识及危机意识,有的护士盲目执行医嘱,缺乏临床经验,没有辨别执行医嘱的能力,如转抄医嘱和口头医嘱,机械执行医嘱而又缺乏法律文书的记录;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遇突发事件时,对药物存放地点、性能、不良反应等知之甚少,不仅忙乱无序而且不能在第一时间保证用药;护士发药打针后很少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严格执行用药流程,如发口服药的流程规范,双人床边查对签名,防止出现护理差错事故,是临床护理过程管理的一个重点监控。

加强急危重患者护理,提出预见性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士长对危重患者每天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抓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每天提前和推迟半小时上下班,检查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执行情况。每天利用晨间大交班15 min时间,进行工作讲评,对潜在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如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技术时,患者气管内痰多,如果不及时发现进行吸痰,造成患者窒息。护士长利用现场演练的方式,培养年轻护士的临床评判性思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

2 结果

通过护理管理者正确认识护理风险的存在,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从小事做起(如发口服药)到细节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为临床一线护士提供正确指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 讨论

推行护士连续性排班模式[3],提高护士层级管理。急诊科、ICU、外科、内科病房开展APN连续性排班,为了保证夜班的护理质量,增加夜班护士人数,夜班为全夜班制。护士排班方式:①责任护士班:分为A班(8:00一15:30)、P班(15:00-22:30)、N班(22:00-8:30),每班均由1名组长带领3名责任护士值班,负责本班所有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②日班:(8:00-11:30,14:30-17:30)2名护士负责医嘱处理与核对、收费管理、常用药品与物品准备领取等工作;日班护士2名共同核对医嘱1次。责任组长负责护理工作的督促和管理,护理质量由终末控制变为过程控制,使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推行主动上报护理缺陷,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在护理活动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差错缺陷,护士就胆心受处罚而隐满不报,要求当事人主动报告,保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立即通知医师,及时纠正错误,尽可能地将错误的危害降到最小。事件报告制度:24 h内及时逐级上报。护理事故和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夜间通知夜班护士长和总值班。发生差错、事故单位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上报程序:病房护士→病房护士长→护理部→院领导。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护理安全用药规范[4],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及危机意识,没有责任感。护士盲目执行医嘱,缺乏临床经验,护士机械执行医嘱又缺乏法律文书的记录;或者在抢救过程中及遇突发事件时,对药物存放地点、性能、不良反应等知之甚少,不仅忙乱无序而且不能在第一时间保证用药;或发药打针后很少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在发现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更好的方法,才能实现持久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5,4:44-45.

[2] 唐玉平.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和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6,09,26.

[3] 蓝惠兰.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8,12:41-42.

[4] 沈云梅.精神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报,2007,11:39-40.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古典理论理论回归

自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Kootz)1961年发表《管理理论丛林》一文,把管理理论称作丛林以来,管理理论的发展加速了自己的进程。此后,安索夫(Ansoff)《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战略”开始引入管理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1993年迈克尔·海默()博士与詹姆斯·昌佩()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完成了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在世界范围内吹响了所谓的“第二次管理革命”号角。同一时期,彼德·圣吉()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学习型组织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管理革命的重要标志。然而,在现代管理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管理学界,古典管理理论却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论断。呼唤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有的是来自对中小企业管理的考察,有的是来自对管理职业化的理性分析,也有的是来自对古典管理理论自身的评判。一种观点的形成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分析这些原因,回望并深思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繁荣基础的古典管理理论,对推进管理理论中国化,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1古典管理理论具有自身的科学性及较强的应用价值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探讨管理问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古典管理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集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于一体,对企业管理实践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它犹如一只有形的手,科学有效地调动和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一般认为,泰勒、法约尔和韦伯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的实践性,它是从企业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理论。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的泰勒和法约尔,有着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泰勒就是在生产一线发现并注意到“磨洋工”现象的,对这一现象的仔细观察,使他找到了工人“磨洋工”原因。他认为工人“磨洋工”有三个原因,即:工人们害怕不断增长的生产带来失业;失败的薪金制度不鼓励工人高效率的工作;工厂没有给工人提供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些观察和分析,成为科学管理理论构建的起点。虽然法约尔与泰勒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也一直处在企业管理的中、高层,漫长而成绩卓著的经营管理生涯使他对企业管理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认识。

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泰罗认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管理中的“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雇佣双方把视线从分享利润这块蛋糕转移开,共同想办法把“蛋糕做大”。他说:“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顾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并且认为,对雇主来说,“最大利益”不仅代表着短期内有较大的利润,也包括为达到公司的长期繁荣而全方位地发展。对雇员来说,最大利益则不仅代表着高工资,还有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高等级的工作。在他看来,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富裕。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以至于王义昌先生在《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后记中,还要遗憾:这么多年过去了,让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共同发展,却至今依然是我们企业管理实践者和理论者的重大任务。作为一般管理理论的构建者,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一种可应用于一切机构的独立的活动;一个人在某机构内地位愈高,管理活动愈加重要;管理是可以教授的。正是这种对一般管理的认识,使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普适工具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得到了运用。由于韦伯是一个置身企业管理之外的“旁观者”,站在更加超脱的立场冷静分析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他的管理理念更显深邃。他指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没有它们,将无从判断组织。这些规则对行政人员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自己的行为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他们有责任监督其它成员服从于这些规则。韦伯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导源于他对有关官僚制效率争论的忽略,而把目光投向其准确性、连续性、纪律性、严整性与可靠性。韦伯这种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直到今天,在组织中普遍采用的高、中、低三层次管理就是源于他的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即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旧的、单凭经验的劳动操作;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以代替允许工人凭自己的爱好选择工作的作法;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去办;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上要分工,各自承担最适合的工作,以代替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卸给工人的办法。这些原理,对于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以及他对管理过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个要素进行的详细分析,则是企业管理过程科学化必不可少的。韦伯要求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所具有的八个特征,即实现明确的分工、实行等级原则、实行考核和训练制度、所有公职的担任者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出的、行政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理的那个单位的所有者、组织是根据明文规定的法规规章组成的、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正是企业形成完整、有序和高效组织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古典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逻辑前提和应用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从创建到现在已经整整100年,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推动着管理理论向前不断发展,形成流派纷呈的格局。但是,站在21世纪回望古典管理理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它们的真理光辉,也清晰可见它们与现代管理理论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逻辑前提,古典管理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是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的基础,而且本身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同时还是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先驱们所试图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学面临的两个根本问题,即效率和组织问题。它们是任何管理理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管理理论都是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启发下或指导下,在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搭建的平台上的创新,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创新会一直持续下去。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问题仍然是现代管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对计划和策略的研究、对发展战略的研究、对组织形式的研究、对管理工作环境的研究,等等,都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里,通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所要解决的也是泰勒在百年前所关注的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及共同发展问题。

古典管理理论不仅为现代管理理论搭建了创新的平台,经过发展和完善的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之一。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九大管理学派中,管理过程学派和经验主义学派就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现代版本。管理过程学派也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其开山鼻祖正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法约尔。这一学派因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主要学派,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验主义学派也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他们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他们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建议。经验主义学派中的许多代表人物深受古典管理理论影响,而且其中的多数人长期担任大公司的顾问或直接在大公司高层供职。经验主义学派走的是与泰勒、法约尔一样的研究道路,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对象的不同,经验主义学派所概括出来的理论并不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翻版,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思想方法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现代管理理论抓住了管理中效率与人性这一被古典管理理论忽略的矛盾,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对于处理好管理中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人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保持组织的平衡和谐状态,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用现代管理理论指导现代企业管理,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当现代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离不开古典管理理论所构建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性支持。现代管理理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了许多工具,比如管理方格、决策模型、激励手段,等等,都要放在按照古典管理理论构建起来的、能完整地履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职能的组织体系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3古典管理理论的应用是我国当前企业管理实践的现实需要

管理理论不是“屠龙术”,它必须见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一切不能为实践所用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管理理论的实践价值并不在于管理理论本身,而在于它的指导对象,在于它与指导对象的吻合性。因此,管理理论应用是有边界约束条件的,在发达国家有用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未必有用;在大企业奏效的理论,在小企业未必奏效。我们不能说哪一种理论更好,更不能说时髦的理论就是最好的理论。

