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文库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论文(通用9篇)

蜘蛛文库 2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专业发展

早在198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从个体压

力、人际关系和自我批评三个维度,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认为职业倦怠是发生在从事某一行业中的一种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综合征。此后国内外的学者对职业倦怠都进行过研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职业倦怠因教师在工作中长时间遇到各种持续压力,导致对自身生理、心理、行为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的一种生态危机。具有职业倦怠的老师对工作缺少热情,对待学生缺少同情心,生活上变得焦躁不安。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教师队伍的

稳定。

一、社会层面干预策略

1.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支持系统,切实加大“尊师重教”宣传,增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成就感。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小学教育条件,平衡小学师资和教学资源,同时还要使全社会认识到小学教师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2.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当前教师职业倦怠主要原因在于工作环境比较差,工资和福利待遇比较低。因此,为避免小学教师因待遇问题出现职业倦怠,就必须要切实提升小学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确保可以留住优秀教师来保证教学质量。

二、学校组织层面干预策略

1.改进学校管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教学工作的不恰当评价以及缺乏学校管理层的支持是当前大多数小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制定合理、行之有效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措施,给教学中取得成绩的老师以鼓励、奖赏。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能给予老师以人文关怀,切实使全体教师可以从枯燥的教学工作中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

2.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学校管理层要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来为各个小学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分配教学任务,以杜绝人情关系引发教学矛盾。

3.为教师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学校还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提供必要的专业培训、单科进修和外出学习交流。必要的切合实际的培训交流可以降低从业者的职业倦怠,也可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工作增加自信心,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国外研究表明:切合老师实际的培训有利于老师进行知识的重构(cognitive restructuring),进而改变从业者对工作的不良感觉和发展一种积极向上的期望,并通过影响其思维和行为方式,有效预防职业倦怠。据此,学校需积极创造机会,根据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需要,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其走出去接受专业知识学习,语言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科研方法的培训,也可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使教师教育贯穿其职业生涯全过程。学校还需适时聘请一些心理辅导老师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和咨询,搭建沟通心理的桥梁和平台,为广大小学老师在职业发展、成家立业和人际交流等方面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使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有效预防和应对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人格解体等职业倦怠症状。

三、教师个人层面干预策略

在教师职业生涯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在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地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将更有效管理自己和提高抗压能力。

1.小学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教师正式任教后一般处在建立期和维持两个阶段,教师为巩固其专业地位,专业自主及专业尊严,防止职业生涯的衰退,必须进行职后学习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反思意识,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要他们从思想层面上意识到教学工作的艰辛,以更好地适应小学教学环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学校要帮助小学教师做好心态调整工作,正确认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避免因他们过高评价自己的职业地位而引发的落差感所引发的职业倦怠问题。从事小学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清贫、奉献,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就会强大自己的内心,减少紧张、焦虑感。另外,老师要积极发展良好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师在从教的过程中,必然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老师要学会平衡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甚至学校的管理层之间的

关系。

当前,小学教师个体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都差强人意,这无疑增加了职业倦怠程度的诱因。因此,要引导教师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主动调整心态,努力发展交往能力,对同事付出真心,对学生付出真情,对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对帮助过你的人学会感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成因 应对策略

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把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即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即指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Maslach,1997)。事实上,职业倦怠并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各行各业职业倦怠的形成及危害都并非偶然。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是比较容易受到职业倦怠伤害的一组群体。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而且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起到制约作用,值得引起社会及个人的广泛重视。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困惑及职业倦怠成因

笔者先后于国内两大外语院校从教大学英语八年整,常有这样的体会:非英语专业(俗称大外)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及热情相对较低,而教师较早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机率也较高。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压力与课堂改革势在必行的迫切要求,教师不得不在应试教育与课堂创新二者中游走,企图找寻中间道路的同时却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工作付出与其成就感难成正比,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出于社会偏见,或是传统的错误看法,大学英语教师在专业圈子里似乎被看作是处于类似二等公民的位置。同样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大学英语教师本身也有着较强的自卑感,认为自己在长期的大外教学中,专业没有增进反而退化,在教学科研、业务发展及专业深入研究方面不如英语专业教师。于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思进取,面对压力困惑感到力不从心,放弃努力的情况不在少数。以下,将从通过了解大学教师中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种种困惑入手,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进而从教师个体的视角提出有关应对方法。

成因一——教学工作量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的困惑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很难像专业英语那样实行小班教学,通常都在50人以上,多则是上百人的大课堂,其教学工作的强度是小班教学的多倍。而面对学生人数众多的课堂,教学效果实则难以把控。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课后备课及作业批改量都异常繁重,迫使教师处于非正常的高负荷运转中,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且身心互为影响,健康状况亦令人堪忧。长此以往,不少教师尚不到七年之痒的工作阶段,就已经在工作中提前出现衰退的迹象,职业倦怠状况由此产生。

