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文库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必备49篇)

蜘蛛文库 4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篇

在读过了《七律长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乐观**精神,每每读过此诗,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战士们那令人震撼的**精神!**精神!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表明了**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凭此精神,战士们把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看得极为平常。

**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一路上,他们击溃了敌军的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绵延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跨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爬岷山,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取得了胜利。**长征两万五千里,为的就是后代们的幸福生活。

长征,谱写了***的交响曲,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叙述了了**的大无畏,我们要把长征铭记于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篇

透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潜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必须的了解,再透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资料。

二、个性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透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潜力。

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战士眼中它们但是是细浪和泥丸而已。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资料,人物形象透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此刻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资料。

透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个性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资料。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篇

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我对**战士们的敬佩油然而生。**战士们不怕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让我无比敬仰。

纵观全诗,每一句的慷慨激昂都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看这一句:“**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战士们不畏惧长路征程,将种种困难等闲视之,认为这漫漫长路上的千山万水也平常不过了。可事实上,**走过的大山、大河,哪一处不是危险重重?哪一处不是令人畏惧?但**战士们仍不惧怕。他们是勇敢、无畏的!

再看这一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连绵不断的五个山岭,在**战士眼里,竟像细小的波浪;气势恢宏而磅礴的乌蒙山,高大,险峻,可在**眼中,只不过是小小的泥丸,轻轻一脚就会被踩扁。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我敬佩!

在诗的最后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我感到了**战士对长征胜利结束的盼望。盼望长征胜利,就连茫茫千里白雪也令人喜爱了。**战士们希望胜利,盼望胜利,是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我们要学习他们!

凭着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 **完成了长征。二万五千里路程中,种种困难,种种险境,种种令人生畏的境地,**都一个一个闯了过来。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秉持着永无畏惧的精神,都能一个个粉碎。

**是勇敢的,他们有着大无畏的**精神。每当想到这些,我心中对**的敬佩就会油然而生。

七律长征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七律长征读后感3篇(扩展1)

——《七律长征 》读后感3篇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篇

今天,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诗,我感触颇深。

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的战略大转移。*工农**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长征本身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

但是写的长征的诗词,却没有刻意描写长征经历的苦难和**,而是洋溢着高昂的**乐观**精神。“**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种**的乐观**精神,连那从浩浩太古以来就**存在的岷山千里雪,也雪霁日出,阳光映着白雪、红旗,为**的胜利而笑逐颜开了。这是何等**英雄**气概啊!

毛泽 东为**的*人,凭借**乐观**和**英雄**相结合的长征精神,带领*人民**了三座大山,*人民从此***了,**民族开始了扬眉吐气的日子。在长征诗中,我领略了**人豪情万丈的**英雄**气概,感受到***的波澜壮阔和艰辛曲折,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长征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用“**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决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迎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5篇

**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习了伟人***的《七律·长征》这首词,我感触颇深。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些粗略的统计:****在路上一共368天,***15个整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均每天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座山,其中5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转战了11个省…看到这些数字,谁不感到震惊呢?**战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不怕艰难险阻——高大的五岭山脉、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在他们面前变得像“细浪”、像“泥丸”,他们还勤于思考、英勇顽强的与敌人做**,最后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创!

在生活中,我也会遇到好多困难。有一次,我的作业本散开了,我想钉上就好了。于是我拿来订书器钉了起来,可是刚订了一个钉就摁不动了,原来钉儿卡在里面了。爸妈都不在家,还是自己来处理吧。可是我抠了半天也没弄出来,急是没有用的。于是我静下心来,用小刀慢慢的'把订书钉顶了出来。

**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时刻激励着我,今后我要用“**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6篇

自从我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写的诗词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的道路的困难与艰险!

虽然这首诗只写了8句,但却写出了在长征路途中的艰险。可是在写第一句的时候,***并没有重点描写武陵山和乌蒙山的险阻。而是写出在**走过的时候,只是比作了细小的波浪和小泥丸。经过了困难,还回头望望总觉得那么简单的走过……在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整整1年的时间,**走过了无数的道路,当听到:“**胜利了!”这句话,人们也是不住的高兴!

介绍完了长征这件事,我也要谈谈我这“只”在蜜罐中长大的“小公主”了。想象一下在长征的道路中,战士们饿的时候吃野草,吃树皮,有的时候还会吃草根……可在看看我们每天都要吃好的,有时不爱吃的鸡翅什么的还会扔进垃圾箱。但是要是**在路途中能吃一顿饱饭的话,就很兴奋了。

我爱这寒风溯雪的一年长征!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7篇

读了《七律·长征》这篇作文后,时我无比敬佩**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从1931年到1934年,在***的正确引导下,取得了四次胜利。以后,由于在王明路线的错误引导下,第五次_围剿_以失败告终。**不得不退出**苏区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1935年1月,***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同志的**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从此,****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全程二万五千里,这期间,**翻越了连绵起伏的五岭山、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经过了11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越了24条大河,最后,穿越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胜利会师。

在长征胜利结束以后,***同志以及其轻快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满怀豪情的《七律·长征》。这首是浓缩了长征途中的艰险、曲折和悲壮,震撼了我的心灵。

***多次为**的英勇而慨叹,多次赋诗言声。1935月10月,***在全军排以上**大会上朗诵了这首诗。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我领略了***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的气质,更让我敬佩**战胜艰难险阻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8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和乐观**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不怕艰难。)(板书:艰难不怕难)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读感悟

1、学习句子: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长征很难?