现实经济社会条件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与美国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经济成长五阶段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传统阶段、起飞前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消费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时代正是美国处于起飞阶段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主要成长部门有可能通过革新创造或者通过利用新的资源,从而形成很高的成长率,并带动社会经济中的其他方面扩充能量。由于经济起飞时期,几乎整个经济都在快速地增长,从而使具有经济现代化观念的人战胜坚持传统社会观念的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取得胜利。起飞阶段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刺激力量,既可以表现为政治革命的形式,也可能是技术革新的形式,还可能是管理方式改变的形式。当年,正是因应起飞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古典管理理论破土而出。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一般来讲,人均GDP400美元以下为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人均GDP400~2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人均GDP2000~10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为稳定增长阶段。据国家_公布的资料,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我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处于起飞阶段的关键时期。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状况,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有很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表明,古典管理理论回归在我国有比较适宜的土壤。所以,有人认为,“考虑我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反省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们提出‘回归古典管理’,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并试图以此作为我国企业迈向职业化的理论指导。”

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人们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是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重要人文环境

我国直到1994年才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仅仅10年时间,从政府到民间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都十分有限。我国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还有比较长的路需要走。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企业,传统体制的惯性,制约着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在成熟市场经济中孕育出来的现代管理理论,多少有些消化不良。

企业管理说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管理理论应用的重要约束条件。从企业管理者来看,由于我国缺乏优秀企业家诞生和正常发育的社会土壤和社会氛围,社会体制方面也存在压抑优秀企业家成长的弊病,现阶段堪称真正企业家的厂长、经理为数其实并不多,甚至一些功成名就的企业管理者,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娴熟的市场经济驾御技巧,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抓住了某一个机遇。在成功的或失败的企业管理者口中,我们都不难听到成串的、最时尚的管理学词汇,但是在他所管理的企业里却很难看到这些词汇所代表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至于,在改革大潮中大量涌现出来的家族企业,管理者的状况更不容乐观。

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拥有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196222个,其中大型企业仅为1984个,占1%;中型企业为21647个,占11%;小型企业为172591个,占88%。在工业总产值上,三类企业各占1/3。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下。有人对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做过调查分析,在那里企业管理存在四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即制度不科学,缺乏连续性;忽视基础,管理方法运用不当;未发挥组织职能,团队效率低;脱离实际,曲解“企业文化”。调查者认为,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整体上还处于十分原始的阶段,甚至还远未达到以“科学管理”和“一般管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的水平。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省份,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更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普及古典管理理论知识,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的基础,比如应用“科学管理”理论,提高计划水平,增强管理控制能力。通过贯彻和运用“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差别计件付酬制”及“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等原则和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能力,从而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应用“行政组织”理论,促进组织优化。在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以制度为中心运转的、等级化、专业化的金字塔型的组织,为企业准确、迅速、有效地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美)F·W·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法)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2篇

1、试析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2、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3、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4、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对策研究

5、中国石油管道局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划研究

6、国际教育与国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7、深入发展时期教育技术理论演变的研究

8、大学生绿色教育若干问题研究

9、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10、法制教育的功能探究

11、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有效教学

12、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

1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探索

14、关于分层作业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15、中小学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若干问题

16、关于浅探学生的主体性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发挥

17、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析及班主任疏导作用

18、核心知识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筛漏的原因浅析

19、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20、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见解

21、荔波煤矿瓦斯突出事故幸存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及预后

22、高职《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中理论与实验的整合

23、关于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词义推断热点考点揭秘

24、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

25、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

26、论合作学习教学法在体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7、我国北方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

28、初中学生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9、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失灵与治理之研究

30、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31、新世纪我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问题研究

32、我国教育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33、梁启超的教育现代化思想研究

34、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35、远程教育中情感信息的建模与处理方法研究

36、GDP危险期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7、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改革问题研究

38、当代知识观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39、浅议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40、浅议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1、对于实验班化学教学的思索

42、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43、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论创新问题

44、关于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教学

45、关于探索新课程下体育教学中角色转变

46、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优化

47、关于中职语文服务功能刍议

48、谈现代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上应具备的能力

49、浅谈高校校园感恩文化建设

50、浅议善用有效教学策略规范语文综合学习

51、试论教育理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52、关于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5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54、电邮模式在成人教育解剖学教学的应用研讨

55、浅议初中数学的复习策略

56、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57、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58、关于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的尝试

59、关于护士的职业承诺及情感承诺的初探

60、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事医学院校学员管理工作

61、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实践浅析

62、初中英语教学的情趣初探

63、关于课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64、关于就业导向的远程职业教育网络课程设计

65、论析中职会计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

66、小学语文写作训练初探

67、水利工程施工教学艺术探析

68、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69、关于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70、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及有效实施

71、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72、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73、浅谈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

74、英语教学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75、试论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思考

76、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77、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

78、关于在数学教学中引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79、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立统一

80、“学历型--学习型”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81、浅议当前体育社会学分析的问题与成因

82、浅谈高校网络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8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语感

84、关于教师要做“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

85、浅析视频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

86、对于合校后吉林大学主要办学指标及评估排名变化分析

87、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88、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监督与评价研究

89、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

90、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研究

91、关于让童言生辉--谈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92、浅谈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布置的技巧

93、人本意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素质

94、关于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95、高中生数学焦虑心理成因及消除策略研究

96、浅谈东北三省普通高校冬季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

97、试析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知识观的重建

98、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考制度改革

99、试析怎样在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00、浅谈探索成人教育的创新模式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3篇

摘要:分析医院经营管理的现状,同时结合对新医改的学习,对医院经营的创新管理提出一些建议,为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医院;新医改;经济管理

医院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相对于一般生产经营性机构来说不仅需要维持基本的经营运作,同时还具有更强的社会公益性质,所以在强化内部经营管理的问题上还必须考虑其社会影响及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履行。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在坚持社会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有效履行的基础之上来创新管理方法、转变管理思路,寻求更好的管理效果。

1医院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医院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及地方财政,所以医院的管理工作往往习惯把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医疗及其他外部环节,对于内部管理尤其是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不慎重视。然而随着中国医疗市场的不断规范与开放,随着医院自身建设发展与所获得资金之间的供求矛盾不断加大,如果不能够及时转变管理意识,有效提升资金、资产使用效率、创新管理就很难在愈加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回报,甚至会危及医院的正常运作、无法适应新医改的大环境,从而面临可能被市场淘汰的局面[1]。

2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管理的新要求

医改的目的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以药养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从管理着手,通过新的财务管理体系确立来实现财务管理各个部门的协作与联动,把有限的资金进行更为合理有效的应用,从而提升其经营效益、推动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科研项目开展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2]。

3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的措施研究

前文我们就当前医院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现状及新医改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简要分析。笔者认为,想要切实强化这些方面的工作质量,就必须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端正管理意识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加强对经济管理重视程度的同时,不断学习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经济管理的具体知识,同时积极借鉴与吸收其他医疗机构在此方面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为我们自己的管理工作质量提升积累大量感性经验与理性理论,尤其是医院领导层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自我督促,这样才能在管理及指导中不会脱离实际,不流于形式。

创新财务管理科学体系新医改要求医院通过自身建设及管理工作改善来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医院所需经费缺乏而把成本压力分摊在病患及家属头上,更重要的.是,由于医院财务管理及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够完善、部门之间协作不够紧密所造成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不断提升医院的经营运作成本。所以,我们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新财务管理体系上面。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资金,虽然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近年来也在不断得到加强,但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于众多医院及医疗机构当中,资金的使用在过程监督及监管方面处于无序状态,无法做到精细化控制及管理,从而一直无法取实质性的管理突破。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医院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结合,预算管理是资金使用的计划阶段,成本控制则是资金使用规划的执行阶段,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建立在有效市场分析及医院财务状况分析基础之上的预算管理来指导成本控制相关工作的开展,才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首尾相顾,形成一个严密的资金管理链条,对资金使用实现精细化监管,了解每一笔资金的去向、使用成效,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将有限资金应用于更重要的环节,让其发挥出最大化经济价值。