成因二——应试压力与教学创新冲突的困惑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地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待逐步改革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上教师的教学日程。然而,一方面要求素质教育,一方面却仍需强调考试的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虽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却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复杂的考试,掌握足够的应试技巧。尤其是当下的诸多考试仍将一些连英语是母语的人也常犯的细微的错误来体现考试难度,大外教学自然就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而教学创新、兴趣课堂则无从谈起。事实上,作为教师,深知这样的教学活动与提高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毫无关系,反而往往会把学生引入歧途,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则和测试目的,但也只能慨叹一己之力实在有限,但求不要误人子弟。于是,面对课堂上无精打采的学生,不少教师也坦言其内心迷惑而无助,甚至会感莫名的亏欠与自责。

教改原本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校方如若过度强调教学创新,学生也一味期望课堂的趣味和新颖,教师则不得不否定自身既有的传统教学经验,以迎合多方的期待,把原本熟悉并行之有效的老方法都抛掉,竭尽全力使自身在课堂上改变原有的风格。即便如此,跟前卫的教法相比,仍自觉落伍老套,岂能不心有戚戚焉?

成因三——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职称上不去的困惑

由于教学任务过重,备课量大,同时还必须兼顾家庭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业余能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疲于教学,无暇顾及科研,职称因此也久久上不去,这也令许多教师叫苦不迭。尤其是评职称期间,不得不以牺牲睡眠及健康为代价,经常挑灯夜战,以期早日,评上相应的职称。为此不少教师选择去研究容易的其它领域,无法兼顾专业兴趣。写论文成了疲于应付,毫无成就感可言。为了评职称,大外教师们还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来补习那些完全没用武之地的第二外语。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职称评定大多是以发表相应档次的论文及规定数量为重要参数指标的,这使得长期以教学为重,经历了多年论资排辈等待的教学型教师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教学能力平平,亦或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尽管上课时间不长,但由于有相应,很快评上了高级职称,其岗位和工资都遥遥领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挫伤前者的工作积极性,或导致原本敬业爱岗的心理失衡。

成因四——教师进修发展的困惑

许多大外教师作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属于教学型的人才,多年以来紧紧地围绕着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指挥棒转,如何提高本校学生的过级率几乎是他们工作的全部意义。他们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失去了进修学习的最佳时机。令人深感困惑的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专业危机感和生存危机的存在,却没有合适的办法加以解决。

国内外语类的硕博点、进修点较少,竞争激烈,入学门槛高。对于当年的一批因本科成就优异而留校任教的教师而言,校方并无专门的继续培训计划,于是随着新进的硕士、博士的涌入,前者就由先进变为落后,此种落差难以调试。不少人也自行完成在职研究生学习,但要拿到学位的关键却不在专业上,而是取决于全国的二外统一考试,为了体现“宽进严出”的宗旨,其试题难度之大,非一般研究生考试可比,通过率之低堪称众考试之冠,其本末倒置程度着实令人匪夷所思。此外,公派出国进修的机会名额相当有限,能落到大外教师头上的更是鲜见,加之僧多粥少,校方更无力顾及这一群体的广泛需求,亦无法做到以人为本,照顾最迫切需要提高的教师。正如戴曼纯(2004)曾尖锐指出的那样:“大学英语教师的进修和科研经历非常有限,这也影响了他们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如果此类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产生倦怠心理是无奈的,但也将会是难以避免的。

成因五——教师评估求全责备的困惑

当前,各类评估盛行,学生给教师打分,学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虽然有其特定意义,但过多片面的甚至不公正的负面反馈深深刺伤教师们的自尊和热情。多年的观察发现,学生们喜欢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幽默开朗,能做学生良师益友的教师。这样的老师善于与学生交流,也往往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但由于科研成果不够理想,学校的考核成绩平平,无法客观体现该教师的综合素质。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灵活性和幽默感、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虽也是一心一意搞教学,却也往往遭到学生有失公允的比较和排斥。这样的情况,表面看来是学生或校方的原因造成,但实际上却是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后的另一主要矛盾的体现,即教学型和科研型教师没有单独的评价体系,都不得不共同面对的双重素质评价标准这一矛盾。由此可见,我们一贯呼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却往往忽略了教师也需要人文关怀。

成因六: 学校人际相处的困惑

学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对个体行为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削弱作用。学校氛围好,尊师重教,上下级关系融洽,沟通顺畅,教师就会有安全感、自信力,就有助于缓冲其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降低教师倦怠的发生。如果学校同事关系紧张,则容易丧失归属感,并感到压抑,迁移到工作中则是导致压力加剧,从而诱发倦怠。通常来说,缺乏直接上级(如教研组长、系部主任等)的支持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而上级缺乏同情心、办事效能差,通常是教师抱怨的内容,也极易导致倦怠的产生(曾玲娟,2002)。因此,当职场人际关系恶化,并缺乏一个宽松和谐的外环境,也会导致职业倦怠。