A、万水千山B、远征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④同学们,**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的回答是──生读“**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录像,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2)你从哪里感受到**战士的不怕难呢?

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

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板书:机智勇敢

④有感情地读。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朗读)

(4)而事实上,长征途中,**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的回答仍然是--生读“**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战士的只等闲呢?

从诗歌中找一找,**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拓展延伸

1、读全诗。

2、积累,试背。

3、拓展:《清*乐·六盘山》。

4、***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五、总结。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

远征难 只等闲

无畏乐观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9篇

自从我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写的诗词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的道路的困难与艰险!

虽然这首诗只写了八句,但却能体现出在长征路途的艰险。****在路上一共368天,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座山,其中五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转战了11个省……看到这些数字,谁不感到震惊呢?**战士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不怕艰难险阻——高大的五岭山脉、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可在他们的眼前却变得像“细浪”、像“泥丸”,他们还勤于思考,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他们团结一心,在历经了艰难的长征胜利会师后,在白雪皑皑的岷山上,也有无尽的欢乐;他们更有必胜的信念,在的围追堵截、日军的扫荡下,也永不言败,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红色*,用自己的`身躯筑起民族的屏障。

**是先驱者,是领航人,更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使神州大地13亿**儿女在*辉的照耀下成长生活、享受生活。**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时刻激励着我,今后我要用“**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七律长征读后感3篇(扩展3)

——《七律长征 》读后感(九)份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0篇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我读了这首诗,感触至深。

**战士们在长征的行程途中,遇到了种种艰难困苦,历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连绵起伏的山岭;天寒地冻的雪山和茫茫无涯的草地等等各种天险的阻隔。但他们心中充满奋斗的心情,满腔的热血,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英勇地与敌人作**,他们还勤于思考,巧与敌人做_,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有一次,我在放复读机,不知怎么了,突然放不动了,原来带子卡住了。我又急又气,使劲拽。但转念一想,这样会把带子拽断。于是,我静下心,慢慢的取,经过一番周折,我终于取出来了。我悟出一个道理:遇事不怕困难,要克服它才行。

我还从诗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会出**战士们有着**乐观**精神。他们不仅在战场上无不流血**,而且还要面临环境的**,粮食的不足,但是**战士却依然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我非常敬佩他们。

现在,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不能忘记勇敢的**战士,更不能忘记国家的***的创始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指挥作战,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就不会有**开放的一天。因此,我们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用努力来迎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

长征,谱写了一首悲壮的交响曲和一曲悲壮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我要把长征铭记在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1篇

我曾经读过一篇令我难忘又感动的文章,而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尤其是文章中的老班长,他那忠于**,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

这篇文章是《七律长征 》。主要记叙了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委托,照顾几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文中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也就是老班长。在全连数他岁数大,他为了给战士们寻找食物,自己瘦的只剩下皮和骨头,好不容易,发现了河里的鱼儿给大家吃;可是,鱼儿也是有限量的,本来河里没有几条鱼,鱼越钩越少,看着碗里的食物越来越少,老班长只好自己不吃。文中的一位战士好奇地问老班长,为什么看不到老班长吃鱼啊?老班长却说他吃过了,这位战士不信,就偷偷的跟着老班长一起过去,只看到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口里嚼着几根草根和战士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当我读到这里时我的眼睛里立刻充满了泪花,他!他竟然为了让战士们吃到足够的,自己却吃剩的鱼骨头和一些野菜,我真不敢想象文章的下文会是怎样的;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坚持看下去,文章最后老班长还是光荣**,战士将老班长留下的鱼钩送到**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读完文章后,我起先怪老天为什么这样绝情,将这么善良、和蔼的老班长带走呢?到后来,我好好的反思了一下,其实老班长他并没有**,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老班长那忠于**,**自我,具有坚强的**意志,为**鞠躬尽瘁,死而无憾的高贵品质会永远感动看我们的子子孙孙,而这篇文章也会永远地影响着我,感动着我。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2篇

自从我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写的诗词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的道路的困难与艰险!

虽然这首诗只写了八句,但却能体现出在长征路途的艰险。****在路上一共368天,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座山,其中五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转战了11个省……看到这些数字,谁不感到震惊呢?**战士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不怕艰难险阻——高大的五岭山脉、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可在他们的眼前却变得像“细浪”、像“泥丸”,他们还勤于思考,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他们团结一心,在历经了艰难的长征胜利会师后,在白雪皑皑的岷山上,也有无尽的欢乐;他们更有必胜的信念,在的围追堵截、日军的扫荡下,也永不言败,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用自己的身躯筑起民族的屏障。

*****是先驱者,是领航人,更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使神州大地13亿**儿女在*辉的照耀下成长生活、享受生活。**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时刻激励着我,今后我要用“**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3篇

自从我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写的诗词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的道路的困难与艰险!