最终,大大减少医院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及支出,降低分摊到各项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上的成本,让患者享受到更加物美价廉的医疗项目及服务,真正实现看病不贵、看病不难。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首先要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写与管理,完善交接班第三方监督制度,落实岗位责任人与全责,推行三方会签制度,避免责任归属不明、权责不清的问题。

同时,在会计档案管理问题上要推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渠道管理,会计档案电子化、无纸化虽然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但同时也会随之产生数据安全问题、病毒木马侵袭等问题。在提升网络数据安全管理等级的同时加强其与纸质档案的结合管理,一方面能够提升会计档案数据收集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双渠道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数据错误,能够同时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数据复查避免人为或非人为的数据篡改、丢失等,提高财会数据安全性。

此外,电子档案管理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将纸质档案数据进行电脑录入,还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医院财会数据的类型,将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其他形式的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同时利用3D数据模型技术进行模型建设,让档案使用者更为直观的进行操作与观察,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提升医院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加快各项管理工作推行速度。同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能够为药品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提供可靠数据,能够降低各项成本费用,有效缓解以药养医的偏差局面,为医院树立良好社会影响提供帮助[3]。

加强医疗项目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头戏,成本核算的范围不能够局限于日常支出,同时要加强医疗项目成本的核算工作,从而实现事实上的成本有效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经营管理现状。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要分为普通疾病定额核算(用药成本、人工成本、床位成本及医疗设备成本等)、重大病单列成本核算两种,尤其是要重视重大疾病的成本核算,同时要加强药品市场价格、原料价格分析,定期更新成本核算数据,并及时公布给患者及家属,这样一方面能够切实降低成本支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接受大众监督,提高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减少不必要的因为费用而与病人及家属产生的各种纠纷,打造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

强化采购管理医疗耗材与办公用品采购是医院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加强采购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支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采购问题上,因为并不是大型医疗设备及专门化用品,用量较大且使用周期较短,需要经常性重复采购,所以我们应该推行集中采购制度,这样能够降低采购单价、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的暗箱操作。同时加强试用申领的审核,也能够细化物资管理,减少浪费。

强化库存管理库存包括了医疗用品及药品两个方面,库存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是否能够正常运转、是否存在资金滞留。强化库存管理,首先是要推行库存上网,对入库、出库物品的规格、数量及时录入,实现实时监控,避免账不符实,其次,还要推行管理者、使用者、监督人的三方会签制度,确保责任的归属于落实,提升库存管理具体质量。

加强设备管理医疗设备是医院的最重要资产,也是维系医院正常运作的关键之一,加强设备管理首先要坚持大型设备在采购方面的招投标制度推行,避免重复购置于使用无度。其次在中途运输环节也要强化运输保险的购买意识,让医院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在设备维修养护问题上要实行一人一岗、一岗一责,有效落实设备管理的权责,激发管理者、使用者及技术人员的管理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刘占兴.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5(2):12-13.

[2]张孝全.新医改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的新问题[J].当代医药,2015(2):23-24.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4篇

护士承担着医疗提供者和医疗协调者的双重任务,而且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整个诊治过程中,所以,加强对护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对于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现代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和更高要求两方面进行论述,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Abstract】 I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and nurs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eer, and effective nursing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s in the medical took the double tasks of medical providers and medical coordinator, and nursing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so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team and improve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nursing management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modern nursing management of nursing staff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Nurse; New requirements

First-author’s address: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64th Hospital, Taiyuan 030001, China.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护理管理做了如下定义: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他有关人员或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1]。因此,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更好地完成护理管理工作,不但能够促进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而且能够极大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2]。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类健康观念的更新,护理学作为一门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殊领域,在临床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护理学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质量、技术、对象、范围等均发生了质的变化,相应地,护理管理工作也同样更新了观念、拓宽了其内容。为了适应新的医疗体系及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做到对每一位护士人尽其用,充分开发和利用护理工作人员的潜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问题,向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挑战,本文就现代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以下论述。

1 现代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护理工作人员是医院面向患者或者说面向社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还应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高度的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口头及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一定的外语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具有博大的胸怀和情商,面对工作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解决冲突、与上下级各部门的协作及激励能力;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如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技术操作、配合医疗操作、病情观察判断、急危重患者的急救的能力等[1,3]。

2 现代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更高要求

理解和掌握护理管理学的特点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 护理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就必须理解和掌握护理管理学的特点,从而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为护理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现代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包括管理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其宗旨是帮助、指导、照顾人们保持或重新获得身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达到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现代护理工作要求在保证完成基础护理工作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充分满足和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环境、用药、营养、膳食、心理干预、康复和检查等各方面的知情需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和解决患者的问题,充分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4]。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5篇

摘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管理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强调采用个体化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柔性教学能够激励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改善意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因此,需要构建《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主体,并对《管理学》双语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考核体系进行适当的丰富和调整。更多管理学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

关键词:管理学论文

一、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育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认为从广义上来讲“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采用两种语言( 母语和英语) 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国际上普遍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1)“浸入型”双语教学,或称为完全浸入型,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授课程全部采用外语进行教学,这以加拿大、美国为主要代表。(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以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为主要代表。(3)“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该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目前,我们国家普遍实施的是“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介绍方面侧重英语的应用,但在和学生的交流时主要靠母语作为媒介。

二、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已经将近十年。从2006年起,笔者承担了商学院管理学双语教学的任务。此外,笔者长期以来还承担《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和《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比较,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有其不同之处。

首先,管理学强调案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比较高。案例教学是管理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大量应用,就给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样,学生要求对所提供的英文案例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的要求也比较高。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为能否成功开设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关键性因素。

其次,管理学教学互动性强,双语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大。管理学的教学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和学生的充分互动。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能及时地做出反馈。一堂精彩的管理学双语课,就需要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相对于中文教学,双语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充分:既要保证在课堂里将所传授的知识点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必须保证在课堂里创建双语教学良好的外语环境,促进学生良好的外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就成为了必需。

再次,国内优秀管理学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得管理学双语课教学难度增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介绍国际贸易国际上通用的贸易规则,是很多高校都开设的双语课程,国内也出版了很多相关的双语教材。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介绍西方国家经典的管理理论,同样需要对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国外的管理学教材主要是针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撰写的,其中的案例、相关的法规介绍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教学资源(包括案例库)的缺乏,使得管理学的双语教学难度大。

三、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教学团队对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突破传统“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逐步向全英语教学靠拢。如前文中所介绍的,“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双语课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而管理学教学本身强调和学生的互动,如果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过量地使用中文,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会变成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翻译,学生缺乏使用英语交流的欲望和动力。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有比较深的感触。因此,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向全英文授课转变。管理学每周课时是3节,也就是120分钟,教师将上课时间合理分配:100分钟全英语课,让学生浸润在全英语的环境里,用英语去阅读、倾听和思考,用英语来表达,最后20分钟再使用中文对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整理,以确保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偏差。英语的大量使用,对教师队伍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基本具备国外留学和进修的经历,有的教师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因此问题不大。对学生而言,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将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通过相互帮助的形式,英文听说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同样在课堂上,教师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予以重点照顾,课后帮助他们“拾遗补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英文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合理分工,“模块化”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其中既有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中年教师,也有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做到优势互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提供一些业务上的指导,年轻教师在外语方面具备优势。因此,在课程的整合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专业教师做到了资源共享、合理分工,避免了“单打独斗”、资源的浪费。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罗宾斯的最新版《管理学》原版教材。在课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板块教材资源和案例资源的整合。在罗宾斯的教科书中,有相当部分的案例并不适合课堂教学,我们仅仅是把这些案例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需要增加大量的课外案例,合理的分工,可以减少教师备课的压力,同样,可以促成教学团队的形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管理学课程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全英语示范课程的项目立项。

再次,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人员招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事先准备企业简介、招聘广告、招聘计划、拟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招聘表格等;要求各人事先准备中英文简历等应聘资料。一部分扮演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同学出去应聘,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这样,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及应聘实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灵活地掌握招聘实务以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策划与组织协调能力、角色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管理学课程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需要教师的极大地投入。通过几年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本土化教材的建设和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是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6篇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同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有必要积极面对新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以此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考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并步入了经济转型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虽具有一定的机遇,但是更多的是挑战。可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针对这一情况,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重视起经济转型期所带来的新变化,并且需要针对新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此确保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1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变化