二、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综上所述,职业倦怠起源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各个环节,大外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是客观事实,具体到个人或各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对于组织和社会方面的改良和应对策略,已有很多的文章涉及,本文毋庸赘述。但是自身的能动作用不可小视,基于上述倦怠成因分析,笔者有以下几点教师个人应对策略可供参考,一旦发现倦怠状况,第一时间从自身做起,使危害尽快消除或缓解。

首先,作为任何一名大学教师,面对知识更新迅猛的时代,自身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工作中也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新知识。在这个“publish or perish(不发表就淘汰)”的时代(Hanson,1998),更应当不断提高学习和研究能力。尽管存在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但科研工作是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素质具体表现的形式之一,故大学英语教师自身有责任克服对科研产生的畏惧心理。刘润清教授在《一个英语教师的自述》一文中指出:“科研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关键是有没有科研的意识,能不能处理好科研和教研的关系。”科研上去了,职称上去了,内心的底气和自信也就充满了,成就感就必定取代倦怠感。

那么,如何应对教学科研的双重压力,处理好教研和科研的关系呢?夏纪梅教授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法: “在大学任教必须具备研究能力。任教者应该为教学搞科研,或为科研搞教学。能够用量化手段和质化手段研究语言教学及语言学习(2002)。” 因此,这意味着大外教师要在强化科研意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理论和量化手段。再结合自身的兴趣或结合本校、本学科的需求,尽早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地培养自身科研兴趣,变压力为动力,变课堂为科研的基地,努力使科研与教学相长。只要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再通过教学工作的积累和结合教学改革中所发现的问题,使科研工作走上正轨,最终就有望获得教学科研的双丰收。

其次,进入任何一个专业领域,都应始终保持一个虚心受教的心态,这样才能在比较和借鉴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借助他人的引领,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时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会胜过自己许多次课的摸索。同理,经常与那些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事交流,不但能帮助自己尽早确立科研方向,还能少走些弯路。有时同事的一个观点,一句话,一种做事的精神和态度都会使自己终身受益。比如,当前,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组织教学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一些中年教师缺乏学习新技术的冲动并难以开口向青年教师请教,只对新事物加以抱怨。殊不知师亦不必贤于弟子,另一些同龄教师却能在技术上虚心请教同事,甚至学生,主动抓住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交流创新体会,改进原有教学的模式,因而深受学生好评。这正如Donald Freeman所言,心态是先于技术和知识的。只要勇于尝试和探索新事物,掌握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难。

此外,有意识的改变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如耐心、坚强、乐观、幽默等,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已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在自己有意识的情绪调整过程中克服倦怠。当然,还可借助于他人力量,找同事朋友倾诉、或找有关专家咨询都是缓解倦怠的良好途径。

再次,有了良好的心态,接下来就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计划克服职业倦怠,如制定一个一年、三年、五年的自身发展规划,静下心来分析并逐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然后将计划付诸行动,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本人,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是问题的关键。同时在制定计划和实施过程中,通过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学会适当放松,也有利于防止倦怠的出现。

三、结语

教师的职业倦怠对自身、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现实生活中许多活生生的教训让我们看到其危害无异于庸医误诊病患所造成的伤害。虽然这二者有诸多不可比之处,但却都属于不可轻视的社会问题范畴。大学英语教师在高校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解决其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支持。衷心期待有关部门切实关心教师的困难和需要,建立对教师的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大学英语教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和压力,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需要,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端正心态,逐步挖掘自身潜力,从大局出发,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心理。创建和谐社会首先从个人做起,愿广大教师们早日告别或远离职业倦怠,重塑美好师者形象。

参考文献

[1]Leiter, M. P., & Maslach, C. (2005). Banishing Burnout: Six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Your Relationship with Work[M].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2] Farber B. A. (1991). Crisis in Education: 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American Teacher[M].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3] Kathleen M. Bailey, Andy Curtis & David Nunan, 2004,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 曾玲娟.《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5] 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05.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论文 第3篇

摘要:小学新手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心理时而困扰着新手教师,将成为教师专业化的绊脚石。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对3名新手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日常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具体的职业倦怠案例,探讨这3名小学新手女教师在教学生涯的最初阶段情绪、认知和行为上出现的具体职业倦怠症状,并探析其具体原因,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基于教师层面提出消解小学新手女性教师职业倦怠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小学女教师;新手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压力;

新时代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无疑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压力随之而来,研究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1,而新手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面临学生到教师的角色挑战,理论到实践的能力挑战,并不能理性面对职业压力,导致职业倦怠的可能性也就增大。如今,女性教师比例逐年上升,新手阶段也是职业的适应期,是每名教师的必经阶段,作为一名小学女性新手教师,面对的是各级主管部门和单位的各项制度、各种工作布置和评价,这就要承担许多工作任务,要负荷过重的工作压力。因此对小学新手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新手女教师职业倦怠的案例

