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文库

教学论文撰写讲座(热门5篇)

蜘蛛文库 6

教学论文撰写讲座 第1篇

教学讲座心得体会

翟鸿燊教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应用大师、书道家、演讲家、国际TAT(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学术体系创始人。

我听了国学大师的精彩演讲,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大师所说的“醍醐灌顶”。翟鸿燊大师将国学中的精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应用于生活,贯穿于生活;给我们讲了许多我们本应熟悉的道理,可是说“一语点醒梦中人”。

比如说,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强调培养人的心性,修好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了正确的利他思想和博爱胸怀才可能有大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能做到这样,那生命就是有意义的。

翟鸿燊大师的一些话深深的震撼了我,“要学会赚钱而不是挣钱”,“花钱三不眨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仁义礼智信”,“道字里有天地,有自我,还有行动”,“爱不能把心给简化了”。多么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话阿!

听了这一次讲座,虽不是亲身临近,但也胜似身临其境。其中许多话,都引起了我的深深思索,让我从中受益颇多。

“色难”,相由心生。这是沟通的最基本的一件事:要时刻将微笑挂在脸上;因为相由心生,心中所想,是高兴还是苦闷,从我们的面部表情能反映得一览无余;“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乘智慧的实践者和传播者——翟教授一直怀着强烈的民族心和使命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研究,在融会国际各种极具代表性的.哲学主流、营销理论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针对管理科学、决策科学、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企业团队等方面提出一整套独到的解决方案,并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翟鸿燊教授所研发的著名“TAT(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课程,已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大学等知名院校的MBA、EMBA、DBA、卓越领导力项目等研修班中倍受欢迎。他把中国5000多年的儒家文化吃透了,用我们先人的智慧去认识当今的社会,可谓如鱼得水。可见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好东西是不会过时的。

这次讲座还让我明白的“改变”的力量,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变,从改变中提升自己,从改变中让自己得以成长。《易经》中讲“三易”:简易、变易、不易。其中就讲到了“变”的智慧和力量。这些理论可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业、修养、性情,以一种不愠不怒的平常心态对待自已的人生,在保持一种淡泊以致辞远的态度去积极探索美好人生。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范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平时应该多思考人生,多想想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为家庭做了什么,为朋友做了什么,为整个社会做了什么。以严格的要求修身,以博大的胸怀为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教学论文撰写讲座 第2篇

学习方法讲座论文

_ 一、什么是复习复习就是指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复习时要归纳、总结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理解与吸收。 二、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复习是要把教科书上的、老师讲的,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融会贯通,独立地消化、吸收。要深入思考,没有完全理解的,或不理解的要进一步弄明白,已经理解的要加于巩固。复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1、“温故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又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平时学习,往往有许多地方还未读透,甚至重要的地方被忽略了。通过复习,忽略的地方被注意到,理解不深的地方能一一理解,原来模糊的概念也会清晰起来。 2、有助于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脑子里逐渐形成知识结构。新旧知识之间本没有什么鸿沟,但由于学习是分阶段进行的,所以新旧知识之间好象隔了一堵墙,只有经过多次复习,旧知识掌握得好,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才会增强,新旧知识才能联成一体。

3、复习时通过综合归纳,就能探索出篇章单元甚至全册的主旨,掌握知识的要领,去粗取精,实现学习过程的飞跃和升华。 三、复习的类型 复习的类型大致可分为:课后复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期终复习、毕业或升学复习等几种。 1、课后复习。通过阅读教材,整理笔记,练习习题,以弄懂弄通新授的知识。

2、单元复习。抓住单元知识主线,理出知识要点,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然后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系统的目的。单元复习内容较多,可利用星期六、日进行。 3、阶段复习。指几个单元课程学习以后进行的一种系统复习。可选定自己学习上难点较多的课程作为复习的重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找出了问题,复习就有了重点。要安排好整块时间进行阶段复习,一般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

4、期终复习。复习时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重点,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各章节选做一些典型的练习题。然后,对全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前后知识融会贯通。 5、毕业或升学复习。作为综合性复习,方法与期终复习的基本相同,但由于总复习涉及的知识面广,复习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在做法上一般把整个复习时间划分成若干单元,每单元有侧重地解决几个问题。 四、课后复习遵循学习规律,课后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目的是加深理解、记忆,加强运用,巩固课堂学习成果。课后复习的'程序大致可按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四步进行。