主要特点

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工农产业机构的性质发生变化。传统的经济,主要是以牺牲农业经济为代价,促进工业发展;转型之后,主要是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以此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适当减少城乡差距,以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现如今,我国工业已然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处于起步阶段。

(2)城乡二元结构的性质变化。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差距。现如今我国在各方面已经有了以城市经济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并且国家越发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转型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变化。从名称上便可以了解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是农业经济。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工作的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注重全过程管理,例如产品的精加工、绿色生态产业以及农业产品质量等,均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2)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变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有必要对这一性质的变化引起高度重视,并且需要重视各项工作的落实,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科学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坏。

(3)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变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各行各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是节约资源,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直接造成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相比发达国家而言,速度还比较缓慢,在国际市场当中还不具备相应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中有必要重视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的研究。

2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措施分析

以唐山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工作为例,探讨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措施。

差异性学科战略

由上述分析可知,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出现了三大变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有必要高度认识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学科战略。也就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农业现代化战略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此满足实际情况。例如,唐山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就需要结合各方面的需求,避免土地流转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科研人才战略

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结合学科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工作。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重视起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教材的更新,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除此之外,国家需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给予政策与资金的支持。

学科互补性战略

农业经济学科涉及众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例如经济学、管理学以及金融学等。在农业经济管理研究过程中,各专业看似独立,但是之间具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不能独立开来进行研究。要想切实有效解决一些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遇到的问题,就需要重视起各项学科的互补,以此切实解决问题,从而便于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唐山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工作,就需要综合考虑唐山市农村土地情况,之后结合市场需求,对土地流转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转型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变化。本文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唐山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工作,提出了如何解决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希望以此为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石鑫岩.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纳税,2017(30).

[2]陈向阳.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4).

[3]盛乐音.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7篇

摘要: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发现,国内学者多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丰富了工商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更要提高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教学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精神,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教学方式。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德国“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英国“产学研+工读交替”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澳大利亚“订单式”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有效地促进工商管理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工商管理实践教学逐步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学者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得到快速发展。

1、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说法不一,郭水兰(2004)[1]认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践教学目标包括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实践教学手段必须考虑教与学的双因素,实践教学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满意。梁心见(2011)[2]进一步概括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认为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或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过程,贯穿了整个专业教育的始终。_(2013)[3]从实践教学的本体论内涵、实践教学的认识论内涵、实践教学的方法论内涵三个方面精细解读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师生教和学的互动活动是实践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实践教学具有普遍性与现实性两个特质,其既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实践教学的现实依据,并且实践教学又是一种思维方式。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1998)[4]研究得出实践教学的外延是实践教学的不同种类,实践教学的外延包含实践教学所有元素的集合,而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邬移生(2009)[5]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外延主要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提出了实践教学居于主体地位,其内容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践教学具有社会现场性特征;实践教学注重校企合作,具有产学结合性特征;实践教学环节以实训和综合训练为主,具有技术应用性特征。

2、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研究

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号召,积极有序地进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虽然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6]。部分学者对现阶段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夏文莉(2008)[7]、喻红莲(2008)[8]提出我国工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观念落后于专业发展,忽略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显著特点,导致校企供需结构性失衡,致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不匹配,实践教学的主体性地位急需得到强化。雷发斌(2008)[9]研究发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不但存在观念落后的问题,还存在实践教学重计划轻实施、教学计划与目标偏离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某些高校缺乏相关经费支持,缺少实践教学基地及设备;实践教学的课程总量少,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执行力不够;学校缺少紧密合作型企业,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张余华(2009)[10]认为我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缺乏“双师型”的师资力量。现阶段任教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专职于学校教职工岗位,理论知识和授课经验丰富但缺少工商管理的实际经验,这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孙忠才(2010)[11]、_(2010)[12]分析了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规模偏小、设备落后、功能单一,实践基地流于形式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硬件投入存在的问题。马同涛(2009)[13]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和管理存在很大缺陷,实践教学管理没有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人事管理缺少严明的奖惩机制。

3、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研究

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与探索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如何构建与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陈虎(2006)[14]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管理模拟教学法和行为示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外延,有利于实践教学理论的丰富。沈爱华(2007)[15]构建了“2+”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把大学四年划分为时量不等的四个时间段,“2”为大学一、二年级学习理论课程,“”为大学三、四年级安排实践教学,“”为大三上学期进入校内实训教学,“1”为大三下学期与大四上学期在企业进行校外实践教学,“”为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2+”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总量,提高了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地位。李蓓蓓(2009)[16]、苗雨君等(2012)[17]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提出构建ERP沙盘模拟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朱柏清(2009)[18]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从部分延伸到整体,从实践教学指导思想到实践教学保障体系较为系统的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王晓光(2010)[19]依据系统原理,在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系统构建“平台+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实行全面考核的实习方法、实行开放性实训体系和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方面,系统研究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问题。孙亚范(2011)[20]、李群峰(2011)[21]、莫鸣(2012)[22]等认为实践教学平台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构建“认知—实践—毕业实习”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吕亚丽(2015)[23]为提高高校工商管理专业MIS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问题+案例”教学法,基于实践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调教学内容因学生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环节与方法得到完善。刘永等(2012)[24]构建了“一体四翼”模式,所谓“一体四翼”是指以校园理论导向教学、企业现场实践、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四翼,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论力、实践力为主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设计了与“一体四翼”相配套的保障和评价措施。

4、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孙爱东和沈爱华(2003)[25]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由5项一级指标和语言表达能力等13项二级指标构成,借助模糊数学的评判方法,对实践能力这一复杂的、涉及多因素的事物进行综合评估。张旭辉和王宇(2006)[26]把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划分为实验条件、实验水平、实验态度、实验效果四个指标,并把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三部分,在评价时需根据各类活动的具体特点从组织准备、实施过程、总结评比、取得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李春晖等(2009)[27]引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一套学生评价、管理机构评价和同行专家评价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三位一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管理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各教学环节的组织情况、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实施情况、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评价。张庆华等(2013)[28]结合工商管理背景,提炼出了含有学校、教师、企业3个维度,相应分为10个指标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制考核表,通过模糊矩阵分析得出相应权重,最终实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监督机制院系的`对接。费畅(2013)[29]提出工商管理学科实习可分为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根据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主体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与等级标准,对实际工作条件、实习工作过程和实习效果进行控制和评价。

5、结语

国内学者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系列研究,丰富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快速发展。部分学者的理论研究成功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并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如西安交通大学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天津财经大学的校企结合“三赢式”实践教学模式、西南财经大学的“四个支撑点”多元实践教学模式等。但从整体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然存在高校实践教学的观念薄弱、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有所偏离、“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保障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综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为保障高校本科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一步顺利实施,我国高校需要正确理解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正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学习与吸收国外相关成功经验,应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手段、保障系统、评价监督体系这几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86-187.

[2]梁心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研究[J].大家,2012(16):85-87.

[3]_.高校实践教学:内涵、特性与变革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113-118.

[4]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4):48-51.

[5]邬移生.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高等教育,2009(5):91-94.

[6]郭新华,杨牡丹.基于协同理念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经营与管理,2015(5):155-157.

[7]夏文莉.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教学改革探讨[J].陕西教育,2008(12):44-45.

[8]喻红莲.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2):129.

[9]雷发斌.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2):33-35.