虽然这首诗只写了8句,但却写出了在长征路途中的艰险。可是在写第一句的时候,*并没有重点描写武陵山和乌蒙山的险阻。而是写出在**走过的时候,只是比作了细小的波浪和小泥丸。经过了困难,还回头望望总觉得那么简单的走过,整整一年的时间,**走过了无数的道路,当听到:“*胜利了!”这句话,人们也是不住的高兴!

介绍完了长征这件事,我也要谈谈我这“只”在蜜罐中长大的“小公主”了。想象一下在长征的道路中,战士们饿的时候吃野草,吃树皮,有的时候还会吃草根,可在看看我们每天都要吃好的,有时不爱吃的鸡翅什么的还会扔进垃圾箱。但是要是**在路途中能吃一顿饱饭的话,就很兴奋了。

我爱这寒风溯雪的一年长征!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4篇

一、资源整合 创设情境

我充分运用了多**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给他们看,片中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立刻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发言谈感受时都还在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还有那配合诗内容,随着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乐展示的一张张图片:金沙江、终年积雪的岷山……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二、以读代讲 读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

开课不久,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全诗,用激情感染学生,博得了他们热烈的掌声;指导他们读诗时,我引导他们发现七律的押韵规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带他们读;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进行了引读、分男女读、齐读等,快结束本课的学习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起立背诵……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三、利用资料 巧解难点

我通过“资料袋”,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七律的特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5篇

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诗,不仅让我知道六万五千里的长征**一路走下来的艰辛,还使我感受到**们坚持不懈的毅力。

**一路越五岭,翻乌蒙山,过金沙江,跨大渡河……经历的艰辛数不胜数。那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那乌蒙山更是高大雄伟,气势磅礴……

无论山多高,**急,天多冷,雪多大都无法阻止他们的脚步。在他们心中那些困难,饥饿,寒冷,炎热都是平常事。因为在他们的字典中就没有“怕”这个字,只有“坚持”他们的毅力是多么根深蒂固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征中经历的艰难就比如是生活中的困难,**就是我们,我们要一步步将困难消灭。在学习中,长征就是学习生涯,我们也要有**那样的毅力将学习中的困难一个个解决,最后将我们的学习生涯画个完美的句号。

前辈们为我们创造好生活,流血**,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好的生活环境,好好学习将来成大器为祖国增光添彩。我们要珍惜这学习环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经历的艰难我们是没有经历过的,他们可能睡雪窝,可能饥饿得吃树皮,草根……如果换做长期吃饱穿暖的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没有那份勇敢,那份坚持,那份面对敌人时的镇定。所以我们还是要干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学习。

努力吧!为祖国争光。要对得起那些为祖国事业**的前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6篇

为使学生走近文本,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长征和**的相关资料,自己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长征的相关资料以及*同志的简介及其诗词等,搜索并剪辑了有关**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下载了“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 长征》。 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学生作标准答案式的灌输。在“暖”与“寒”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本和影视资料的理解,去感悟诗文蕴涵其中的一份细腻的诗情,一颗独特的诗心。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要想不断进步,几需不断地学习与钻研。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1、以读代讲 读中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开课不久,我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全诗,用激情感染学生,博得了他们热烈的掌声;指导他们读诗时,我引导他们发现七律的押韵规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带他们读;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进行了引读、分男女读、齐读等,快结束本课的学习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起立背诵……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2、利用资料 ,巧解难点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每四个学生组成一个“资料袋”。这样我通过 “资料袋”,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七律的特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3、在朗读中,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充分感受**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感受**北上**的决心。

5、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和夸张、对比手法的巧用。

教学重点:

1、联系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充分感受**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感受**北上**的决心。

教学难点:

1、充分感受**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感受**北上**的决心。

教学过程:

[幻灯1《十送**》](课前3分钟播放)

一、导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一)、了解长征背景及七律的有关知识,导入课文。

1、问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叫《十送**》,知道要送**去干什么吗?那么,你们了解长征吗?(让学生说说,师适度把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律·长征》。

2、板书:七律·长征。谁知道七律是什么?

3、[幻灯2什么是七律]学生**读。七律是一种艺术要求很高的诗,***写的《七律长征》堪称七律的'经典。

出示[幻灯3《七律长征》不范读]。

(二)、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注释,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抓住生成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读准音、读通顺。

3、听了刚才的朗读,谁能在诗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长征?(难)。(板书:难)谁能读出“难”来?