1、尝试回忆 就是不看书,独立地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回想一遍的过程,这就是自己考自己,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地去开动脑筋。有的人把这种方法称为“过电影法”,即在头脑中把上课的每个关键问题“放映”一遍。有人将之比喻为“反刍”,就象牛一样,在休息时让食物重回口腔,细细地加以咀嚼。

这样做有四点好处: ⑴可以检查当天的听课效果;⑵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⑶可以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主动性;⑷培养了爱动脑筋的习惯,增强思维能力。学生要培养自己能够离开事物的直观形式去思索想象、盘算的能力。能否把知识的精要、梗概、脉胳等提纲挈领地复述出来,这是对能否真正弄通知识的一个检验,也是对知识理解的一个深化。 2、钻教科书 回忆后,应从头至尾逐句去钻研教研书。

因为书上写的是需要弄通和记住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要仔细、认真思考,切实领会。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可少花时间,要把时间主要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 3、整理笔记 笔记本不应仅仅成为上课的记录本,课后应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它变成一份经常提炼加工的适合自己用的复习材料。整理的内容有:⑴补充笔记中简略的部分,将简化的符号复原,把上课时没有记下的补上;⑵对重要的语句、名言、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实,把记得不大准确的部分更正过来;⑶清理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全部解决与否;⑷上课时未听清、听懂,课后复习时未理解的内容还有哪些;⑸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刚学过的与已学过的知识的关系。

4、看参考书 课后复习时还应适当看一看参考书,好处是能博采众长,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又能起到扩充和引伸的作用,大致做法是:⑴每科选定一本较好的为主要参考书;⑵首先看教科书,在对知识基本理解后再看参考书;⑶要围绕中心问题看参考书;⑷做好笔记,把参考书中的精彩部分、精彩题目摘录进笔记本的相应部分;⑸看参考书的时间应有较大的伸缩性。 课后复习间隔的时间不能过长,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必须复习。有些内容要多次复习,如单词的记忆,一周之内须重复二三次。要根据不同学科分类复习,如英语、语文要多阅读,多背诵,加深理解记忆;数学需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把概念、定理记熟。

教学论文撰写讲座 第3篇

国家图书馆讲座及其作用论文

[摘要】国家图t5馆文津讲坛讲座从内容到形式.传递的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昌明、开放和宽容的一个标志 性事物,就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而言,是历史发展赋予讲座工作之新内容的一种必然.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讲座;社会教育;冯仲云

一、讲座的含义

“讲座”一词的古今含义是什么?《辞源》上说:“《陈 书岑之敬传》:‘因召入面试,令之敬升讲座,勒中书舍 人朱异执《孝经》唱(士孝章),武帝亲自论难。”’唐自居 易《长庆集五九-三教论衡》:“儒臣居易,学浅才微,谬 列禁筵。猥臂讲座。”这两段注释中的讲座都是讲席之 意.是让解答问题的人坐在专设的席位上.回答对方提 出的问题。《辞海》注:“某种专f-leg科或某一专题的讲 授。如‘科学讲座’、‘专题讲座’。”从字义上看。“讲座” 一词.从古至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讲解问题和面 对的对象不一样而已。《辞海》对“讲座”一词的解释接近于我们今天举办讲座的真正含义.

今天.全社会举办讲座的势头有增无减,犹如雨后 春笋。各个讲座单位都在利用自己部门的特殊性、惟一 性.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达给社会大众。所以,讲座内容 虽然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但人民大众则充分利用 这些文化资源.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生活。而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为己任”的国家图书馆讲座,更是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它从内容到形式到听课的受众成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我们对它今天的存在方式和今后发展应该有一个新 的界定。比如,从它的规模和现象看。“讲座”一词应该加 上如下内容。才能真实地反映和涵盖其丰富性和多样 性:讲座应有具体的管理部门,固定的听讲场地,详细的 讲座计划安排,稳定的时间保证.相应的财政支持.具体 的讲座负责人,被邀主讲人的学术身份和学术地位,主 讲内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定读者群的关照。主持 人应持有的与讲座内容相关的开场引语和结束语.相应 的机器设备,现场讲座材料的发放,讲座消息的对外发 布(张贴宣传海报、向媒体发消息、网络传播)等,接送主 讲老师交通工具的配备。讲座的后续产品(图书、光盘、数据库)制作。以上15项具体1二作是一个系统i[程.