[10]张余华.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0(6):89-92.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8篇

管理学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高校学生宿舍是当今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娱乐、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高校进行德育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1]学生宿舍管理是当今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维护学生宿舍生活秩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是学生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的概念以及管理现状

1.宿舍文化管理体系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及学生在宿舍生活中,以宿舍为载体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校园舆论等。

现阶段,多数高校将宿舍文化管理停留在活动、表彰、奖励的层面,并没有深层次把握宿舍文化的真实内涵而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真正的宿舍文化管理应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围绕宿舍成员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开展管理活动。

2.宿舍卫生管理体系是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对学生宿舍进行制度性约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实现学生宿舍卫生标准化建设,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集体观念。目前,各高校投入大量精力抓宿舍卫生建设,但是大学生宿舍内务卫生差几乎成为了困扰各高校宿舍卫生管理建设的长期问题。

现阶段,高校宿舍卫生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校院两级学生组织共管制度、宿舍卫生评比制度、流动红旗管理制度、免检寝室制度等的实施,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无法真正建立宿舍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3.宿舍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疾病安全、突发性打架事件、人际交往安全、网络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管理,确保大学生在宿舍中健康的休息、成长和学习,为学生在校园内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由于影响学生宿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稳定的,所以学生宿舍安全管理问题仍然是高校应该长期关注的首要问题。

二、基于管理学理论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构建

笔者结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实际,将管理学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系统理论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19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要切实转变观念,针对学生的特点,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推进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 ERP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方法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x]3号)中提出: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将创新教育目标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中,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先导

近十年来,围绕高职院校是否要开展创新教育、如何开展创新教育,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即使部分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清晰、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成效并不明显。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作为一种类型,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于强化实践能力。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企业正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具有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系统化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看,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不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显不足,而且,他们常常被看作是高考的失败者,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缺乏信心,还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但从教学实践看,高职学生更倾向于实践动手,更迫切需要证明自己、展示自己。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将有助于发挥学生特长、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应将创新教育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并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育他们的比较优势。

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

如何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核心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培养过程和方法的总体设计,是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组织实施的基本教学文件,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加强创新教育,必须将创新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保证创新教育取得实效。

1.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不能脱离开专业教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适应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要加强对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研,及时掌握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为依据,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特别要注意的是如何有效实施对行业企业的调研,一般要结合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合理选择样本;对企业的调研要广泛听取企业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毕业生及其所在岗位(部门)领导的意见。同时,要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认真听取科研院所、普通高校专家的意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符合技术发展和教育规律。

2.以ERP技术为载体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特色不明显、缺乏技术支撑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ERP通过运用最佳业务制度规范以及集成企业关键业务流程来提高企业利润、市场需求和企业反应速度。根据调研,ERP作为一种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目前在长三角地区大部分企业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无锡机电类企业中有超过40%的企业引入了ERP系统(外资企业达60%以上)。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可将ERP系统的实施引入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制造业业务流程为主线,以ERP技术为手段,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重构课程体系。如根据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围绕ERP系统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采购、库存、会计和人力资源等模块,可以开发、实施ERP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ERP财务管理、ERP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3.以文化素质为重点推进素质教育。“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善于沟通,懂技术,会管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特征。要树立“每门课都是职业素质教育课,每位教师都是职业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将专业的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要充分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在提升修养、和谐身心、奠基幸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学分方可毕业。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20篇

摘要:随着我国整个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农业经济也进入了转型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面临着新的机遇和调整,并产生了新的特点。这些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变革和挑战。鉴于此,本文在对转型期的农业经济新特点及其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新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

一、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农业经济进入转型期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工业与农业这一产业结构内部开始变化,由原来的利用剪刀差牺牲农业发展换取工业发展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出于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考虑,会加强相应的宏观调控,力求通过工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从而完成以工促农这一反哺过程。我国的工业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已经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以工促农的新阶段。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我国经过30年快速的城市化,造就繁荣的城市的同时,也造成城乡的差距拉大,农村在城乡收入、文明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增速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已经具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国家以城带乡的战略开始付诸实践,城乡由二元割裂开始走向一体化。这一质性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一体化中自由高效地流通,极大地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水平。

二、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将是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于工业对农业全面反哺的铺开,传统学科研究的`农业结构将随之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对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农业大物流的构建、农村绿色生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健全等等都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重点。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解除,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变化予以足够重视,才能跟上实践的变化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在城乡各个发展领域的陆续展开,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大流通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要实现发展生态化,这种可持续发展略的革新式的提出,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对农业发展方式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增加研究力量,并直接倒逼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的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缓慢,我国农业经济在国际先进农业经济面前缺乏竞争性,如何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

三、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差异化学科战略。针对上述分析的处在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三大特点以及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可以实施差异化学科战略,即把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产业结构质性变化、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农业现代化战略驱动这三个方面,着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着重加大城乡生产要素大循环大流通方面的科研力度,着重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农业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科研人才战略。要根据差异化学科战略,有选择性地按照上述研究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程设计和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材、教辅资料以及理论的更新引进,也应根据研究重点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契合研究重点的新知识、技术和理念融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经济管理中去。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加大教育规划力度,出台扶持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培养投入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长期在农业经济管理一线从事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

学科互补性战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与之有直接联系的学科就有数学、法学、金融学、环境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这些学科间不能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应对由农业经济转型期催生的新特点并由此对科研带来的新变化时,“关起门”来搞研究,只有死路一条,只做简单的“1+1=2”的叠加研究也是没效果的。正确科学的路径应该是以农业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确定的研究重点为核心来确定所涉及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由此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不断付诸实践,在大量的鲜活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和事件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四、结语

应对农业经济转型期产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新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了粗略的分析,要真正有效地解决农业经济转型期条件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还是要集合广大科研专家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者的智慧,并在付诸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从而适应转型期新特点新变化,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忠伟,王艳霞.夏龙.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2]任保平.工业反哺农业: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发展战略转型及其政策取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3]黄季.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研究的新进展[J].政策与管理,2001(12).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21篇

摘要:在现代农业体系当中,专业化合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的专业化合作,能够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有效独特高,并使得农民的利益得到正确的维护。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是其最为主要的核心工作之一。而做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则能够使得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我们仍然需要认识到农业专业合作社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资金短缺、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都应该提起我们的重视,此外,更需要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使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开展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得新农村的建设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动。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

现如今,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划分,并对相应的监管制度进行了正确的实施,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使得农民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对于农民的利益,也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来讲进行维护,因此,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来讲,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如果想要长期的进行发展,就必须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并对内部业务进行准确的核算,从而使得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得到稳定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

1当前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目前生产性合作社是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性质。

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不足

农业合作社的诞生,最初是由农民自发创建的,而由于农民缺乏较高的专业水平,这也使得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当中,对于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是比较缺乏的。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农业专业合作社也没有对具有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进行聘用,而现有的管理人员又缺乏培训,这就使得在经济核算过程当中,农业专业合作社经常会出现核算不够准确的问题,从而导致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十分混乱。

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现如今,虽然我国已经针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财务制度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实际的调查我们发现,在众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而一些农业专业合作社虽然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建立,但却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度,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很多的人员也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工作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流于形式。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当中,还存在着分配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利润返还、股金分红等问题并不了解,而在一些农业合作社当中,其分配主要是领导说了算,财务分配不够透明,这些问题都是的社员的积极性受到了十分严重的打击,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使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长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制约。

资金较为缺乏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户自主参与的组织,但是,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当中是比较缺乏效率的,因此在实际的'投资过程当中,农业专业合作社往往缺乏融资渠道。现如今,我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信用社的投资来对自身进行发展。而由于受到政策的限制,政府也很难对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使得很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需要依靠社员的会费来对合作社的发展进行维持,使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很难得到满足。

2解决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在很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当中,管理人员缺乏对内部管理的认识,使得管理制度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并在合作社当中成立财务管理机构,严格的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当中的内部资产进行管理。

对员工进行业务、制度培训

第一,农业专业合作社应对所有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制度培训,使得员工能够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明确,并了解相关法规、政策,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得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第二,农业专业合作社还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队伍建设,使得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提高,此外,还应对其思想素质、业务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内部财务管理的透明性。而在对财务人员进行聘用的过程当中,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应对其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等进行考察。

建立安全分配制度

在实际的核算过程当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做好核算工作,并对全年收入进行细致的核算,核算结束之后,还应对理事会提交盈余分配方案,得到方案之后理事会应召开相应的会议,对分配方案进行公布,在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对方案进行完善,在最终审核通过并由社员大会审批之后才能够将分配方案进行实施。

3结语

对于农业合作社来讲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很多的管理人员却缺乏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重视,也因此并没有对健全的财务制度进行建立,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使得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眼中的制约,这就需要对健全的财务制度进行建立,并加强对合作社当中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够得到促进,从而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荐。

参考文献

[1]周玲玲.关于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的探讨[J].山西农经,2015,(5):37-38.

