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文库

有和无的议论文800高中(最新3篇)

蜘蛛文库 0

有和无的议论文800高中 第1篇

幸福,不是拥有富甲一方的财富,不是获得高官厚爵的地位,而是一种内心充盈的心态。

真正的幸福通向于内心。当我们感觉到幸福时,我们虽不富有,但是早晨田野里银白的露珠和深红的玫瑰会在我们心灵上生长成珍珠与红宝石 ;当我们感觉到幸福时,我们虽不显赫,但是蔚蓝天空中展翅的飞鸟和明媚的阳光会成为我们心灵上亲密的友人和温暖的向导。

物质的丰盈和席位的向前只能满足于我们短暂的欲望。但是欲壑难填,就像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柜,并不是幸福的真谛。

许多钱财富有的人在获得财富的同时,成为了物质的贵族,但是在心灵上的却沦为乞丐;许多身居高位的人虽然在获得地位的同时,成为名利场的望族,但是却在心灵上沦为穷人。

一个欲望有限,易于满足的人是幸福的。木桶哲学家奥基尼斯有一天在木桶边晒太阳,_大帝过来说您愿意得到什么,我都可以给您,

他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别挡住我的太阳。”苏格拉底有一天在大街上注视着一个贩卖各种商品的摊子,他说:“这里有太多我不需要的啊。”尼采也曾借查拉图斯特拉的口气说:“你占有的越少,你自己也就被占有的越少。”我们的内心越充盈,对外在要求的越少,内心就越感到幸福。

幸福也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感觉,不为外物所动。犬儒学派的安提赛尼斯曾说过:“真正的幸福不是寄托在丰裕的物质,强大的力量上,健壮的身体这些稍纵极逝的东西上,幸福不依赖这类福祉。”我们的心灵有时就像一个爱贪嘴的小孩,经常受到各式各样的诱惑,但唯有保持内心的澄净,追求永恒不变的事物,我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

梭罗在散文《瓦尔登湖》里写过:“虽然我不富甲天下,但是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村上春树在随笔集《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也曾说过:“内心获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觉,充满了丰盈的满足感堪比‘小确幸’。”我们的幸福得到并不依赖于物质上的东西,而更多是对于现实的一种满足感。

幸福是一种感觉,以太阳的温暖向我们问候,让我们积极、乐观、向上,对待未来饱含激情与向往,而不幸的人往往疑虑,焦躁和沮丧,让人显得暮气沉沉,却少激情,更消磨梦想。

有和无的议论文800高中 第2篇

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这本是《醉翁亭记》中描写滁州美景的经典之句,在我看来,用其来形容家乡长白,也不为过,如此美好境地之中,怎不幸福?

四十年前。

那时外公的时代。那时的长白,甚至是全国都远不及现在的方便快捷,那时的人们却也有不一样的幸福。外公年轻时读过不少书,在那时他却也在田间用汗水劳动着。那时人们的幸福,莫过于秋天的收获。那时的秋天打下粮食,生产队里就酿上许多酒。外公曾多次向我回忆起那场景:将酒曲与粮食混合的满足感,将其封入木桶等待后的惊喜,以及数周之后就缓缓流出时弥漫在空气中的清香,还有轻抿一口的温热与满足。

那时的幸福,就是收获的喜悦和久久不散的,浓浓的酒的香醇。

二十年前。

那时妈妈正值青春,大学刚毕业的她面临着选择。选择回到家乡还是留在城市?最终,她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她说,她从小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老师。如今她每天与学生相处,行走在学校间,她是快乐的,幸福的。

所以对妈妈来说,幸福就在自己热爱的的地方,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如今。

我现在正是少年时代,我们拥有者良好的生活条件,又怎会不幸福?我的幸福就是每天早晨,面对着清爽的晨风,刚刚升起的朝阳,走进校园,走进人群,走进生活。

如今的祖国家乡,都如古人所说_政通人和,百废俱兴_,人人生活都安定,富足,正是一个幸福感爆棚的时代。

记得一次,我出门打出租车,下车时,司机找钱后,我说了声谢谢并给了一个微笑,司机仿佛没有表情的脸上就荡漾了笑容,还说了句_不用谢,慢点下车。_和我一起打车的同学问我怎么会注意这些?我说:_我想让今天的长白多点人情味和幸福感。放心吧,这位司机会把微笑带给下一位乘客的。_其实,有时幸福很简单,传播幸福也很简单。

我感到幸福生活在长白;我感到幸福生活在中国;我感到幸福,一直都是!

有和无的议论文800高中 第3篇

人们总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其实,“无”才是真正的幸福。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吗?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很多表面上“有”的人,不一定就是幸福;而看上去一“无”所有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不幸福。关键在于你的心态,你自己怎么看。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向市民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内容是调查大家是否感到幸福。而认为自己幸福的人中只有几十位是有钱人,其余都是普通的家庭主妇、卖菜的农民、公司的小职员,甚至还有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

为什么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也会有幸福感呢?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异,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他们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能享受柴米油盐的生活。

相反的,大多有钱人却总不满于自己的生活,总希望有更多钱,这使他们永远不能满足,也难以感到幸福。多年后又一次的调查中发现,那些没有钱的人依然感到幸福,有钱的人却只有几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由此表明,“有”并不等于幸福,“无”也不一定就是不幸福。

当然能够做到“有”,这是好事情。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有车开……这自然是一种幸福。然而,在生活当中,很多人是不甘于满足的,他们总是渴望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这自然产生了痛苦,导致了自己的不幸福。如果这样,还不如“无”,无欲望,无所求,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那个荡舟于赤壁之下的东坡居士,什么都没了,却仍然怡然自得,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个被贬潮州,爱女也死于途中的韩愈,什么都没了,却把一腔悲叹与寂寥皆化作了治国的动力,修水利,兴教学,造福一方人民,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什么都没了,依然在南山快乐地采菊,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所以,懂得“放下”是一種幸福,懂得知足是一种幸福,懂得淡泊是一种幸福,以笑脸从容地面对生活是一种幸福。

“无”虽然没有形状,没有波澜,没有色彩,但却是对生活的最高敬意。能够在“无”中安身立命,从容不迫,泰然自若,才是生命的大智慧,才有人生的大境界,从而拥有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