以3位小学新手女教师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下:X老师,25岁,未婚,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现任a小学(城区内)外聘语文教师,担任一年级班主任,从教3年;Y老师,25岁,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现任b小学(城区内)外聘四年级数学教师,未担任班主任,从教2年;Z老师,24岁,未婚,师范专业本科毕业,现任c小学(农村)三年级有编制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从教2年。

对三名教师运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测量,使用Maslach编制的MBI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又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以探析其成因。

对3名教师的日常工作及休息时间进行观察及访谈,得到以下案例,并基于此进行分析。

(一)努力未果

从情绪状态上看,X老师因反复教育学生而未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之后对屡教不改的学生也不像刚开始那样能够循循善诱,而是通过发脾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言语批评;去个性化方面来看,作为一年级班主任更格外耗费精力,班级之初,还未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及得力的班级干部团体,事必躬亲,但面对种种事务、问题都亟待解决,往往无从下手,事情处理起来毫无头绪,与其他科任教师也没有很好的沟通交流;低成就感方面,X老师屡次教育学生未果,学生再犯错误教师在忙碌中就很难心平气和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效率低,产生了低教学效能感。但在访谈中询问X老师是否会辞职转行,X老师表示目前还会从事教师行业,说明教师是热爱教育行业的,只是还处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摸索正确的方向。

(二)累中有笑

Y老师,任四年级两个班数学老师,从情绪状态上看,上课时出现学生因为搞小动作争吵起来,Y老师明显生气,但并未过多纠缠,下课能跟学生说说笑笑,会主动了解学生,从未在教室情绪失控。访谈中问及做教师是否压力很大,_新手教师是有一定压力,但做各行各业都会有压力,也都有很累的时候,这才是刚刚开始。_能够正视教师职业压力;去个性化方面,Y老师回到合租房内能跟室友一起闲聊,拥有不良心境,也能有人倾诉,能够情绪转移;低成就感方面,Y老师的课表也排得满满当当,还有教学研讨会,批改作业,但并不把学校的教学任务带回家完成,虽教学任务比较多,但都能及时完成。

(三)分身乏术

C小学是一所寄宿小学,离城镇比较远,交通不便,学生与教师全体住宿。班主任除了日常教学任务外,还要监晚自习与查寝,此外还有学校开会、事务检查、扶贫、队会活动等工作。在情绪状态方面,Z老师教学热情正在减退,_我忙得晕头转向,也想对每个学生给予关心,但是我真的做不到,没时间也没精力。_也便没有精力把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好;去个性化方面,Z老师在下班时间甚少有其他娱乐活动,学校事务颇多,班级、学校、家长要协调关系,学生问题要及时解决。下班也很少与人接触,农村师资力量不够,许多任务自然而然就全部落在班主任的肩膀上,有时至深夜才入睡;低成就感方面,Z教师讲授新课方式固定,运用一种导课、讲课方式,教学不够灵活,对教学任务能够完成,但质量不高。

通过上述研究,三名被试中两名都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及低成就感方面产生中度的教师职业倦怠,说明小学新手女教师存在教师职业倦怠,因此必须在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中重视新手教师这一群体。

二、小学新手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一)角色超载压力重

教师面临诸多客观合理的角色期望,然而自身时间和能力不能使其顺利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这便会产生角色超载。家长期望教师能够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学校期望教师参与行政、管理班级,教师自身还有提升的期待,这些体现到教师身上就是忙碌,由于是新手教师,自身能力经验有限,并不能很好实现这些角色期待,X老师的努力未果,Z老师的分身乏术,任务超越能力范围,使教师压力大,导致职业倦怠。

(二)理想现实差距大

在本科接受教育时,三位教师都表现出对教育的热情,都期望自己能做一名对学生悉心教导的好老师,然而教师工作现状却不如人意,工资待遇低、工作繁琐等,教师所获得的和付出不成正比,这些都在一点一点磨灭教师对教育的热情,而教师却不能很快接受并适应这种工作现状,内心产生多重趋避冲突,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理论实践难联系

新手教师刚走出校门,在学生时代学习教育、心理理论知识,虽在本科阶段进入小学一线见习实习,但由于本科培养大多存在形式化、空心化2,学生很难将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如X老师案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屡次教育达不到教育目的,走上岗位之初,教师都无法将自身所学知识与教育现象相联系,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教学效能感下降,导致职业倦怠。

(四)自我调适未有效

自我调适是教师对教师角色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适应方式和过程,在访谈中问及面对压力的疏解方式,Y老师提及_教学生涯才刚刚开始,压力是难免的_这是对教师角色的正确认知,_离开学校,便不会再困于上班的疲累状态中,找能让自己放松的方式度过。_这是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而Z老师并未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自我调适方式,产生了中等职业倦怠。

三、缓解小学新手女教师职业倦怠具体措施

(一)重拾教育理想热情

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要把教书育人这份工作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做,而不应该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经常用肯定句对自己说话,学会肯定自己,欣赏自己,记录在教育教学中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件,提升自身的职业幸福感,便有助于教学效能感的提升3,也就能重拾教育理想与热情。