[2]高山平.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措施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1,(7):70-71.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22篇

摘要:本文主要参考依据是近十年的CNKI、SSCI数据库中的论文,采用的分析工具是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同时分析的切入点是国际发展情况、国内外研究关键词等,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进行阐述。在分析中发现,该方面的世界研究成果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在研究的热点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但在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市场等方面都比较重视。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Citespace;文献分析;研究前瞻

1研究方法与数据选择

从文献数据库中将文献数据导出,同时在引文耦合、共被引分析或共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被称为文献计量分析,但是该种研究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CiteSpace是一种可视化工具,主要用于探究一些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历程,在一些算法的配合下,从引文的标题和摘要中对名词短语进行提取。在CiteSpace的作用下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观因素的影响程度,实现结果的客观性,该种方式使用的比较广泛。本文在SSCI数据库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辅助下,同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发现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热点和前言问题,不断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参考的依据。在CNKI数据库的作用下,以农业经济和管理为主题进行经济与管理学科领域论文的筛选,而筛选的时间段是2006—2015年。在SSCI数据库中找到符合的相关文献10500篇,而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相关文献有4800篇。

2结果分析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国际发展情况

1)时间维度。从时间维度的角度来看,在十年的范围中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呈现逐年波动上升发展的趋势。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2006年的论文发布数量为总量的6%,到了2014年上升到14%,而在三年之内的论文的发布量已经达到了总量的40%,对农业经济领域的关注度也出现上升的趋势。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知道,在2015年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可能创历史新高,从数据中可以知道,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2)国家维度。美国在研究成果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占研究总量的三分之一,这说明美国是世界最有实力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美国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在联邦政府时期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美国对农业研究支持力度逐渐上升,有专门的农业科技研究部门。而中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已经在世界发展中占据第五名,同时自主创新的意识在不断的增强。

3)出版物维度。从出版物类型中可以看出,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在土地研究、生态环境经济研究、农业综合研究等。而其中的农业生态研究、土地利用与资源和环境管理是研究的热点。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的出版物也在逐渐的增加。

4)研究领域维度。从近十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商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占据较强的优势,其中的商业经济和环境科学等又占据绝对的优势。此外,相关的研究中发现,地理和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也比较丰富。

5)研究机构维度。我国的中科院凭借强大的科学研究体系在世界学科中占据第二名。而在前十名中实研究机构和传统的名校实力比较强劲。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文关键词分析

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在近十年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中,集中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农业经济管理和政策,其中主要包含农业经济制度和政策、粮食生产情况、农业经济增长情况、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等;

2)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有农村的城镇化趋势和农村工作化发展趋势等;

3)农业市场与贸易,主要有农产品的物流、农产品的'期货发展和国际贸易等;

4)产业经济与组织的发展,其中的主要是农村的产业化发展和市场技术的问题;

5)金融服务和管理的问题,其中主要有农村的金融和农业保险等。从这些方面可以知道,中国的一些学者比较关注农业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问题,还有农村结构转型的问题。种种现象的出现和我国的经济政策相符合,尤其是我国的对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力度不断增强,这些都和中央的政策相符合。此外,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经济问题都是学者比较关注的热点。

3结束语

从研究中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对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中,国内和国外的学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点,即对生态农业、资源和环境问题比较重视,而农业转型研究占主要地位。通过对资料的梳理可以知道,在农业贸易、农业市场和农户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经济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李琬,孙斌栋.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4):7-12+45.

[2]肖明,陈嘉勇,李国俊.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6):91-95.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23篇

摘要:持续质量改进是依托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平台,借助多个系统相对独立但又互相有关联的功能,一护理质量的数据管理以及护理电子病历资料为基础的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的方法。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规定评价方法、监督护理工作、反馈意见以及做好相关安全工作。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明显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升了医院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医院护理管理;应用

0引言

护理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并系统地利用医院护理人员所具备的潜在能力及护理设备等提升患者的幸福指数。护理质量一般以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评价标准,其控制内容包含基础质量、环节质量以及终端质量三个方面。持续质量改进的主要实现方式为检查护理过程中各项指标是否能够达到患者的要求,通过对护理全过程的检查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根据暴露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1持续质量改进简述

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且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护理质量管理就必须要求护理水平能够达到医院的预期和患者的要求。而持续质量改进则是在护理的全过程对其进行质量监督和完善的措施,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于保持高质量的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护理管理的终极目标。最早提出持续质量改进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作为改进工业生产管理质量的新方法,它被首次提出、运用,并得到良好成效[1]。它对生产过程的持续监督与完善工作显著地提升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后来被逐渐应用在医护工作当中。持续质量改进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效果显著,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持续质量改进是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进一步改进,使护理工作能够尽可能地满足患者要求,它是对护理管理全过程的改进措施,伴随整个护理管理阶段,对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起到重要的积极影响。

2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制定评价标准。各医院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再结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具体的护理管理要求与标准。通常来说,完整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有基础护理质量和手术室物品管理质量两个方面,此外,还包括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管理病房以及记录护理资料等质量。持续质量改进能够为医院制定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作出相应的指导,医院会根据护理质量以及各方面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评价指标,便于医院科学客观地评估实行质量改进之前和之后的'医院护理管理水平。

规定评价方法。进行护理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动态监测护理的过程,对护理管理的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和完善,以便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评价的方法为:在医院护理部门选出10名护理管理人员,成立评价小组,此小组负责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措施,利用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的方式进行质量监督,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突击检查的方法。根据质量评价的标准,对护理过程的全程分阶段进行质量评估,研究评估结果,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工作。每次评价后都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以各阶段的平均评价结果作为最终的质量评分[2]。再采取相应的奖惩制度,对排名靠前的科室进行奖励,对排名靠后的科室提出批评,并研究相关原因,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

监督护理工作。监督护理管理的全过程是为了提升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和管理能力,很好地将质量监控运用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在监督护理工作期间,监督人员应着重评估患者的满意程度,将其记录并归纳,提交到护理管理部门,为后期制定护理调整的策略作参考。在监督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评价,并督促护理管理部门及时地调整护理措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与此同时,在进行护理管理的监督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应加强把控护理细节的能力,改进护理工作的相关操作和标准,使其符合患者的需求和要求,注重对护理质量细节的监督控制工作。

意见反馈及改进。对所有科室的护理管理过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严格检查护理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辅助或指导各科室的护理工作。第一,监督的工作应以季度为单位,以对护理质量的监督工作为目标,从始至终都以质量检查为监督核心,对于任何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反馈给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第二,持续追踪各科室对存在问题的改进工作,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要确保所有的改进措施都得到了有效运用,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预防,所有已经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当追踪改进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时,应按照前面的步骤进行重新探讨。

做好安全工作。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达标的重要标识。质量改进小组应持续检查不同科室的护理问题,对安全隐患进行仔细排查,主要措施如下:第一,敦促所有科室的所有护理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记录相关问题,并及时上报;第二,每月开展交流活动,各科室一起分享交流经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群策群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3];第三,所有科室都应对风险的成因进行准确分析,并探讨相关后果和预防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出现。

3结论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持续质量改进是当前医院为适应新时期的护理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改进措施,持续质量改进对于提高医院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管理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帮助医院护理人员有效预防并规避风险,及时改进问题和缺陷,是目前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整体水平的最有效方法。持续质量改进要求对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完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作相应记录,避免日后再次出现此类问题。持续质量改进是完善医院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最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清梅,胡阳琼,毛长庚,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3):54-55.

[2]冯志仙,邵乐文,章梅云,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6):592-594.