这首诗写出了长征的困难。但是,诗要表现的是长征的困难吗?(板书:不怕)

4、谁能读出“不怕”和“喜”的感觉?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8篇

在读过了《七律·长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乐观**精神,每每读过此诗,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战士们那令人震撼的**精神!**精神!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表明了**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凭此精神,战士们把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看得极为平常。

**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一路上,他们击溃了敌军的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绵延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跨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爬岷山,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取得了胜利。**长征两万五千里,为的就是后代们的幸福生活。

长征,谱写了****的交响曲,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叙述了了**的大无畏,我们要把长征铭记于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19篇

临睡前,我喜欢听爸爸讲历史故事,虽然有些还不能完全明白,但这也是我一节课外必修课。

有一次,爸爸从***故乡旅游回来,就迫不及待地让我看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刻着八列鲜红的大字。 爸爸****地说:“这是长征时***所作的七律《长征》。”见我一脸茫然,“我们不是讲过**长征的`故事嘛!”爸爸边解释边顺手从桌子上拿起那本《上下五千年》,“来,我们再重温下那段历史。”在爸爸耐心地讲解下,我终于明白了那块石头上所刻的内容。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们一遍遍地诵读着,我渐渐明白了正是由于这种长征精神,才有我们伟大的***。

如今,在****温暖的怀抱下,我们幸福地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朗朗读书。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忘记那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精神会伴随我们茁壮成长,也激励我们更加刻苦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伟大的祖国。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0篇

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中所饱含的感情;学习艺

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乐

观**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难点

艺术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

方法诵读、讨论、合作、交流、总结

教具多**课件

教学步骤

一、投影显示***手书的《七律 长征》,同时播放朗读这首诗的录音(或教师当堂范读)。

二、学生**诵读。要求:

1、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2、理清全诗的思路。

三、同学合作学习,正音释义。

正音:七律( lǜ ) 逶迤( wēiyí ) 磅礴( pángbó )

云崖( yá ) 岷山( mín )

释义:七律、等闲、腾细浪、云崖、开颜

(附: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仄有规定。等闲:*常、寻常。腾细浪:像**浪一样的`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四、师生互动,分析结构。

1、分析结构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

教学步骤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后的喜悦。

2、究“探究·练习”第一题

小结:艺术概括,衔接紧凑,结构严整。五、师生合作,精读讨论。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后明确:如果说第一句是一般的表述,那么第二句就是具体的描绘。“万水千山”,表明“远”,也暗含着“难”;“只等闲”说明“不怕”,而又加深一层,岂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应付裕如。

2、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1小题。

3、颔联与颈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颔联用了夸张的手法,颈联是纪实。

3、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的第2小题。

注:在此环节中,配以“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等录相画面。

六、教师引导,深入研读。

1、“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 字寓意深刻,给人以多样化的理解。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战士的无限哀思。有人认为,“寒”字既烘托出沪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沪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1篇

妈妈对我说:“**过草地时没有东西可吃,只有吃草根。”可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还哪有吃草根这么一说呀?家家户户都是基本上天天吃肉,最不好的也就吃白菜了。想当年**叔叔多么幸苦呀!

自从读了七律。长征这片课文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话,我知道了**叔叔在长征的时候过了许多地方,也死了很多人。妈妈曾给我比例,如果有1万人,那么没死的就只剩下1000人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触颇深,你也找来读读吧!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2篇

由于学生从未学过有关**长征的相关课文,我就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长征的资料,课前正好赶上军博举办**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我就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日到军博参观,对**长征有一个系统地了解。这样,对于理解这首诗奠定了基础。

课上我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分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时,我问学生: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那该怎么读呢?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滚的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

2、观看影像资料,再现**长征时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感染,帮助学生进入情景,读出感情:

当分析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谈从哪里感受到**英勇无畏,学生谈到暖、寒两个字,特别是寒字,学生体会出**飞夺泸定桥的险,我就说: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惊险悲壮、惊心动魄的战斗吧!接着我就放**飞夺泸定桥的录像,学生看后,我说: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湍急的河水、枪林弹雨,你体会到了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学生当时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

3、学生感受**翻阅雪山的艰难时,我又放了一段录像,学生看到在茫茫的大学山上,**战士,艰难地行走着,配上令人恐惧的音乐,使学生内心感受到翻越雪山的艰难。当时我听见前面的学生脱口而出:啊!这哪有路啊?这么陡,这么滑,怎么爬上去呀?然后,我让学生体会着**的这份艰难读一读,那么,**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读出来吧!学生自然能够读出来了。

4、给学生放广播员朗诵的录音,作为范读:

学生听时,十分认真,有的学生小声地跟着读,我叫同学学者广播员的样子读一读,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郭媛媛读这首诗时,感情充沛,真的有些吟诵诗歌的韵味了。

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郭沫若把音乐性看作是诗的生命,只有吟咏、诵读,才能把诗歌的音乐美充分表现出来。所以,朗读自然也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朗读不仅是感悟诗歌内容的重要**,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这节课我就是一次大胆地尝试,为我今后教诗歌体裁的文章积累了很多经验。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老师在课上说的话过多,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由于时间的原因,有些语句,学生体会得还有待深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3篇

学习了伟人*的《七律·长征》这首词,我感触颇深。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些粗略的统计:****在路上一共368天,***15个整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座山,其中5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转战了11个省…看到这些数字,谁不感到震惊呢?**战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不怕艰难险阻——高大的五岭山脉、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在他们面前变得像“细浪”、像“泥丸”,他们还勤于思考、英勇顽强的与敌人做**,最后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创!