(二)增强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对不良习惯的知觉与克服4,教师应对每天的常规工作时间进行认真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分清轻重缓急,确定优先级,善用授权,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并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认真谋划第二天的工作,有临时性的工作、突发事件时,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对本周的工作进行回顾,并大致规划好下个星期的活动,提高工作效率,而不至于每天都手忙脚乱。

(三)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新手教师要不断挺高自身教学管理水平,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工作,对于紧急出现的教育问题,也有足够的教育机智与应对,教师才不会充满无力感。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新手教师应该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包括过程准备,就是把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流程设计好;心理准备是意味着新手教师应该把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态、语言等也推演一遍,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

(四)寻找合理疏解方式

新手教师在教学的适应阶段,难免会产生压力,缓解压力就要靠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职业的最初阶段,自己要常常与自己对话,将负面结果轻描淡写带过,给自己留出空白时间,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充分激发生理的能量,才有充沛的体力来应付日益繁重的工作,结交朋友、培养正确的兴趣与爱好,当自己有不良情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口。

参考文献

[1]石雷山,高峰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多层变量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05)-:521-526.

[2]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3)-82-86.

[3]李玲,李智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专业发展[J].文教资料2017(25):167-170.

[4]李芸,李辉,白新杰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研究20年:回顾和反思[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 18(08):1015-1017.

[5]林海亮,吴忠才,李雪新教师角色适应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35):36-37.

[6]刘要悟,朱丹教育相关群体的教师角色期望之社会调适和教师自我调适[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02):35-39.

[7]连榕。新手-熟手- 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J]. 心理学报,2004(01):44-52.

[8]钟妮,凌辉。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3):525-529.

1郑晓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1)闫江涛。以卓越教师培养为指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33(06):100-104.

3(2)张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9(07):52-54+60.

4(3)朱莉·摩根斯坦恩。如何高效管理你的时间和空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142.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论文 第4篇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倦怠 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教师职业倦怠指的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更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是培育学生成才的重要人力资源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贡献者,因其角色的重要性,教师行业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而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成了专家学者新的关注焦点。

1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心理学因素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心理学因素有很多种,其中主要是社会比较方式、集体自尊、应付方式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影响。社会比较方式指的是教师与教师之间对教学成绩、工作待遇、自身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社会比较方式分为上位比较和下位比较,其中上位比较通俗来讲是指与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比较,而下位比较是与不如自己的人进行比较。正确的比较方式一般会对教师的教学结果以及自身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而错误的比较方式一般会对教师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教师职业倦怠。集体自尊是指个人对自己在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的感觉与认识。据调查,教师集体自尊越高就越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相反的,如果教师没有较高或合理的集体自尊,那么就有可能会导致其产生职业倦怠。应付方式通常被定义为操纵、降低或容忍由于不能满足的要求而产生压力的认知和行为的具有倾向性的努力。其中采用直接应付方式的教师有利于降低职业倦怠,而采用间接应付方式的教师却容易增加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因素

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因素主要来源于教育压力过大、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传统观念的暗示等。现阶段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且现在家庭都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把培养的压力都集中到教师身上。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传递知识,更要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担,这无疑给教师增加了压力,容易对教师造成职业倦怠。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对教师的教学及其他方面的评价还存在着偏差,在很多问题上教师得不到合理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长期以来,当今社会给教师定义了一种伟大无私的形象,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让教师觉得疲惫继而对工作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职业倦怠。

2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会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在情绪上容易情绪低落,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积极性不高。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愿接受变化着的事物,常常感到失败。他们往往会用比较急躁的情绪和行为来对待学生。对同事不愿理睬,对领导敷衍了事,对家庭漠不关心。不仅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良影响。这些负面情绪使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不能较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

3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节对策

自我修养的提高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教师首先应提高自我修养。良好的自我修养有助于教师正确地认识并分析自己,能深刻地剖析自己的优点与劣势,能正确估计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可以正确地制定与规划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增长自己的教学自信心。而且良好的修养能使教师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且可以以合理的方式释放与发泄,不至于影响教学。所以自我修养的提高对于调节教师的职业倦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际关系的改进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任何群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职业倦怠的改善需要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因此教师应该增加与同事、家人以及朋友的沟通,注意使用正确的沟通与交往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保持教师的心情愉悦,使教师能以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不易造成职业倦怠。

家庭生活的调节

和睦的家庭生活是教师能正常工作的正常保证。教师应该注意夫妻关系、父母关系、邻里关系的融洽,这不仅对教师的身心有良好积极的作用,对自己能积极的工作更是有重要的作用。

注重娱乐、运动和休闲

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压力较大,负担较重。所以要避免因疲劳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就应该学会放松,注重娱乐、运动和休闲。娱乐、运动和休闲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缓解教师平日的工作压力,调节教师紧张的工作情绪,有助于良好心态的保持,能有效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4小结

