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文库

管理有关的论文(必备8篇)

蜘蛛文库 6

管理有关的论文 第1篇

基于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教学团队对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突破传统“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逐步向全英语教学靠拢。如前文中所介绍的,“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双语课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而管理学教学本身强调和学生的互动,如果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过量地使用中文,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会变成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翻译,学生缺乏使用英语交流的欲望和动力。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有比较深的感触。因此,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向全英文授课转变。管理学每周课时是3节,也就是120分钟,教师将上课时间合理分配:100分钟全英语课,让学生浸润在全英语的环境里,用英语去阅读、倾听和思考,用英语来表达,最后20分钟再使用中文对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整理,以确保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偏差。英语的大量使用,对教师队伍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基本具备国外留学和进修的经历,有的教师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因此问题不大。对学生而言,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将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通过相互帮助的形式,英文听说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同样在课堂上,教师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予以重点照顾,课后帮助他们“拾遗补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英文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合理分工,“模块化”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其中既有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中年教师,也有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做到优势互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提供一些业务上的指导,年轻教师在外语方面具备优势。因此,在课程的整合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专业教师做到了资源共享、合理分工,避免了“单打独斗”、资源的浪费。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罗宾斯的最新版《管理学》原版教材。在课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板块教材资源和案例资源的整合。在罗宾斯的教科书中,有相当部分的案例并不适合课堂教学,我们仅仅是把这些案例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需要增加大量的课外案例,合理的分工,可以减少教师备课的压力,同样,可以促成教学团队的形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管理学课程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全英语示范课程的项目立项。

再次,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人员招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事先准备企业简介、招聘广告、招聘计划、拟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招聘表格等;要求各人事先准备中英文简历等应聘资料。一部分扮演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同学出去应聘,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这样,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及应聘实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灵活地掌握招聘实务以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策划与组织协调能力、角色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管理学课程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需要教师的极大地投入。通过几年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本土化教材的建设和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是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成本管理目标的确立取决于 社会 经济 环境的状况、 企业 发展 目标的要求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本文从企业目标演化的角度 分析 了与之相适应的三种成本管理目标模式,以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探索成本管理目标,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管理有关的论文 第2篇

摘要:生活化教学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将理论知识通过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使得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高校《行政管理学》课程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摆脱传统教学枯燥乏味且忽视实践性的单一知识传授的窠臼,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行政管理思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课堂教学情景生活化,形成主导—主体的师生关系,构建互联网师生交流平台,加强建设行政管理实训基地等途径促进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行政管理;大学生生;活化教学

《行政管理学》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研究政府组织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学问。由于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个体之外的政府如何进行行政管理,因此对一些倾向于个人利益考虑的大学生来说容易产生一种淡然的距离感。立足于社会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使得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从而增强课堂亲和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思考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切实提升学生应有的行政管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理论,生活世界是人类一切实践的基础和出发点。他说:“生活世界对于我们这些清醒地生活于其中的人来说,总是已经在那里了,对于我们来说是预先就存在的,是一切实践(不论是理论的实践还是理论之外的实践)的‘基础’。”[1]而教育只不过向自己提出了与人类其他实践不一样的目标罢了,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理论,着力于从生活视角去解释教育,即“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抱持类似思想,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但他的视角与杜威不同,着重于生活本身具有的教育意义,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2]综观这三位大师的思想,生活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的生活过程和受教育过程统一起来,让大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那么,什么是生活化教学呢?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指的是以现实生活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心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且回归生活,充分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领悟教育教学的内涵和真谛,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包含着以下四个方面解析:其一,从教学目标要求来看,目标设计不要过高,可望不可及的目标反而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而应该把教学目标既体现出一定的理想性,又能反映出现实性,让学生所接受。其二,从本体论层面来说,教育教学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生活实践,而不能单纯地将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作为全部内容。其三,在方法论层面上,要求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基本依托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世界的健康的、良性的互动。其四,在教学评价方面,不仅仅为检测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关注其在实际的生活情境或者类似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表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行政管理学》生活化教学缺失及其解析