在生活中,我也会遇到好多困难。有一次,我的作业本散开了,我想钉上就好了。于是我拿来订书器钉了起来,可是刚订了一个钉就摁不动了,原来钉儿卡在里面了。爸妈都不在家,还是自己来处理吧。可是我抠了半天也没弄出来,急是没有用的。于是我静下心来,用小刀慢慢的把订书钉顶了出来。

**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时刻激励着我,今后我要用“**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4篇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5篇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教唱、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但对于现在小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有的甚至前所未闻,怎样让学生们感同身受?在课堂上,教学重点紧紧围绕“难”、“不怕”、“只等闲”,同读共赏,进一步感受**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在学生充分感知“远征难”之后,再与“腾细浪”、“走泥丸”对比,体会**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暖”与“寒”是诗中又一个重点,它暗示了**智取金沙江的快乐与强渡大渡河的.悲壮与惊险。在“暖”字理解上,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当时快乐的心情,“寒”字我通过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深刻理解长征精神。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悟为主,以感带读,**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就在这里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对长征的英雄们肃然起敬。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未成熟,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像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学生读的还不够充分;对“七律”的把握和指导不够好等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提高。

七律长征读后感3篇(扩展6)

——七律长征读后感200字3篇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6篇

“**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河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我们刚学过的一首***写的诗。但我读起它时,我的内心就久久不能*静……

妈妈从小就对我说:“小阳阳,你知道吗?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你看见那**没有?那就是用**战士的鲜血染红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热爱今天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我爱我的祖国,爱着在太阳下迎风飘扬鲜红的****。**上有着**战士的灵魂,我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没有昨天他们的浴血奋战,哪有这强大美丽的***?没有他们的不朽的付出,哪有我们今天能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在阳光下,**在空中高高飘扬。**似乎在微笑,因为它对现在的**很满意,因为,付出有了回报。它微笑着看着祖国一天一天强大,一天一天美丽。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它看着全**人民的热情和**健儿的顽强。在不久的将来,2010年,它又要在美丽的不夜城——上海,迎来世博会。一份又一份为它争光的答卷,呈现在它的面前。

这首诗里的**是顽强的`!他们不怕困难,在逆境中向前走。这是**的乐观**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会走下去,才会有***!正因为有了**精神,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迎来了我们祖国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我们遇到一些小挫折时,不妨去想象一下**精神,也许你就会觉得你的那些小挫折不算什么。

**的精神使我刻骨铭心,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人才会在人生道路上走的更远更远,直到成功……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7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了解**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乐观**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通过多**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手书的《七律 · 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了解**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

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

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朗读全诗:

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

(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实际上,**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的什么精神?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8篇

长征,在我们零零后的脑海中,只是一个故事,而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却是经典。金沙江。岷江、乌蒙山在我们眼里或许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地名。而在**战士心中却是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每当读到***的《长征》时,我就会心潮澎湃,荡气回肠。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横桥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绘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那艰险壮阔的场面,刻画了**不畏艰险、勇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短短八句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可敬可爱的**战士的讴歌与赞美。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比较后历程。翻过岷江的困难已远远超过了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但由于胜利在望,喜不胜收。所以,诗人用了“更喜”两字,我仿佛站在了欢迎英雄凯旋归来的'队伍之中。

我们的学习就如同长征一般,也要经历许多挫折和阻碍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取得非凡的成就。但如果途中放弃和退缩,那必将一事无成,渐渐被激流勇进的社会所淘汰,被时代的列车抛下并遗忘。所以,我们要学习**叔叔的自强不息,执着的奔向远方,获取胜利。

学习并不是拿着课本坐在课堂中,因为我们时时处处都要学习,只在于是否用心,是否善于学习。学习就是走不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好每一段路,欣赏比较美的风景。留下深刻的标记……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29篇

这学期刚开学,我们就学习了***的《七律·长征》这首诗,学习过后使我深受感动。

这首诗共八句,讲述了**在长征途中走遍千山万水,不惧千难万险。诗中为我们展示了“跨**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五幅“征难图”。通过这五幅图高度概括了**战士在长征途中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精神。

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喜踏岷山雪”这幅图,使我仿佛见到了这样的画面:那是在1935年,****渡过大渡河北进,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岷山。这座山海拔45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日落之后到日出之前的时段,到处阴风怒号,漫天飞雪,寒冷异常。山高陡峭,连鸟儿都飞不过去。行军数月,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甚至有的人在冰上摔倒了,站不起来,就永远的倒在了雪上之上。无畏的**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最终,****翻过了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和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当年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到了冬天回家有暖气,出门有羽绒服和棉鞋,可**翻越雪山时穿的是单薄的衣衫和草鞋。我们现在可以大鱼大肉,有的同学还挑三拣四,可**翻越雪山时不仅要忍受饥饿和稀薄的空气,还要顶着刺骨的寒风。我们现在****,不懂分享,可**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不畏艰辛,勇敢地**自我。

通过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使我明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由**当年的辛苦付出以及英勇**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习当年的**精神!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0篇

读了《七律 . 长征》这首诗,我对**战士们的敬佩油然而生。**战士们不怕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让我无比敬仰。

纵观全诗,每一句的慷慨激昂都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看这一句:“**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战士们不畏惧长路征程,将种种困难等闲视之,认为这漫漫长路上的千山万水也平常不过了。可事实上,**走过的大山、大河,哪一处不是危险重重?哪一处不是令人畏惧?但**战士们仍不惧怕。他们是勇敢、无畏的!