教师是培育学生成才的重要人力资源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贡献者,而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对教师的身心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除其他因素的调节外,教师应积极对自己身心进行调节,以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李江霞.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成效的关系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

[2] 陈韶荣.职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论文 第5篇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原因是幼儿教师在高工作量与低待遇、高要求与低适应、高期望与低认可的矛盾中陷入价值失落的困境。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评价体系,使幼儿教师发现自身价值,强化热爱工作的行为,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关键词

斯金纳;强化理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当今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成为困扰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这一理论对我们探索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缓解策略也有启示意义。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的从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助人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行业之一。幼儿教师由于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绝大多数属于精疲力竭型,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对他人情感的疏远和冷漠。严重的可能还表现出某些过激行为,如谩骂甚至体罚幼儿。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无论是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还是对幼儿的保教工作质量都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源于以下三对矛盾:

1.高工作量与低待遇的矛盾。

幼儿教师承担着教育与保育的双重任务。除了上课以外,幼儿教师每天有做不完的案头工作,课余时间还要应付各种培训和考试。其工作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精力和能力范围。然而,幼儿教师所获得的职业报酬和他们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工作量是远远不成比例的。他们的工作量大,而工资却很低。据调查,幼儿教师的收入水平一般比小学教师低20%左右。很多私立幼儿园未将聘任的幼儿教师的各项保险福利纳入工资体系,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合法保障。幼儿教师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2.高期望与低认可的矛盾。

随着市场化因素融入学前教育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期望,造成家长对幼儿教师工作不切实际的要求,不能容忍教师犯错,忽视幼儿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过高的社会期望值和苛刻的标准很容易使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然而,对幼儿教师高期望的同时,对幼儿教师的尊重却不够,表现为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度低。家长、管理者和社会没有把幼儿教师当作专业人员给予他们必要的尊重。家长和社会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哄孩子,正是由于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3.高要求与低适应的矛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进步。虽然这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但也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能力、学识和水平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的要求有时会和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规律相违背,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两难境地。可以说,国家、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抛开其合理性不说,单从幼师自身上来说,其适应能力却并不高,表现在心理承受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差、自我效能感低等方面。这种情况下也极易导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综上,幼儿教师挣扎在这三对矛盾中,陷入价值失落的困境,由此产生职业倦怠自然不可避免。

二、利用斯金纳强化理论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在对有意识行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行为结果对他们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有利的行为结果作为强化,能增加反应的概率。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和维持希望的行为,使不希望的行为得到矫正或消退。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有着极大的不良影响,通过分析可知幼儿教师在高工作量与低待遇、高要求与低适应、高期望与低认可的矛盾中陷入价值失落的困境。要解决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就必须让他们发现自身的职业价值,而这一价值的外在体现为幼儿教师所获得的报酬和评价。所以,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评价体系,必将有利于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此,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可以作为借鉴。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我们就把幼儿教师热爱职业作为希望塑造和维持的行为,把职业倦怠作为希望其消退或得到矫正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探求对幼儿教师的强化策略。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薪酬对幼儿教师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强化因素,这里把薪酬作为对幼儿教师热爱职业行为的强化物,如何发挥其强化作用,就需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1.物质薪金与精神报酬相结合。

强化物本身要对被强化者有意义,二级强化(条件强化物,如社会的接纳、奖品、带薪休假)是在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的基础上产生的。据此合理组织强化物(薪酬)的结构,一方面,基本工资和物质福利一定要与幼儿教师付出的劳动和生活需要相匹配,为幼儿教师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满足幼儿教师的精神要求,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进修机会、带薪休假制度、人性化的家园管理和温暖的人际关爱等等,这样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才能逐渐消退,爱职行为才得以重塑并持久维持。

2.定时工资与随时奖励相结合。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论文 第6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早于197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提出。它是指在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它是身体的损耗和持续疲劳、无助感和绝望、消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对工作和生命的消极态度。体育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每天面对学生数量庞大的课堂以及重复性很高的授课内容,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一、成因

研究表明,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一)繁重的教学任务

我国体育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制1-2年不等,而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数又相对较少,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实行合班教学。每名教师都承担着数个大班的教学任务,每个大班都达到100多人,教师学期课时量高达400多学时。教师每天忙于授课,无暇他顾,长此以往,必然产生职业倦怠。

(二)授课内容的高度重复

由于课程性质的原因,在体育院校中,存在着多个专业讲授同一教材的现象。授课内容的高度趋同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新意,复读机似的周而复始,不断地重复相同篇章内容的讲解,最终产生职业倦怠。

(三)自我效能感降低

体育院校的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的兴趣偏低。即便有学生由于英语过级和考研的需求而主动学习英语,但也很难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加之,大学英语课程在体育院校中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不及格人数较多,教师缺少成就感,自我效能感较低。

(四)专业培训、进修机会寥寥

体育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由于学科特点和教学任务重等原因,鲜有专业的进修机会。常年从事高度重复性的教学内容,语言石化现象严重。尽管每年各大出版社都组织了暑期培训,但真正有针对性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培训寥寥无几,很难满足教师的专业和职业需求。