《行政管理学》作为行政管理专业一门核心课程,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在管理公共事务和内部活动现象、行为及规律,并把相应规律转化为社会管理实践活动的一门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行政管理过程的认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对行政管理活动的敏锐性和适应性,提高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由于《行政管理学》是从政治学分支出来,在政治学、法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起步比较晚,学科性质有着一定的模糊性,办学目标定位缺乏特色,加上受办学经费不足、办学场地有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严重不足,以及传统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目前这门课的教学相当程度地存在生活化教学的缺失现象,其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教学理念的偏颇和教学能力的制约

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向更加广袤和纵深领域发展,社会危机频发不断,各种对内、对外的公共关系处理、组织的危机处理等情况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致使行政工作的内容以及需要的任职人员的能力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必须紧随时代的需求,精心研究生活,选择与理论知识相匹配的生活情景,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使之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消化。生活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客观上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总体上有一些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新要求。一方面,他们没有主动转换自身角色,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主体—客体关系,而不能很好地转化成主导—主体关系,因此其教学观念也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层面上。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交叉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敏锐地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事件,国家、地方的某些相关政策或者条例给予及时地分析,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启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此外,从资历来说,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中从事过行政管理实践又具备较高学历的教师比较少,多数是理论型的或者是由政治学和法学专业转型的,有的则是刚从学校毕业任教,在专业能力上与现实的行政管理实务脱节就不可避免,从而导致教师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中难于切实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难以充分应用“新鲜出炉”的行政管理案例,难以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偏重理论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弱

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安排不合理。目前《行政管理学》教材多是停留于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从笼统的层面上阐释政府的整体概念,基本上都缺少对不同层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能、机构、人员、职责等全方位介绍[3]。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一些教师也往往乐意于进行理论教学,理论灌输远远多于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忽视了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同时,考查也倾向于对相关理论知识、结论的记忆。这势必导致学生处理社会现实问题和交往能力的技能很难有所提升,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明显存在不平衡,很难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学严重薄弱。虽然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一般都设置了教学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但由于其时间短、任务重,而且管理松散,缺乏常态化和规范化,所以收效与实际培养目标有较大差距,出现实际能力明显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现象。只有创新教学方法,加大实训、实践教学含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才能铸就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的预测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灵活处理能力,形成工作积极、团队协作和谐、办事灵活的管理人才。

三、《行政管理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不能脱离现实的需求而对学生进行“闭门造车”,而生活化教学是一个比较“接地气”的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乏味且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之不足,让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以生活世界为视觉切入点,将行政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置于生活情境中,使得课程学习有新鲜感,充盈着兴趣盎然。这样可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他们之前所接受的义务教育阶段在知识上存在的距离感,消除其因知识跨度引起的困惑感,引导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大学生尽快进入大学生活及其以后立足于社会的角色。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行政管理思维

行政管理思维,指的是人们在认识行政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目的、有条理的一种对行政管理问题思考的路线、方法、规律的思维模式。行政管理过程是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具备行政管理思维对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展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以社会生活实践为视觉,探究社会生活实践的种种样式所蕴含的行政管理,涉及日常的行政环境、职能、组织、领导、人事、财政、信息、政策过程及分析、伦理、法治、监督、危机、后勤、绩效和改革发展等各个环节,从中挖掘行政管理环节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不断培养大学生的行政管理思维,调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探索求知欲,提升学科的创造思考能力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三)有助于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伦理、道德作为人类实践理性并无自身的纯粹独立的感性空间,总是存在于社会实践生活的各种具体领域之中,并通过这些领域显现自身,因此《行政管理学》教学必定与道德教育“纠缠”在一起,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必然的行动。实施生活化教学,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事迹、感人事件、感动人物等案例,讲好“政府故事”,诠释公职人员超越一般个体“社会人”身份,在工作中始终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为公众达成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奋斗;与此同时也就培植了大学生的公共性价值观念,端正大学生价值选择取向,在未来工作中所持有的正确的政治态度及行为方式,让大学生树立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四、《行政管理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情景生活化