再看这一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连绵不断的`五个山岭,在**战士眼里,竟像细小的波浪;气势恢宏而磅礴的乌蒙山,高大,险峻,可在**眼中,只不过是小小的泥丸,轻轻一脚就会被踩扁。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我敬佩!

在诗的最后一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我感到了**战士对长征胜利结束的盼望。盼望长征胜利,就连茫茫千里白雪也令人喜爱了。**战士们希望胜利,盼望胜利,是一种伟大的爱国**精神!我们要学习他们!

凭着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 **完成了长征。二万五千里路程中,种种困难,种种险境,种种令人生畏的境地,**都一个一个闯了过来。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秉持着永无畏惧的精神,都能一个个粉碎。

**是勇敢的,他们有着大无畏的**精神。每当想到这些,我心中对**的敬佩就会油然而生……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1篇

读过《七律·长征》诗词后,我又看了一些有关长征的故事,在脑海中加深了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经历和伟大意义的认识。对**前辈浴血奋战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感到深深的敬意!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长征过程中,前方有敌人堵路,背后有几十万的追兵,天上有敌人的飞机,地面有敌人的车炮,在环境险恶,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工农**穿着草鞋爬雪山,忍饥挨饿过草地,强渡乌江、金沙江、四渡赤水,在艰难中磨砺意志,依靠崇高理想和团结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化解一个又一个危险,不断战胜装备精良的敌人,从弱到强,从困难中走向胜利,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的命运。

长征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前辈顽强拼搏和对待困难的乐观**精神是传**,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当我们在学**碰到背书难、作文难、计算难、背英语单词难、体育运动中跑步、跳高难等困难的`时候,就要想到长征的前辈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我们就应当振奋精神,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勇于向困难挑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先辈。

都说长征是播种机,它不但播下了**火种,而且播下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伟大祖国的温暖怀抱中磨练顽强意志,继承老一辈不畏困难的优良传统,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要经得起挫折的考验,做一个坚强的人,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2篇

一看到《七律﹒长征》这首诗就让我感受到这首诗有多么的气势磅礴;一联想到**在长征路上冷死、**的情景就不禁让我深深体会到他们为了人民得到**,不再受帝国****,而**了自己。

1934年10月,**主力**为了摆脱*****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从**根据地出发,其间经过11个省: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草地上,一位老班长为了自己的队员能生存下去走出草地,他自己不吃,都留给队员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长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胜利会师。

在长征途中**们吃树皮吃草根,他们翻山越岭一边忍着饱饿行军,一边还要跟敌人们做**。那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脑子里联想到这一幕眼泪不禁滚落了下来。**们不被任何困难吓倒,他们藐视困难。**们攀上高大磅礴的乌蒙山,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脚下滚过的泥丸。过铁索桥时,没有一个人胆怯,都昂首挺胸,奋力往前进发。

***带着**们经历了多少千辛万苦,这首诗就是在长征艰难的路途中写下来的。***不仅是***、军事家,还是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啊!

**们为了人民的能过上好日子,做出了多大的**啊!他们在战场上和敌人们拼搏,是他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就应该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以后为人民,为祖国做出一番事业。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3篇

无意间翻到了《七律长征》这一课。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在长征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险阻。前面是危险的地形,后面是*****派的疯狂追截。可**却把逶迤的五岭当成翻腾的'细小浪花,把磅礴的乌蒙山看成是从脚下滚过的小泥丸……由此可见**有着十分乐观的****精神。

虽然**有着不屈不饶的精神和**乐观**精神,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呀!长征途有多少位英雄为了****献身呢?答案是:像繁星一样数不盛数。

《金色的鱼钩》、《马背上的小战士》、《丰碑》……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是多么催人泪下啊。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去朗读这篇课文吧。让我们的心灵接受高尚的洗礼。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4篇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苏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这套教材在编排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个单元有一个单元主题,课文围绕主题词选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词为“长征组歌”,顾名思义,所选取的课文都与“长征”有关,而《七律长征》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幅最短,相对而言难度也较小。

学情分析:

据了解,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这首诗,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能背诵这首诗,但小学时老师的讲解却只是蜻蜓点水似的,课文相关内容未作介绍,就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探究了。

教学目标:

针对此种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熟悉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包含的感情;(知识)

3.学习体会**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为能圆满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1.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重点诗句的含义;