二、应对策略

鉴于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已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消除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已刻不容缓。

(1)实行科学合理的班额,改善体育院校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环境。英语是一个庞杂的语言体系,它与汉语在形态、语音、句法、语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习者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体育院校的大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基础又比较薄弱,更需要在实践中多加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班额过大,教师很难及时关注每名学生,导致部分学生不学习、混日子,长此以往,班级英语学习氛围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减弱,教师成就感降低。因此,应缩小班额,改善班级的英语学习环境,使每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此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2)教师要自我反思,培养教学创新意识,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反思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所授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还可以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帮助教师构建和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升教师的效能感,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

(3)高校应采取措施,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关心教师的职业发展,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暇进行科研工作,因此,高校在工作量和职称评聘等方面应向大学英语教师倾斜,使大学英语教师能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教学。此外,高校还应为大学英语教师进修提供方便,使他们能有机会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防止知识石化引起的职业倦怠。综上所述,“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不仅遏制了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更严重影响了体育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除了教师自身应多加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外,高校也应采取措施,帮助大学英语教师提升自身的效能感,消除职业倦怠,使体育院校的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魏绪涛.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以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肖起清.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反思和消解[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6).

[3]李莹莹方明宝,唐海滨.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机制:一种尊严论的检视[J].高教探索,2015(4).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论文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缓解;策略

小学教师作为普通人,必避不了的会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观念、欲望、思潮的影响,出现思想上的变化与懈怠。与此同时,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致使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情更加迫切,对教师的期望值也空前提高。上述种种原因使教师群体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一种不易觉察的职业现象悄然袭卷进教师的心灵——职业倦怠。这种倦怠犹如一个腐烂的苹果,不但会发出难闻的气味,而且传染速度之快,让学校的管理者望闻生畏,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师的整体精神风貌。因此,解决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迫在眉睫,于是针对我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通过调查问卷,随机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产生懈怠的根本原因,我校力图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有效地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培养高尚师德,办好家长学校,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首先,利用好政治学习时间,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及政策法规教育; 观看马宪华事迹汇报,聆听魏书生的教育故事,定期召开师德汇报会,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师德修养,以高尚的师德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家长的尊重,学生的爱戴。

其次,建立家长座谈会制度,设立家长开放日。形成家校关系的良性循环。形成职业自豪感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改革评价体系,创造职业成就感

1、加强组本研修,培养职业兴趣。打破以校为主的单一教研模式,建立以年组为单位的教研组,构建组本研修模式,使教师们可以研在其中、乐在其中,既培养教师研课兴趣,又激发研讨热情。

2、改变教师的评价体系,给教师精神解压。针对人力资源不足、教师工作量大的现实,改变教师评价体系,淡化成绩,强化常规。减轻教师思想压力,创造职业成就感。

三、加强人性化管理,使人尽其才,打造职业幸福感

1、树立“领导”既“服务”的理念。工作中让教师感受到领导的理解与关怀,感受到团结协作的愉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2、提倡“赏识”管理,做到人尽其才。

3、建议全面落实工资政策。学校增加福利待遇,颁布多劳多得的福利政策,激发教师工作劲头,打造职业幸福感。

四、发挥工会职能作用,确立主人翁地位,克服职业倦怠感

首先,开展丰富多采的教工活动,为教师减压。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论文 第8篇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兴趣,在内心产生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效率降低的一种现象。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意的应对策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师的教育培训

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仰,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加强对教师的非智力品质的培育,提高教师的抗挫能力,把处理职业压力的技巧教给教师,以维持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

学校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借助多种平台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学校还要建立教师心理测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合理控制考试次数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讲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不要升学率,不要教学质量,但升学教育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能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反对考试,而是要求学校合理控制考试次数,合理控制过分注重分数对学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组织的考试也没有必要完全与任课教师的考核挂钩,而应该综合运用多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来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参考指标。实践证明,只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才会有社会声誉,才会有好的生源和师源,才能够向良性方面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氛围

学校要营造公平、民主的工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教师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公平发展的机遇和平台,要加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学校还应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学校的支持与关心,教师之间的互相帮助,都有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惫。 . 此外,学校还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所有教师都能在公平、公开与公正的环境下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加强交流沟通合作。形成科学的聘任、考评和筛选制度,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考核教师的工作不能以学生的考分作为唯一标准,要综合考查,兼顾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师德修养、教育科研成果等,促使教师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实行正高级职称制度

国家将中小学教师职务统一设置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五个等级,并逐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制度的设立,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和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我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新的部署。

五、依靠教师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是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要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要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职业使命,在教学工作中寻找乐趣,感受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就感,达到享受工作的最高境界。

六、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进行教学研究,可提高教师的工作兴趣。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充满活力的工作来做,教学活动才会充满乐趣。