将生活化教学法引入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堂,一是通过建构生活化语言课堂。课堂语言的生活化即是将理论知识以生活化的语言讲解,以更贴近我们生活的表达方式进行课堂语言应用,而不是一味应用专业术语。二是教学方式生活化。高校教师要研究我国国情,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进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必须从生活源头挖掘有效的生活化内容,深入研究我国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分析这些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寻求科学、合理的答案,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消除行政管理过程对于学生的神秘感,使学生真正体会行政管理过程,从而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提升对理论的感知度,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转变传统师生关系,变主体—客体关系为主导—主体关系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教师要结合自身和大学生实际,以生活视觉为切入点,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的课堂成就感,变教师独白式的课堂为师生互动的课堂,激发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加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同时满足于社会实际需要,着力考虑社会实务,增加操作性强的课程,理论教学精讲管用。

(三)建构行政管理专业交流平台

新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教师可以以课业任务为导向,利用网络媒介,建设年级或者跨级行政管理交流平台,由教师布置任务,用学分积累的形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行政管理有关的议题,并放在平台上讨论,真正把行政管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不足造成的,这需要教师充分与学生沟通,使学生认识到就业存在的竞争状况,利用社会人力资源招聘的数据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专业学习意识。

(四)建设模拟行政管理社会

一般情况下,学生班级设置班委,并赋予班委职责,各班委各司其职,负责班里各项事务,主要是传达学校和系部的各项通知并组织班级同学落实和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各项活动。这其实与行政管理的程序有相似性,如果在行政管理专业班级建设一个行政管理社会,包括让学生把分组扮演社会各个部门,让学生体验行政管理的过程,赋予学生各项模拟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行政管理模式融入学生生活,使行政管理过程日常化,并通过积分等形式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将有助于拉近学生与专业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形成行政管理思维。

(五)建设行政管理专业实训基地

要解决教师与现实的行政管理实务脱节这一问题,需要高校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定期输送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或者跟班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知识储备,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衔接。同时,建设学生见习基地,形成“学校—政府”、“学校—公司”模式,以学生兼职的形式进行实践,改变以往集中一个月实习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接触到现实的行政管理过程,以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实效性如何与教学生活化程度的深浅有着直接关联,必须切实贯彻生活化教学使之充分到位,最终有效实现《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高校教师必须保持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创新教学措施,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从生活世界这个基本源头掘取有效的生活化内容,使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网络交往、社会实践等形成生活化教育教学的合力,促进《行政管理学》教学生活化工作有效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72.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289.

[3]叶毅.高校行政管理学课程教改研究[J].科教文化,2014(3)(上):92-94.

管理有关的论文 第3篇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1、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

以及时归档。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和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

3、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的保

管条件比纸质档案保管条件要求更严格,一些单位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

二、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争取领导重视。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2、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

制度落实。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要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

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3、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

业务培训。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注重业务培训,为声像档案提供利用息运行机制,科学管档。要把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移交等纳入管线的规划、设计等行政管理的程序当中。首先,要把好地下管线报批关;其次,要签定档案责任书;再次,要注意把好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关;最后,要把好管线档案资料移交关。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应及时向所在城市档案馆移交相关档案资料,充分发挥地下管线档案在工程改建、扩建和改造维护中的作用。

3、加强档案部门与建设行政管

理部门的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城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行业的档案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地区档案工作承担业务指导责任。二者相互支持,协调配合,是多年来做好行业档案工作的成功经验。

在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部门和_门要协调工作步伐,共同开展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共同制发管线档案管理地方法规,共同开展管线档案业务指导,共同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管理有关的论文 第4篇