总之,讲座已变成全社会众多部门向人民大众传播 文化知识,贡献文化财富的,喜闻乐见、严肃活泼的一种 手段和表现形式.

二、国家图书馆创办讲座第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如果说北京图书馆(现称国家图书 馆)在全国首开讲座之先河,那么第一任馆长冯仲云便 是身体力行举办讲座的第一人。①

1952年12月。冯仲云出任北京图书馆馆长.1953 年3月27日被政务院正式任命为北京图书馆第一任馆 长。当他第一次见到许多少年儿童都露天坐在图书馆 院子里的树荫下看书时。场景既感人又让他心里不是滋 味。于是图书馆内就有了第一处少年儿童阅览室。随后 就有了朗诵会.故事会等。这些活动便是讲座的雏形.

举办报告会,也可称之为讲座,是北京图书馆的一 项群众工作。北京图书馆的报告会,闪耀着新中国一代 文化名人的光辉。冯仲云为北图讲座工作正式拉开序 幕,且为讲座制定了最高准则.他要求“到我们这个讲台 来,必须是第一流的”。为此他亲自请来郭沫若为大家演 讲《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讲后由名演员赵丹、白杨朗 诵屈原的诗篇。陆续登上这个讲台的有哲学家艾思奇. 科学家王天木、王淦昌。历史学家荣孟源.音乐家时乐 漾。作家更多一些.诸如老舍、冯至、赵树理、阳翰笙、林 庚、常任侠等先生。讲题涉及文史哲科、古今中外。报告 会固定在星期六傍晚举行。提前在报纸上发启示。届时.在图书馆的院子里拉起吊灯.摆上椅子.迎接陆续到来 的听众,讲演者就站在楼前的台阶上。报告会成了当时 北京城内引人注目的文化生活。每次讲完都印小册子.不但有提纲。还附上参考书目.

最初。冯仲云只是出于对党交给的一项工作的责任 感来到图书馆.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热爱这个事业 以至于充满自豪。他说:“我领导的不是几百、几千,而是 几百万大军。”他称“北京图书馆是社会大学,亚洲的明 珠”。①

对于冯仲云在北京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学通讯》 记者袁丁。在这家刊物1981年第3期上做过下面的评 述:“冯仲云从1952年12月到馆.1954年10月调离, 在短短不过两年时间,他用党的政策思想武装了北京图 书馆.在他的具体领导、身体力行下,把一个长年平静的 藏书楼式的旧北图改造成为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 北图――坚定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 务.为学术研究服务在他潜心竭力的领导下,北京 图书馆举办了一流的报告会、展览会、作家与读者见面 会。开创了图书馆面向社会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一代新 风.给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远 的.影响。”

三、国家图书馆讲座的作用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图书馆集中了全国力 量.大大丰富了馆藏的数量和质量。延续其服务功能的 历史文化讲座工作也在历届馆领导传承有序和不懈的 努力中开展起来。为办好每一场讲座,馆里向来对此项 工作有高而严的要求。任继愈先生说:“讲座要办得场场 精彩.不仅讲座内容要精彩。主讲人讲得也要精彩。” 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历来被看作是社会大 课堂.担负着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讲座工作作 为图书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职能之延伸,常被人们称 作是“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校”。原因是读者借书是自读 自看自己为某一问题进行资料论证参考。而讲座的开办 则是让读者坐在固定的场所内,听老师授课,传播知识.为办好每一场讲座,组织者会因某一学科某一类内容去 邀请各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来此授课。日积月 累就会形成类似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内容。如此,各 个知识学科聚集起来,就组建起了一个“大学的建制”, 且是一个“航母”式的综合性大学。读者可在此听某一学 者的讲课,成为他的学生,也可选其他老师的课,成为多 个老师的学生。“听够了”不来了,就算毕业。“听不够”, 永远来,课堂永远开,读者可以成为这所大学的终身学 生.