[3]何洪莉.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8):14-15.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24篇

【摘要】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学之间的联系一直都被广泛讨论,是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在西方,关于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争论。主要是探讨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是相互包含关系,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本文主要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为切入点,对公共管理学与新政管理学的关系展开分析,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加深对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区别;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就需要更为全面精准的管理,那么,思考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提高管理水平迫在眉睫。一直以来,中外学者们对于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区别联系都有各自的看法,什么是公共管理?为何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能引发许多学者的激烈讨论?理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下很重要并且必要的事情。本文就以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为立足点,围绕公共管理的主体、对象、方式、目的来对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展开具体分析。

一、公共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通过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以及公共部门内部的事务。

(二)公共管理的主体

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被视为公共管理的两大主体。一般来说,其他公共管理主体意指的是一些以实现公共利益为职能的'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三)公共管理的对象

1.公共资源。其包括了公共设施、产品、公共信息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

2.公共项目。公共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政策照进现实,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共项目来实现这一过程。

3.社会问题。这里的社会问题并不是指所有的社会问题,而是在公共管理范围内的部分社会问题。诸如市政、公共卫生、交通、能源等问题。

(四)公共管理的方式

根据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双重性原则,公共管理的方式分为实质方法和技术方法。实质方法包括法律手段、政策手段、思想政治手段,其体现了社会各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技术方法是紧跟社会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它与社会生产关系并无紧密联系。

(五)公共管理的目标

公共管理的目标即为社会成员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包括了有形的物品,诸如公共设施。也包括了医疗、教育等无形的产品和服务。

二、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相同点

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行政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有交叉重叠部分的,即两者都要以政府组织管理问题为研究探讨的对象。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要把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来提供更优质服务或者是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列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为有同样的任务,所以在管理方式上会有一定的通用。

三、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差异点

(一)概念差异

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不仅是政府组织管理的公共部门所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和解决措施。公共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还包括了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所出现的规律性问题和解决措施。可知,公共管理学的范围要比行政管理学的范围大,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从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范围差异也可以反映出公共管理的对象多,更能受到广泛监督,所以会更好的体现公共管理为社会成员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的目的。而行政管理只能从管理方式上面去体现。

(二)管理方式差异

由于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的范围不同,导致衍生出管理方式的不同。因为对不同事物也就有不同的针对性。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运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从中去探索规律。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门所出现的同类规律性问题并发现适用这类规律性问题的解决方式。由此,行政管理学具有个别性,公共管理学具有一般性。也正是因为行政管理都是围绕政府组织中出现的事务展开研究,所以管理方式就比较局限。而公共管理面向的是所有的公共部门,具有创造性的管理方式。

(三)管理主体差异

公共管理学注重的是公共部门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公共的资源,去为整个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所有的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下都是平等的。即便是政府组织,也一视同仁。公共管理的也要求政府组织要管好自身,从而由内而外地提供给社会更为优质的服务,生产更多的产品。而行政管理学对政府组织寄与管理好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公共部门的行政管理事务的期望。公共管理侧重强调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与产品的责任与义务,而行政管理更加注重是政府组织的领头羊作用。

(四)适用法律差异

因为行政管理更偏向于政府目标的执行,诸如立法、司法等。所以行政管理会更倾向于类似司法等的法律监督。而公共管理适用于普遍的法律下,社会公民的监督。

四、结束语

不论是公共管理还是行政管理,他们都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二者的研究范围来看,可以把它们的关系类比于数学里面的包含关系。这也是行政管理被列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的一个原因。从管理主体差异来看,有了行政管理的以政府组织管理为中心,再加上公共管理的研究所有公共部门的管理作为保护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中国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出更多的产品。从管理方式来看,公共管理研究的是适用于一般规律性问题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侧重的是研究政府目标的执行。本文认为,不必过分争论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差异,二者是彼此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关系,不能把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切分开。只要能为社会实现共享的资源和条件,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存在即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0,8.

[2]夏书章.现代公共管理导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3]陈振明.什么是公共管理(学)一相关概念辨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1,7.

[4]帅学明.全国首届公共管理理论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2,3.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25篇

摘要: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活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形态的不断变革,公共管理作为一门新的管理学科,相继在各国政府与社会的治理中应运而生。现代公共管理学在我国综合治理的具体运用中也出现了管理性质、管理范围、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的新变化。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发展方式做出了初步的分析,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公共管理学更好地完成转型与创新。

关键词:现代;公共管理学;新视野

一、公共管理范式的兴起背景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公共管理学首先在西方国家的治理中得到应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据有关资料显示,他们对公共管理的分析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是来自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二是来自大学商学院的“商业途径”。起初的公共管理学虽然不是一种观点完全一致的学科,但在具体的应用建设中,它与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学并成为公共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三大途径之一,为日后公共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现代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解读

1.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亟待完善。纵观世界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政府与公民的信任问题始终是政府公共治理的核心所在。政府希望在给予公民更多权利的同时达到集权化的自身效果,但公民却始终中意于自身权利的不断完善与所得。这就造成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内部方向性矛盾,虽然外部建设是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_面,但怎样从内部机制做出改变,形成真正民主意义上的政府仍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2.如何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民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新型政府管理机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设,民主型管理机制、学习型管理机制、网络化管理机制以及半民主半官僚的管理机制都是人们向往的政府组织管理机制类型。虽然人们的意见不一,政府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摸索和发现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组织管理机制一定是稳定的、民主的、大众的、透明的,应该为广大的公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让政府更好地与公民建立长久有效的和谐发展关系。

3.怎样完善政府市场的双重发展模式。在公共管理系统中,虽然政府起到了绝对化的管理作用。但一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自然离不开这两种力量的结合与相互推进。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和过分偏颇市场机制的作用都不利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平衡的稳固状态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家的前进发展和长治久安。

4.“官僚制”发展模式的落后性。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官僚制政府公共管理方式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了,官僚制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关键所在,在权力合法、管理规范和手段独到的社会化管理中,官僚制正好迎合了所有的管理特点,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研究资料可以发现,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为官僚制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一系列的贡献,使得官僚制首先在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得以运用,但随着发达国家经济膨胀现象的出F,人们开始对官僚制的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力求寻找新的突破口进行创新与完善。

三、现代公共管理学的发展特点

1.管理范围更加广泛。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现代公共管理学更加强调横向的拓展和延伸,不再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上,也明确地将其他国家机关纳入管理的范围之内,例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重要组织机构,也开始关注其他公共组织的'活动内容,将公共组织的发展一并纳入到公共管理的范围之内,使得研究对象和管理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国家的整体进步和稳步繁荣。

2.研究焦点发生转移。放眼发展中的公共管理学研究焦点,传统的公共管理学主要将研究中心放在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上,而现代的公共管理学更加注重结果与绩效的长效探索,从而使得战略管理、项目执行结果、绩效评估成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焦点,并且研究比重不断加大且正在慢慢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发展方向。

3.注重具体实践的应用。现代社会讲求具体的发展探索与脚踏实地的实践发展,因此,“实践分析”成为了现代公共管理的一种全新研究方法,与以往的规范化研究模式不同,这种研究即讲求实证,又讲求规范,既重视经验的汲取,又强调绝对化的规范行为,在社会管理实践中产生新的理论研究方法的同时,又反过来成为指导实践的高效发展模式。

4.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现代公共管理学不同于以往的行政管理学,现代公共管理学在传统的官僚制建设模式基础上,充分汲取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经验,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是现代公共管理学的基础,但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工商管理学理论逐渐应用到现代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中。因此,发展基础更加稳固、扎实,发展模式更加现代化,更具有广泛的学科融合基底。

四、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策略

1.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探索。20世纪前期,公共管理学注重对一般行政管理原则进行探索与概括。随着时代的发展,受政治改革的影响,公共管理强调“经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将观察、实验、抽检、调研等方法应用于具体的科学研究中。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管理学才被广泛地应用于多数基础学科的分析当中,例如数学、计算机应用学、系统分析、案例研究等。现代公共管理学更多的以经济学理论为研究基础,采用经济学假说、经济学概念模式和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整体的发展探索与研究。

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策略。公共管理学在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因此,研究策略上也带有传统的行政学研究踪影,更加突出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重视跨学科的研究途径。随着发展的日益多样化,公共管理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模式与研究策略,其中基本的研究策略主要有:

(1)综合性研究策略。所谓综合性分析就是以客观事物的发展为基础,运用矛盾的整体性分析方法,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结合部分发展原理,将部分、环境、层次、结构、功能等有机结合起来。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系统的分析思维,充分理解分析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鼓舞人们对事物发展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引导人们注重系统建设中的结构、功能与作用,开拓管理视野,探索新的研究领域。