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横空出世,这种管理理论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从此,人们的理性代替了传统经验,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之后,管理学的新观点、新研究就不断出现,这些理论与时俱进,适应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这些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不断进行完善。

发展一百多年的管理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过去的这些研究理论是财富,它不断发展的新理论更是财富,这些经验和理论对于我国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学的含义有很多,比较权威的是泰罗、法约尔、德鲁克、孔茨等管理学家对管理学的定义,总体来说,管理学被分为广义和狭义,泰罗和孔茨提出的是广义的管理学,包括很多管理学科,涵盖对象很广泛,适用的领域也是十分广泛的;法约尔和德鲁克提出的则是狭义的管理学,只适用于特定的领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进行了阐述。总之,管理学是一种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的管理科学,即一般管理学,它是一种基础学科。

管理学在我国是一个学科门类,下面设有五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它经过多年发展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管理学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成就。

二、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管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体系,它们都各有特点,都为它们所处的时期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理论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之间都互有借鉴,存在一定的联系,管理学的现状同过去相比,有一定的特色:

(一)从目标上来说,管理学都是为了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完善,使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社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组织要想在竞争中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改善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的效率,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壮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目前,各个国家的管理学派都在寻找最佳的途径,通过不同的研究手段和和论证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管理学适用的领域展开科学的论证和研究;

(二)从管理方法上说,现在的管理学有显着的量化特征,决策工具对于管理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必须能起到建议和决策的作用,简明一些来说,决策工具就是把现实中存在的经验数据作为数据输入,用量化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评估,它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保留最优化,一个是满足设计。一般的决策工具只会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建模,达到量化的目的,可是,在目前管理学的理论中,这两个方向是同时存在的,不论是行为理论还是决策理论,一般都会在这两个方向徘徊,任何一个方向都没有偏废,这是过去的管理学所没有的;

(三)从“人”的因素来说,传统的管理学中人都是理性的,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事”和“物”的上面,人的因素没有那么重要,但也不是忽略人的因素,泰罗、吉尔布雷斯等人还是很重视人的因素的,把人也作为了研究的范畴。现在的行为科学理论对传统的管理学有所突破,将人的因素放在了第一位,并融合了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复杂人”、“社会人”等假设,对人的研究更加深刻和理性,但是这个理论也不是完美的,它过分重视人的感情和社会作用,对其他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较少,令人遗憾。总的来说,对于人在组织中的评价,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说法,难达成统一的意见,但有一点可以可定,虽然角度和说辞不同,但是各个学派的研究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借鉴的,它们都对人的因素进行研究;

(四)从宏观和微观来说,现在的管理学已经不仅仅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管理了,宏观和微观的管理只是适应于某个社会的某个时期,目前,管理学已将朝多元层次发展,如果还是依靠过去的两种方式进行管理是达不到理想目标的,必须用系统而综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五)我国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源远流长,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却只有几十年,主要有三个时期:

①建国之前的萌芽时期;

②1949年到1978年的初步形成期;

③1978至今的创新发展期;

中国管理学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例如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取得重大进展等等。在管理学的研究上我国也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自身也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阿里巴巴、微商等等,就是管理学先进经验的典型代表,这些现象引起了国外一些管理学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三、管理学的未来趋势研究

(一)管理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众所周知,管理水平是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学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很多国家的高校内都开设了管理学课程,无论是否是管理学专业的学生,管理学的知识都会被列为一门课程,课程的种类和设置也比较多,足见管理学的重要性。目前的管理学适用领域更广,更加重视人的因素的影响,管理学就是把不断积累着的经验和实践抽象出来,进行概括,进行总结,达到预期的目的,尤其是信息技术出现以后,这种抽象和概括更加迅速和便捷,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会让管理学的创新和发展速度更快,发展程度更高,也会让管理学的地位不断提高。