因此.图书馆的讲座教育功能远比图书馆的借阅功 能更立体、更直接、更宽泛,且无阶段性和时空长短之限 制。所谓立体是指主讲老师的讲座是积聚一生的学术研 究,跳出了书本。传授鲜活的知识。所谓直接就是读者可 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学科和导师.耳提面命。直接交 流。所谓深入是主讲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科研究 内容、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个人的研究方法、治学的心 得传授给听众。所谓宽泛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它 的教育对象宽,即无论职位高低、学问深浅、年龄大小.凡愿意学习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讲座内容:二是指 它的教育内容宽,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 学技术.无所不包。所谓无阶段和时空长短限制,是相对 于一个人受正规教育阶段而言,讲座本身没有阶段性, 它是长期的、固定的,向一切社会大众开放的、有教无类 的。读者可以有选择地听,也可以场场听。讲座只要向 社会公告。就不会因为主办者自身的原因而随意取消 (除不可抗拒原因)。讲座本身还具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的优势,讲座后期有图书出版,有互联网的远程教育传 播,它的受众面越大,时间积累越长。影响就越广泛,效 果就越长远。这就是讲座时空没有长短限制的含义。由 此可见。今天的讲座从内容到形式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 以来社会昌明、开放和宽容的一个标识性文化现象,具 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可以说.是历史发展赋予讲座工 作之新内容的一种必然.

教学论文撰写讲座 第4篇

6月11日学校组织教师听魏书生讲座,我是第一次听魏老师讲座。刚一出场,我就被他的与众不同所吸引。他的穿着那么朴素,神态那么平和,模样也是那么普通,没有一点所谓的“名人”架子。再细听他的谈吐没有一点空空洞的说教,没有讲多么深刻的大道理。他只是很平静地说着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些小事,显得那么淡定从容。很快我便被他的睿智幽默所感染;为他乐观、进取的态度所叹服;敬佩他平和的心态;敬佩他独特的个性;敬佩他独特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和魏老师相比,我不由感到心中惭愧。

在讲座中,魏书生老师首先简述了自己钟爱教育的人生经历和感受。魏书生认为,教书是一件非常享受、快乐的事情。而怎样教书?关键在于“要守住平常心,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守住自身的优点及长处,守住民主和科学的宗旨。”魏书生指出,作为教师,要保持“松、静、匀、乐”的心境,即身体轻松,心灵宁静,呼吸匀畅,心情快乐,对万事看得透、想得开、出得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保持“松、静、匀、乐”的心境,集中精力搞学习。谈到班主任工作,他强调要建立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谈到“民主”,魏书生说,一是要树立为学生、为老师服务的思想;二是要建立师生间互助的关系,将学生变成自己的助手,同时你自己要当好每位学生的助手;三是要发展学生、老师的人性和个性,为他们树立个性化的目标;四是决策过程要民主,要多与服务对象商量,让师生在匀速状态下做事情。在谈到“科学”时,魏书生强调,要按照规矩、制度办事。规矩、制度一旦确立,就不得人为地破坏,要加强监管,让人不折不扣地遵守,最终让人在规矩、制度中获得快乐和自由。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独特,讲解十分精辟。

魏老师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

(一)学习他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

要学习他把从事教育工作看作是对党、对人民的回报,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崇高的从教动机和幸福观,把工作看成是品尝人生的欢乐,树立视事业如生命,爱在其中,以苦为乐,为之献身的信念。

(二)学习他民主、科学的教学观。

他以博大的胸怀,真挚的爱心,长年累月、点点滴滴、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真正体现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学习他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要学习他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态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地工作,自觉、刻苦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他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善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优点,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真正树立笑对人生的境遇观,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四)学习他坚定的改革信念与实践精神。

要学习他永不满意,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这次报告让我感受较深另一点则是魏书生老师的那颗平常心。他的格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是呀,生活是琐碎的、平凡的,工作也如此。我们如果不是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

教育是一门科学,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各方面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精心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论文撰写讲座 第5篇

xxxx年10月19日下午,北师大“农村学校管理改进与质量提升”项目组专家邓涛教授在灵山中学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课堂有效教学---导学案的开发与教学应用,获益匪浅。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导学案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登上了课堂教学的舞台,并且越来越受到许多优秀教师的青睐。那么,什么是导学案呢?导学案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导学案”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灌输型的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提供平台。从教学效率与激发学生兴趣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习惯来看,“导学案”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但是实践中导学案也面临着诸如缺乏明确、有效的理论指导,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不利于教师课堂上的灵活应变以及容易导致教学上本末倒置等实践问题。邓涛教授指导我们学习导学案的开发与教学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导学案及其作用;导学案的开发流程及关键要素;导学案编制的误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流程与环节;导学案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听讲,我们加深掌握了导学案的撰写方法与作用。对今后应用导学案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之,听了邓教授的讲座,感觉值了。感谢邓教授的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