(2)对比分析研究策略。所谓对比分析就是通过对不同事物和不同事物的发展阶段进行探索,找出存在的不同之处,并加以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共同点和本质性的发展规律,最后得出创造性见解的过程。公共管理学中的比较分析要求按照对比分析的基本特性,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共管理系统以及公共特征加以比较分析,从中既找出公共管理学一般的组织特性,又可以发现公共管理学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点,从而找出整个公共管理学系统的研究方法。

(3)实践分析研究策略。实践分析研究的本质是模拟设计实验,将事物发展的各个因素、事物的发展过程再次表现出来。实践分析的要点是对已经发生的公共管理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分析,旨在呈现与事件相关的真实性观点、环境烘托与渲染力以及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和其他因素。因为实践分析讲求具体的分析策略,而不是抽象的描绘与刻画,因此是现代公共管理学发展机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策略。

五、结语

现代公共管理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其问题探索、发展特点、研究途径和研究策略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更迭与完善。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政治制度的日益规范化,要想在原有的公共行政学基础上不断拓宽现代管理学的新视野,就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一套完备的现代公共管理发展机制,以更好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知名度、美誉度、透明度和满意度的有机结合,从而推进现代化社会的新发展。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26篇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从工业社会逐渐过渡到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机关等事业单位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设备。计算机在行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涉及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无论是低层次的还是高层次的应用。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为了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使计算机管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相关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行政管理;重要性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伴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行政管理在新的大背景下,手段、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手段,计算机信息管理,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1计算机信息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计算机信息管理,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是通过信息传播促进各个领域的交流,起到了媒介的作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主要有六个过程,即产生、收集、储存、分配、传递和利用六个环节。政府各个部门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打交道,计算机信息管理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它的应用涉及多个利益面,关系到每个用户的切身利益,计算机信息管理对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促进社会信息化,构建信息化社会也是不可缺少的。计算机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内容涉及面众多,例如:网络的域名、网络的地址、网络的IP等等多个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普及,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有力地推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成为了机关事业单位日常办公中的一项重要工具,提高了现代化水平。近几年来,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在推进行政管理等决策上,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大数据的利用还有待发掘,特别是现阶段,大数据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相关人员对于计算机管理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应抓住机遇,顺应时代的潮流,完善行政管理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地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具体来讲,一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项技术的应用是普遍的,更好地为人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又是解决网络安全隐患的现实需要,在计算机发展的同时,各种黑客问题和隐患不断出现,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很多,网络中的域名、网络的IP地址、网络攻击事件、木马病毒等,在具体操作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造成信息混乱,甚至处于难以辨别的尴尬境地。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为了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使计算机管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相关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问题。

2计算机信息管理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很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管理技术在行政管理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在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应用,无论是在高层次的管理上还是低层次的办公上,都节省了脑力和体力,作为一个系统,真正实现了管理上的科学性,在原来的基础上达到管理升级,在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推进了更高层次的应用。

第二,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这个层次,是模拟各种行政活动的过程,它主要依赖于数字理论和模型实现各种分析和预测。在建立一个整体系统的同时,还要单独建立多个系统,如财政、人事、农业、金融、物价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单独的系统将支持整个系统的运作,提供专业的信息综合服务。如,人事系统,可以检索出想要的`人才,通过各种量化的考核。只要在各个栏目内输入内容、数量,就能调出各个信息。包括青年干部的来历、学历和家庭等信息,使干部考核、选拔和决策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对于人才的数量,人才的分类培养,人才的分布,人才的流动和引进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数据库。

第三,决策支持系统。这是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此外,还有专家系统、决策系统,以完成各种决策。对于日常工作中的信息管理有辅助性的作用,例如,只要在各个栏目内输入内容、数量,就能调出各个信息。对于每个决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决策的目标进行选择,决策系统会自动筛选出各类条件,如各种数据、模型,对决策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实现高效和优化,对于不满意的方案可以根据条件继续进行调整,直到满意。县长办公系统可供人口分析、预测和决策等功能服务,能适应我国各级行政机关的广泛要求,为行政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但由于我国目前在硬件技术上,如通讯、网络设施少,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还不高,现阶段的决策支持系统目前只能服务于高层次的政府机关、大型企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决策支持系统必将逐步发展到基层,以支持决策者在大量的信息下,高效和迅速地作出判断和选择。

3结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活动,计算机信息管理,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是通过信息传播,促进各个领域的交流,起到媒介的作用。为了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信息安全,使计算机管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相关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秋玲.浅谈计算机在行政管理的应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2(4).

[2]何晓冬.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3]刘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

[4]崔小龙.论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0).

[5]裴学武.解析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4(7).

[6]杜永明.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6(20).

[7]董式辉,韩红梅.电脑在护理行政管理中的应用[C]//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2001.

管理学论文2000字 第27篇

摘要: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在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中体现“现实关怀”的观点。论文从以下4个方面论证了体育管理学教学“现实关怀”的必要性:管理学和体育管理学学科的应有之义;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创业;避免教学内容滞后和过度理论化;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论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3个方面提出了落实体育管理学教学“现实关怀”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现实关怀

体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它既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在体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从全球范围来看,管理学在各个社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体育管理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在体育实践中越来越充分显现出来。高校教学改革更加重视突出学科特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断革除旧有的弊端。强调在体育管理学教学中体现“现实关怀”是顺应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的。该文所论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的“现实关怀”是指:在体育管理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体育领域内最新的事件、热点、现象、发展趋势等,引导学生运用体育管理学的思维和知识去分析、认知现实,使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并促进学生为此进行独立思考和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1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现实关怀”的必要性

“现实关怀”是管理学和体育管理学学科的应有之义

管理学是在产业革命之后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需求而产生的,卓越的管理学家和经典的管理学著作也都是经过实践的锤炼和检验而产生的。当今时代,管理学在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领域中均贡献卓著,所以有学者称“二十一世纪是管理的世纪”。体育管理学是在管理学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管理学理论在体育领域运用的重要成果。[2]体育管理学秉承管理学“响应实践需求,解决实践问题”的特点,在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中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中都面临着重要而繁多的管理问题,迫切需要体育管理学做出深入的实践研究、提供切实的实践指导。

“现实关怀”能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创业

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重视促进学生就业。学生就业创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了解社会。体育管理学关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现实,研究体育事业的管理体制和具体管理问题,努力把握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促进其就业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体育专业学生因为课业学习负担仍比较重以及社会实践渠道不够丰富的原因,了解社会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更应注重发挥体育管理学“现实关怀”的作用,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强调“现实关怀”能避免教学内容滞后和过度理论化

传统的高校课堂中,教材主要表现为专门著作。教材一般偏重于理论总结,而且其更新的周期一般至少要几年的时间。然而在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今天,体育管理学所关注和研究的社会实践发展非常迅速,课堂教材经常出现理论空泛不够具体或是内容滞后不适用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体育管理学教学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相关社会实践的发展。

强调“现实关怀”能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倚重教材,注重教师单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这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缺乏了解社会现实的动力;学生一方面大多是为了完成考试的要求而学习,缺少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容易盲从于教师和教材。只有在教学中强调“现实关怀”才能促进教师关注相关社会实践,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不断开阔视野,提升水平。另外,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很关心自身的职业发展问题,在接触到现实材料并体会到学有所用之后,也才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落实体育管理学“现实关怀”的措施和手段

落实体育管理学教学“现实关怀”,需要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和增加实践环节等方面做出一系列调整改变。教学内容从“现实关怀”的观念出发,体育管理学教学要改变狭隘的教材观,树立相关的社会实践情况也是教材的观念。如前所述,课堂教材容易出现落后于社会实践发展而不适用的情况,所以体育管理学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依赖书本教材,要引入现实材料,以社会现实的最新发展情况来更新教材和修正教材,甚至在教学中可以以现实材料为主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就体育管理学相关教学内容,选取来自教材或是其他渠道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案例讨论法能够在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有效体现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并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在使用案例讨论法时,教师应精选或用心撰写案例,使之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并在案例讨论中适当组织和引导,例如,采用提问式或辩论式的方式,使讨论具有开放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师还需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引申。

项目式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