2.体会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二、检测预习情况:(5分钟)

1.生字生词逶迤(wēiyí)磅礴(pangbó)岷山(mín)

2.有关“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诗,表明的是本文的题材(解题)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在*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全首一般为八句,超过八句的成为“排律”。五字的律诗称为“五律”,七字的则称为“七律”)

3.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率领****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战斗豪情作下此篇。

三、课文分析:

一系列的课前热身结束后,就该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了:

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不理解的相互讨论,无法解决的举手问老师。(4分钟)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由五幅图组成的一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史诗般的历史画卷,请你认真研读诗歌,分别给这五副图概括出一个恰当的名称,并从屏幕上找出相对应的画面。(5分钟)

3.讨论诗句的妙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实际上也就是解决本堂课的重点、难点:理解“腾细浪”“走泥丸”等重点诗句的含义;体会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15分钟)

a.首联:首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全诗的总起、总纲,“远征难”总括了**在长征途中的一切困难;“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钢铁意志。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5篇

寄托情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一首歌、一首诗、一副画、一句话……数不胜数。今天,我品读了**长征时期***所写的诗《七律·长征》。

我刚读到第一句“**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时,觉得**好厉害,万水千山都被他们看作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了,要是我的话,估计还没有越过一个小山丘,就喊苦喊累不想走了。当然了,既然这首诗是写长征的,那我总要了解一下,长征是什么。我在网上查了一下,长征,****由南向北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转移,行程高达两万五千里!

看到这里,我对**更加的敬佩了。我继续读了下去。然而接下来的几句,让我为之震撼。一句“五岭逶迤腾细浪” 就让我觉得**真是厉害。五岭的山脉这样的高低起伏,这样的连绵不绝,在**眼里不过只是细小的波浪?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这可是绵延不断的五岭。更不可思议的是后面几句。“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句 ,让我对**肃然起敬。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是**只把它当成了泥丸。金沙江波涛汹涌,如同滚烫的.开水一样,打在了高耸如云的悬崖上;大渡河上,泸定桥只剩十几根铁索,让人感到寒意;使**欣喜的是,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终于笑开了颜。和**相比,和他们吃过的苦相比,我真是太娇气了。**穿着破草鞋,吃着干粮,走了两万五千里路。而我穿着运动鞋,走了一两百米的山路,就喊累。这样怎么能为我的祖国出一份力呢?

我决定了,我要向**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坚持!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6篇

教案课题: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作的深刻含义,学习**战士不畏艰险、乐观积极的**精神。

2、了解“七律”的特点,体会诗歌中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目标1、2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长征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七律·长征》真实而艺术地记录了这一历史。让我们循着诗人的笔触去体会那一段历史,去体会融入那一段历史、与那段历史息息相关的的精神。

二、阅读主场

(一)介绍知识

七律:

1、八句,每句七字。

2、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二、四、六、八句尾字押韵。

4、至少中间两联对仗。

(二)研读课文

1、引导学生理解首联与其他三联的关系、关键词语的含义

首联是总纲,其他三联是细目(纲举目张)。

“远征难”:行程之远,时日之长,代价之大,经历之苦;自然中的险山恶水、严寒酷暑,*****的.围追堵截,***的**。

“只等闲”:经历多而显得*常,寻常、*常又显现出**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的**精神。

2、引导学生概括总纲下五个画面(细目)的意思,理解其中几个关键词语表达上作用。

概括画面:

(1)腾跃五岭

(2)疾跨乌蒙

(3)巧渡金沙

(4)飞夺泸定

(5)喜踏岷山

关键词语:“腾”“走”“拍”“暖”“横”“寒”“喜”“开颜”。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

2、教师指出其不足,并作示范、指导。

第一联朗读稍慢,读出磅礴气势,注意体现**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的**精神。二、三联用轻松的语调朗读,再现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战士的意境。尾联注意体现出欣喜、喜悦,表达出**战士获得胜利时难以抑制的心情。

(四)教唱《七律长征》

三、阅读尾声

(一)研究、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二)研究、讨论“探究·练习”各题。

(三)课外延伸阅读:《**历史》或其他资料中关于“长征”的记载。

(五)课外作业:

1、从《课课练·长征》中任选两题。

2、跟家长交流阅读《七律·长征》的感受,并以“为长征立碑——读《七律·长征》有感”为题,写一段短文。

——五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读《七律·长征》有感-400字(精选1篇)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7篇

在读过了《七律长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乐观**精神,每每读过此诗,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战士们那令人震撼的**精神!**精神!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怕”表明了**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凭此精神,战士们把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看得极为平常。

**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被他们克服了。一路上,他们击溃了敌军的无数次的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绵延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跨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爬岷山,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取得了胜利。**长征两万五千里,为的就是后代们的幸福生活。

长征,谱写了****的交响曲,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叙述了了**的大无畏,我们要把长征铭记于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8篇

一看到《七律﹒长征》这首诗就让我感受到这首诗有多么的气势磅礴;一联想到**在长征路上冷死、**的情景就不禁让我深深体会到他们为了人民得到**,不再受帝国****,而**了自己。