不断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会使“课”常上常新,使教学工作变得充满挑战性,教学研究才会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充实感、满足感。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成长,探究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那么无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学研究方面,都会发现有很多教育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当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到精湛之时,教师就会被学生和社会的强烈需要所吸引,成功的愉悦会使教师的工作热情源源不断产生。

七、教师进行教育写作

教师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的职业。当教师时间长了,每天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奔波;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处理琐碎事务,没完没了,毫无新意。天天面对着学生,面对着课堂,面对着教材,如果不将这些活动与思考、研究、写作联系起来,那刚踏上三尺讲台时的激情和憧憬将很快消失殆尽,毫无快乐、幸福可言,教师职业便成了一件苦差事。

教育写作是教师体验人生快乐、追求高尚精神生活的源泉。教育写作要求教师要善于用心观察学校生活的全部,能够从平凡的、琐碎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探寻问题的本质,体验教育的独特魅力,并用笔把这些收获和感受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人生快乐、感受职业幸福的源泉,是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八、加大对教师的表彰奖励的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扩大受表彰奖励的面。不但要奖励在教学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而且要表彰在教育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以及在师德方面具有表率作用的教师。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要想获得部级、省级、市级、县级的表彰奖励是很困难的,为此,学校就应该多做表彰奖励教师的工作,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且在受表彰的教师中,也要分出等级层次,如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师德方面可以设立“我最敬佩的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论文 第9篇

摘要:当人们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出现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即是职业倦怠。现在,各种各样的因素促使职业倦怠慢慢地侵袭越来越多的教育岗位上的教师。教师是多重角色的复合体,教师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培养。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其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也会严重影响其职业发展。本研究试图通过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因子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合理的建议,试图寻求有效解决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1.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概念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比较流行的一个概念。职业倦怠通常发生在教育和服务业的人员身上,是对服务对象表现出的厌倦、不负责、心烦、易燥等各种心理上的特点。学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身体不适、血压升高、头痛、头晕、失眠、自信心下降、情绪失控、感觉没前途等现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育工作不重要,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对学生没有爱心、耐心,因而想离开自己的岗位,从事其他行业。

2.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社会原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现在的教师体系在不断变革。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伙伴。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但其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体育教师面临教学方式改革的压力。而体育教师由于体育课的忽视等原因,一直不受到学校的重视、社会地位较低、付出与自己回报不成正比,这些都诱发了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方面

教师发挥自己的职能是通过学校实现的,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工作环境较其他教师要恶劣些。国家鼓励学校体育,重视学校体育,提倡终身体育,虽然似乎是把体育提高到了一定地位,但实践起来却是另一回事。

在中学,体育不像别的科目受到同等重视,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较低下,在这种不融洽、不和谐的组织气氛中教师的职业倦怠会越来越明显,许多体育教师整天都处于一种极度的恐慌状态。在这种压抑的组织气氛中,体育教师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心力交瘁,自信心受挫,更易产生职业倦怠。体育教师不仅要上好室外的体育实践课,也要上好室内体育理论课。由于工作复杂,密集度高,体力与脑力需有效的的结合,所以,体育教师面临着较大的职业压力。

人际关系方面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彼此间的进步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好坏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教师轻松愉快的参与工作,增加体育教师的成就感,减轻失衡感,从而增强其对工作的责任感,间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有效地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助于职业倦怠现象的减少。相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气氛会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导致倦怠的产生。

个人因素

有些体育教师寄予自己过高的期望,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眼高手低,往往事与愿违,自己的努力与成果不成正比,这时就把成因归于其他人或外界因素,不考虑自身缺点,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与现实的差距,这些都是一个人个性使然。

角色不清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的朋友和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复杂的角色扮演,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都比较高。体育教师能否对自己的角色认识清楚、摆放自己的位置,缺乏角色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效率降。

知识能力因素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体育教师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课堂。体育教师的素质要不断增强,才能迎合现代教学的需要。有些体育教师满足自身所长,涉猎不广泛,职业培训无法拓展。有些体育教师则因本身知识掌握欠缺,理论知识缺乏,不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应急事件的处理因经验不足而显得措手不及。这些因子都会促使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生成。

学生因素

体育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各种问题随着应运而生,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使子女越来越难管教,更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上课时不听老师讲课,做小动作,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展,而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对学生的学习和纪律上。教师为了遏制不良情况不得不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使教师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此外,学生因素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体育教师由于部分学生因素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成的任务目标,教师觉得自身的努力对学生影响并不显著,使得教师自我效能感下降、工作满意度降低,从而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出现。

3.结论和建议

提高体育教师职业地位,改善教师待遇

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增加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充分发挥其才能。这不仅是对体育教师工作的物质保障,而且对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优化学校管理,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研究表明,体育组织环境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中,会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少的职业倦怠。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的氛围有助于减少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师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心情愉悦,乐于施教。

提高体育教师的成就感,缓解职业倦怠

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可能会造成了教师的内心失衡。国家和学校应确保教师的利益,尽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合理,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给予肯定的同时,学校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体育教师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