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文库

关于文化底蕴的议论文素材(优选4篇)

蜘蛛文库 10

关于文化底蕴的议论文素材 第1篇

“哇,真美味啊!”吃着我们亲手包的汤圆,让我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真妙呀,令我的思绪飘回那快乐的时光。

今天下午,我们五年级集体来到食堂,猜猜我们要干什么?对,我们要来包汤圆!我们带着米粉、芝麻、豆沙等食材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

拆开装米粉的袋子,取出一小部分米粉,倒在大盆里,掺了些水。用手在盆里将水与米粉和在一起,不断地揉着。我们一小组的所有人都将手伸进来帮忙,可是人太多,不怎么好和。于是,一些人正准备抽出手,谁知米粉好像不愿让他们离开一样,紧紧地黏在他们的手上,甩也甩不掉。无奈,我们只好派一个人将所有黏在别人手上的米粉团弄下来。我们将这“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未。不一会儿,手上的米粉团都没了。不过,王未就没那么幸运了,为了完成“使命”,他可弄得全身都是米粉呢!引得我们哄堂大笑。

拆开芝麻和豆沙的袋子,一股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张中杰受不住食物的诱惑,趁我们不注意,竟偷吃起来。我转过身,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地偷吃着芝麻。我走过去用手轻轻拍了了一下他的肩头,只见他机械性地转过头,我好笑的看着他,拿起手中的豆沙,他两眼发光的看着我,一把抢过,尝了尝味道,做出一副享受的神态。我们看着他哑然失笑。

经过刚才的小闹剧,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先将米粉团分成许多小块,然后,将它们捏成帽子状,再将馅儿放入,包好。最后放在手心里揉成一个小圆球。我们娴熟地包好汤圆。将它们交给老师,下锅去煮。终于煮好了,我们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明白:做任何事只有亲身经历,才有意义。

关于文化底蕴的议论文素材 第2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也举世闻名。有人说:“在一生中,中国人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而外国人永远也学不完中国文化。”情况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甚至敢说他已经完全学会了中国文化。然而,许多人说他们已经完全学会了英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从我们的谈话到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国文化随处可见。

如果外国人和中国互相讽刺,那是高估了自己。超越自己。可以说,中国人嘲笑他们,他们可能认为他们在赞美他们。当我讽刺我妹妹的时候,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记得有一次我哥哥在床上撒尿,她没有闻到味道。我嘲笑她的鼻子被堵住了。因此,她说:我对臭味不敏感,主要是因为我经常和你在一起。”就在我的两个女婿和尚无法理解她的时候,她补充道:那是因为你又臭又抽烟。”我一时语塞,不得不改变话题。

中国文化也反映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比如春节对联。元宵节猜灯谜;中秋节看满月……

今年春联贴的时候,因为上下对联没有明显的标记,我分不清,所以以前的'都贴反了。后来,我姐姐说他们的老师教我,上联最后一个字的声调通常是一两个声调,下联最后一个字的声调通常是三四个声调。在我们理解之后,我们没有再把它贴错。后来,我姐姐也考了我,告诉我一副对联让我分成上下两副。我答对了。我姐姐称赞我学得很快,当我兴高采烈的时候,我的第二个什么?他现在只是在学习,当然他学得很快。”我对二姐说:我不能为自己骄傲吗?”这个春节不仅让我们感到快乐,也让我们学习知识。这说明生活中充满了中国人!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文化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诗歌、人物和绘画。其中,李白和杜甫的诗是众所周知的,而王羲之的《兰亭序》则有“世界上第一个行书”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此外,中国诗人包括曹操、曹植和苏轼,书法家包括王献之、颜真卿和柳宗元,画家包括吴道子、顾恺之和严李奔。虽然他们的风格不同,但他们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我们中国孩子的骄傲。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关于文化底蕴的议论文素材 第3篇

我的家乡在广西省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有特色的风土民情的地方。这里有壮、汉、苗、彝、仡佬五个民族。

今天,我就说一说苗族吧!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有客人来到家里时,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客人。苗族招待客人可有意思了,他们分为两次进行: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干净的食物,拿给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几口,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嫌弃他们;接着,他们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舍不得吃的东西都拿来弄得干干净净地煮给你吃个饱。要是你第一次一口也不吃,那你就只有饿着肚子,他们就再也不理会你了。

苗族有一个自己的民族节日,叫做“跳坡节”。跳坡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到了农历正月初九那一天,苗族同胞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女孩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梳理得整整齐齐,一大早便赶往跳坡地点——跳坡场。来到坡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来来往往,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坡场上最热闹的要数对山歌了。轻年男女们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爱意,他们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就会互相赠送礼物,男孩送给女孩一面小镜子,女孩送给男孩一把手电筒,相互赠送完东西,就是他们的定情物了。送完东西之后,他们就会手牵着手,到别的地方去了……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交往,他们就会结婚生子,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怎么样?朋友,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这还有许多有趣的民族风情,有机会你也来隆林看一看,我再给你一一介绍。

关于文化底蕴的议论文素材 第4篇

它曾经光芒万丈,犹如天山上的雪莲般存在着。跨越了多少国度,被人们信仰着。它曾经暗淡无光,恰似涌动着黑色血液的暗流。然而它终成时光的中流砥柱,一点点迸发出的光泽明亮却不刺目,柔和而不失温婉。文化,很抽象的.字眼,它是中华沉淀了的底蕴。是希腊人么复古的象形文字,是字字珠玑的严肃文学。

蓦然回首,看见远古走来的文化。贞观年间,一派繁荣的景象,一切都源于人们对悠长文化的景仰,这才成就了李太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佳话,成就了日本派遣唐使来唐学习的传奇。那时候,几千年的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华。让我们不得不正确认识文化的内涵,不是积蓄多时只在一瞬间迸发的光芒。不是恒久不变的光芒万丈。而是足以引起人们共鸣的事物。文化是一种涵养,一种力量。时刻激励着人心,更能直观地传递真情。

古有卓文君一首《白头吟》换回司马相如的真心。更有易安居士纤毫泼墨,向赵明诚诉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绪。但清朝时,却因为政府的腐败,把中国的文化推向了悲剧的边缘。被八国联军无情的践踏。由此,我想我们应该对心中的文化有所改观。关于李宇春在北大校园中唱歌的事件,的确在人们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涟漪。我不否认流行音乐对经典文学造成的冲击。但是,流行音乐也把现在的一些思想推向了极致。尽管不乏无病呻吟,但那的确是因为时代所造成的冲击。若是我们只停留在经典上,而忽略了这些流行所趋的产物,那么就只会永远停驻在一点上,止步不前。所以说,文化就是真正足以冲击人的心灵,足以引起人们共鸣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它的形式,无论是音乐、严肃文学、小说都是文学的象征。我始终相信文学是可以跨越国界的,尽管语言上有所区别,但它足以引起人们潜意识中的共鸣。

后记:这是根据李宇春的那则材料所联想到的,尽管语言的隔阂的确阻碍了很多文学的传递。但只要是那份灵动,不论在那个地方,都足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就是我所想的文化。也许,这只是很肤浅的一种表象,但也影响不了我们对于文化的联想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