(二)管理丛进一步延伸。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学的管理丛不会停止不前,而是会向前,向四周不断延伸,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管理学所体现出来的理论水平就越高。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复杂和变化,一定会打破管理学现有的格局,管理学研究的课题会日趋复杂,同其他学科融合,例如行政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金融管理学、现代关管理学等等,都是不断发展着的管理学问题,同时,管理学还和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组成新的分支,这些新兴的分支将会为管理学丛带来全新的课题和生机,为管理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理论会更加联系实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结构和生产力水平都会发生变化,在这些不断的变化中取得的经验和实践将会为管理学提供大量的研究对象,再加上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管理学将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经验和家族式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这个社会,更多的管理人员选择的是科学的管理学理论,他们在科学的管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把理论结合实际,才会有大的发展。不断发展着的管理学理论为企业保驾护航,企业的实践经验也为理论提供实证,理论和实践的互相吸引,互相作用,互相联系,是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我国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我国管理学虽然初有成效,但是却谈不上成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我国的管理学还有很多路要走,首先,要处理好继承和引进的问题,我国的管理思想传承千年,祖先的智慧之中有很多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我们要保持本土化的特色,构造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在重视本土管理文化的同时,我们还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把握好本土和非本土的区别,处理好继承和引进的问题;其次,我国管理学在未来发展上要处理号基础理论和现实热点的关系,在关注热点的同时,重视对基础理论的巩固和研究;最后,在管理学的教育问题上,要区分开学院型教育和实用型教育,针对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市场培养不同的管理学人才,为我国的管理学培养理论人才和管理人才。只有做到以上三点,中国管理学的未来才有希望。

四、结语

总之,管理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的,它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有着光辉的未来,国际上的管理学成绩斐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我国当然不能落后,虽然中国管理学发展较慢,这是劣势,但是市场经济中的我国实践经验丰富,能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实践经验,这是重大的优势,需要好好利用。在不断的发展中开创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学,指导我国的市场主体在国际竞争中乘风破浪,才是我国管理学未来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管理有关的论文 第5篇

(1)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2)战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的(与各阶段的价值链有关)、多角度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和突破单个企业本身的成本管理;

(3)战略成本管理重在成本避免,立足于预防,从宏观上控制成本。

护士承担着医疗提供者和医疗协调者的双重任务,而且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整个诊治过程中,所以,加强对护理工作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对于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现代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和更高要求两方面进行论述,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Abstract】 I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hospital nursing management and nurs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eer, and effective nursing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ospitals in the medical took the double tasks of medical providers and medical coordinator, and nursing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so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team and improve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nursing management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modern nursing management of nursing staff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Nurse; New requirements

First-author’s address: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64th Hospital, Taiyuan 030001, China.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护理管理做了如下定义: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他有关人员或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1]。因此,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更好地完成护理管理工作,不但能够促进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而且能够极大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2]。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类健康观念的更新,护理学作为一门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殊领域,在临床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护理学理论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质量、技术、对象、范围等均发生了质的变化,相应地,护理管理工作也同样更新了观念、拓宽了其内容。为了适应新的医疗体系及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做到对每一位护士人尽其用,充分开发和利用护理工作人员的潜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问题,向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挑战,本文就现代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以下论述。

管理有关的论文 第6篇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逐渐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与认可,其在为社会培养专业素质人才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为了进一步提高酒店管理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分析了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指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论述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为社会培养酒店专业素质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只有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推动我国酒店事业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纽带,所以务必要重视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酒店行业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下面这些:第一,业务能力。在酒店工作的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具备高超的业务能力,只有为顾客提供专业化与规范化的服务才能达到客户的满意。第二,有着一定的管理能力。酒店管理专业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管理”,很多学生毕业后要进入高级酒店工作,因此只有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组织、计划、控制等各项工作才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第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酒店员工需要经常与客人接触、交流,因此学生必须要学会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高职酒店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下面这些:

1.不能及时创新教育方法

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还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仍未转变。一味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本身不能及时引进系统、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强行将管理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能保证学生真实感受酒店的工作环境,不能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过分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职业素养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很多酒店管理专业一味将管理理论传授给学生,而没有认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只要自己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有了毕业文凭就可以顺利进入酒店工作,就能胜任酒店的各个岗位,因此思想上出现偏差,不具备职业观念,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

3.不能适应酒店工作

很多学生在酒店实习时感到工作很累,很多酒店为了节约运行成本,在时间上对员工的要求过细,会随着客户的增多或减少随时调整员工的上下班时间,由于实行这种做法导致很多员工不定时加班,因此学生在实习中需要工作的时间很长。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策略

1.建设完善的职业素养培养长效机制

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应在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内容。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时要做到长期坚持,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开展素养教育。高职院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时可以融入企业的管理理念,使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顺利对接。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真正将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

高职院校还需与企业及时交流,有效保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合理休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实习任务,要做到尊重与理解学生,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实习过程中要依据实习方案进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3.专业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的融合

利用平时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不但要重视利用课堂教学进行,而且也要结合开展职业活动进行。在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高职院校可以应用企业岗位规范与流程标准,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酒店真实的工作氛围,帮助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4.采用校企合作交替培养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校与酒店实习单位同时设置管理部门,共同参加学生的管理。拥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酒店管理人员可以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应用二者“交替培养”的做法。总之,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大力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与“交替培养”过程中贯穿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发展,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致萱.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05).

[2]靳慧,朱军.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

[3]李志书.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

管理有关的论文 第7篇

管理学是研究在现有条件下,对生产资料、人力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培智,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一门学科。管理学教学就是为培养管理人才而开设的一门课程,管理学课程的主要开设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从而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管理学的开设专业成功的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已经难以实现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高要求。

一、传统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管理学涉及的内容过于宽泛,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教师对管理学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毫不重视,其教学理念仅仅停留在教授课本上的管理学知识理论中。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仅仅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是根本实现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和国际行业竞争压力,因此其对管理人才的素质需求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故而传统的管理学教学理念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对管理能力培养的需求。

2.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不能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是决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并最终使知识转变为能力。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开展中师生交流的主要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我国的现代管理学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但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而言,教学内容仍略显陈旧。现代管理学在我国开设的时间尚短,先进的管理学教学方法在管理学教学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在应用新教学方法时只能照本宣科,这直接导致了即便在管理里学教学中应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难以实现教学效果。因此导致了不少教师就此对先进的教学方式失去了信心,重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从而导致我国管理学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始终驻足不前,缺少创新精神。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框架

实现教学改革,我们首先要改变管理学的教学框架,将传统的记忆课堂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构建积极和谐的对话型教学课堂并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首先,要改变现存的教学组织方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制度,从而让管理学专业教师在备课时能够吸取其他教师的教学优点为己用,提高教学课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还可以开展集体听课和观摩活动,从而让教师能够互相交流授课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促进管理学教学内容的生动和形象化。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用好这些教学资源,能够极大的丰富我们的课堂,并提高教学质量。

三、能力培养背景下的管理学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管理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在案例教学法中加入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我们在案例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完成其教学组织和教学引导的任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调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社会经验,通过案例教学法实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

2.情境模拟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主要通过模拟性的方法设计出学习、生活、工作等活动中可能面对的场景,并组织学生参与到模拟的情境之中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说,情境模拟教学与真实事件的情境较为贴近,通过模拟管理工作的“现场”,使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如何运用知识。情境模拟教学法能够将课堂演变为职场,让学生充当管理者,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选择最优的管理方案来解决面对的模拟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3.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管理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多媒体如今已经是大学教学环境中的标准配置,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的目的,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有效的和诸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讨论教学等结合使用,提升这些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前,教师一定要通过自我学习掌握足够的多媒体教学技能,从而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灵活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的。

4.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管理学教学课堂。除了上述我们提到的几种教学方法外,还有分组教学法、诱导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能够应用到管理学教学中。对于这些教学方法,我们要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组合应用,从而提升管理学教学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综上所述,能力培养背景下的管理学教学改革,需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原本的被动学习模式转为主动学习,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将计算机教学手段和这些教学方法有效结合,实现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

管理有关的论文 第8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基础动因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就是指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或者缺乏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原因而将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或业务的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供应商的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作为公司管理中的一项新兴内容,正日益显示出高速的成长性和市场潜力。本文拟就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理论基础及动因进行探讨。

交易成本理论

考察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交易成本理论、资源经济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等。本文主要考察交易成本理论。

科斯(Coase)认为,市场中存在着交易费用,其内容主要包括:记载交易中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如获取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这是在交易准备阶段产生的费用。为完成市场交易而进行的谈判和监督履约的费用。其中包括讨价还价、订立合约、执行合约并付诸法律规范而必须支付的有关费用。未来的不确定性引致的费用,以及度量、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费用。

威廉姆森(Williamson)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将其归纳为两组:第一组因素是交易主体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第二组因素是有关交易特性的三个维度。而这其中机会主义行为是非常基本的因素,它对各阶段的影响是间接的,必须通过其他因素间接产生作用。在外包的决策过程中将它直接作为分析对象几乎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有限理性是针对决策者而言的,它实际上是决策模型使用者素质的一部分。正是基于这两点原因在有关外包的研究中,很少对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进行研究,而主要研究第二组因素即有关交易特性的三个维度对交易成本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外包决策。

不确定性。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使交易双方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进而增加履约风险。库普曼斯(.)把这种不确定性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初级的不确定性,即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一种是次级的不确定性,即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相互依赖程度的不对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导致“契约人”有限理性的重要原因。

交易重复出现的概率。由于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契约总是不完全的,需要专门的治理结构来保障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和可调整性,但建立这种结构是具有费用的,这笔费用是否能够得到补偿在一定条件下取决于交易发生的频率。如果进行的交易不是经常性重复发生的,这种新增费用就很难得到补偿;反之,交易是经常重复进行的,这笔费用就容易得到补偿。一般来说,只有对高频率的交易建立保障机制才是经济上合算的。

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可以分为三类:地理区位的专用性、人力资产的专用性、物力资产的专用性。专用性是交易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因而他对交易成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专用性程度高的产品,交易成本比较高;而且对于承包商来说,由于客户少,很难实现规模经济。专用性和不确定性高的活动应该在企业内部通过科层组织来解决(Williamson,1975),反之则应外包出去(MonteverdeandTeece,1982)由外部供应商来解决。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外包是介于市场和企业的中间组织。在给定生产要素的情况下,企业有三种选择,一是自己生产,二是从现货市场购买,三是实行外包。企业的所有者将根据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最小值做出选择。虽然市场机制是解决资源配置的最优办法,然而市场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这些因素将导致企业寻求资源的内部一体化。当完全内部一体化由于竞争的交易成本很高而受到限制时,进行外包合作就是最好的选择。组织通过外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外包商通过享受规模经济而具备竞争优势,但节约的生产成本或多或少的要被人力资源外包的成本所抵消,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所产生的成本包括:评价供应商的成本、谈判成本、协调控制成本等(Picot,1991)。所以,根据该理论,我们认为,只有当外包所产生的成本之和小于自己生产的成本时才应当进行外包,否则就应当实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内部化。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动因

在促使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动因方面,Greet,Youngblood和Gray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downsizing)、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globalization)、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restructuring),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Atkinson认为组织将人力资源外包的因素有降低营运成本、改善业务焦点、增加管理控制以及与供货商分享并发展策略。Siegel则认为将人力资源活动外包的动因是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品质、节省时间、减少对新技术的投资、将人力资源角色由服务提供者提升至策略事业伙伴()。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因应从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个视角进行分析。

(一)内部视角的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重新定位的需要。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已经从一般性的行政管理转变为战略性的经营规划管理,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和动态发展,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再是组织经营战略的被动执行者,而是组织经营战略的决策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成为企业决策层的战略伙伴,帮助企业的领导计划和实施组织的变革,比如企业再造、结构重组、规模精简、精专分工等。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外包出去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繁杂的日常行政管理职责中解脱出来,真正参与到企业高层的战略规划中去,实现其战略性职能。

2.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可能对企业的各个方面给予同等关注,往往有所侧重,注重寻求自身竞争优势。外包服务供应商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人士从日常行政管理职责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在企业高层的战略规划职能上。许多企业正在寻求将人力资源等非主营业务职能诉诸外包管理,与专业的外包管理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外包管理机构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确保企业突出经营重点和提高绩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3.促进企业管理专业化。外包服务商的优势在于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及丰富的操作经验。外包能够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因为外包不仅可以使企业得到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意见和指导,并能够运用外包服务机构的最新系统和技术。外包过程实际上也是对企业内部人事管理人员的培训过程,有利于其管理能力的提高。

4.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企业一方,外包降低甚至是取消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人员、设备体系和信息平台等方面的持续性维护投资。外包通过法律确认使企业和外包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起符合双方利益的风险共担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的连带责任成本。外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获取和维护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途径,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技术性投资资金;在外包服务机构一方,外包服务机构因专门承接大批量的人力资源工作而形成规模经济的低成本运作格局,避免了企业因不熟练专业性业务和不了解外部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规律而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能够运用比企业内部管理还低的运营成本提供比其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5.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外包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当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无力、不擅长或不便于满足某些要求时,将任务外包给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公司和顾问人员无疑将是必然的选择。通过专业服务公司帮助企业突破逐渐老化的管理模式,制定清晰的工作说明书和岗位规范,将员工考核记录及时归档,管理员工进出记录,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绩效,同时能够使企业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二)外部视角的分析

1.竞争的加剧。企业实行外包是由于巨大的竞争压力所致。进入20世纪90年代,企业已经越来越难以靠资本或技术的先进而获得垄断的超额利润,因而压缩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已经显得日益重要。企业业务量有限,它们更迫切地渴望从压缩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取得成效。在这种情势下,企业在不断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过程中,往往将企业非核心因素放在企业考虑之外,而重点关注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和高附加值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同样也面临这样的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成本是高昂的,为了保持公司的竞争力,企业更趋向于压缩雇员人数,实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保持其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这相应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资源薄弱背景下,外包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将是企业管理者的理想选择。

2.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推动。在实行国际化战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到国外设立营运机构或分公司、子公司,并招募东道国公民到其公司工作。这种跨越地理边界的国际雇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同时,面对国际大企业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关键。这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和挑战。没有丰富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创新机制,没有对人力资源的大量投资,难以与国际大企业抗衡。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部供应商可以帮助分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压力,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3.外包市场的成熟。企业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的成熟度。如果具有较好的服务供应商的外部市场,则能产生规模效应,为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相应地企业也更放心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迅速成长,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的发展成熟,为更多的企业开始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带来了机遇。市场调研显示,2003年全球市场上捆绑式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额达120亿美元,2004年人力资源外包预计将占到整个业务过程外包的39%。虽然在国内,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但相当多的跨国公司、中国本地公司以及有关社会机构已经对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相关的中介机构、猎头公司在我国大量涌现,将为企业提供更优质而专业的服务。

4.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人力资源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于效率和竞争的原因,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被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中。比如互联网的应用、企业ERP系统的实施、工作评价技术的开发应用、人才测评工具的应用、建立员工数据仓库和知识管理系统等工作,这些工作都依托先进的专业技术,需要专业人员来运行和操作。

参考文献:

编,严勇,祝方译.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