1934年10月,**主力**为了摆脱*****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从**根据地出发,其间经过11个省: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草地上,一位老班长为了自己的队员能生存下去走出草地,他自己不吃,都留给队员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长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胜利会师。

在长征途中**们吃树皮吃草根,他们翻山越岭一边忍着饱饿行军,一边还要跟敌人们做**。那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脑子里联想到这一幕眼泪不禁滚落了下来。**们不被任何困难吓倒,他们藐视困难。**们攀上高大磅礴的乌蒙山,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脚下滚过的泥丸。过铁索桥时,没有一个人胆怯,都昂首挺胸,奋力往前进发。

***带着**们经历了多少千辛万苦,这首诗就是在长征艰难的路途中写下来的`。***不仅是***、军事家,还是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啊!

**们为了人民的能过上好日子,做出了多大的**啊!他们在战场上和敌人们拼搏,是他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就应该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以后为人民,为祖国做出一番事业。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39篇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的《七律·长征》中的两句诗,每当我读这首诗,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英雄**的豪情和崇高感。这首诗是**的壮丽史诗,也是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诗人以生花妙笔描绘了五幅精彩纷呈的图画: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诗中记载着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饱含着*人的万般豪情壮志。*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统帅风度深深地感染了我,**的乐观**精神鼓舞着我,激励着我,也鞭策着我不断地前进。

今天,我们仍然要学习**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勇往直前,奋发向上。记得去年年底,我参加“时代之星”奥数竞赛,考试那天,试卷发下来一看,哈,都是平时做过的题,心里一阵窃喜,笔走如飞,很快就做完了。做完后,草草地看了一遍卷子,就自信满满地提前交卷了。最后,发榜了,我名落孙山。一开始,妈妈告诉我这个消息,我根本不相信,怀疑是自己听错了。妈妈告诉我,千真万确,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心情一下子糟透了,非常伤心,很失望,甚至觉得没有脸见人了。

妈妈安慰我说:“没关系,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那天晚上,我反复品味着气壮山河的《七律·长征》,不禁感慨万千。**在长征途中遇到过千难万险,我遇到的这点挫折又算什么呢?那天,我睡得很香。

我们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明天,是祖国的希望,让我们发扬**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永远乐观地面对未来,笑对人生吧!

七律长征读后感3篇(扩展2)

——《七律·长征》读后感3篇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0篇

自从我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写的诗词之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在长征这25000里的道路的困难与艰险!

虽然这首诗只写了八句,但却能体现出在长征路途的艰险。****在路上一共368天,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修整一次,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座山,其中五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转战了11个省……看到这些数字,谁不感到震惊呢?**战士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不怕艰难险阻——高大的五岭山脉、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可在他们的眼前却变得像“细浪”、像“泥丸”,他们还勤于思考,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啊!他们团结一心,在历经了艰难的长征胜利会师后,在白雪皑皑的岷山上,也有无尽的欢乐;他们更有必胜的信念,在的围追堵截、日军的扫荡下,也永不言败,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红色*,用自己的身躯筑起民族的屏障。

**是先驱者,是领航人,更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使神州大地13亿**儿女在*辉的照耀下成长生活、享受生活。**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时刻激励着我,今后我要用“**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1篇

学习目标

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2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这么一本令人感动的书——《长征路上的故事》!看着那书上的字句,我不由地想起那场景:二万五千大军在泥泞的草地中行走,饿了,就挖野草充饥,渴了——我的心提了起来,泪水在眼眶内打转。

这本书讲述了二万五千个**过雪山、爬草地、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被**的艰苦奋斗、不怕**、保卫祖国,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不畏**、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所感动。在生活中,我像一位“小**”,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仿佛我是一块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碰了”,正因为这样我被宠坏了,晚上不敢自己去上厕所,睡觉要妈妈陪。从今天起,我要学习**们的`精神,坦然地面对一切的挫折。

读了这本书,我被**们互帮互助的行为所折服,如今,人与人之间竟争激烈,更需要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社会才能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不惜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我要以他为榜样,刻苦学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将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3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2、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记叙的长征中的四个事例。

教学难点:

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了老一辈**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质疑。

1、板书词语:长征

(1)读词语

(2)简要介绍长征,重点在当时条件的**。

2、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

二、整体感知,初探。

1、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内容。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课文中不明白的词语。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围剿襁褓封锁线颠落

消耗严峻奄奄一息取之不尽

理解词义:

围剿奄奄一息取之不尽

3、课题中的婴儿指谁?共介绍了她长征途中几件事?

4、分组朗读这四个事例。

三、再读课文,理解。

1、学习概括节意。

(1)朗读课文第3、4小节。

(2)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句式简要说说第一个事例。

2、小组学习第2、3、4个事例,概括节意。

3、朗读课文最后一节,思考:“走”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有过长征经历的贺捷生奶奶对以后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态度?

4、 总结:长征时,贺捷生只是未满周岁的婴儿,是父母抱着她走完长征的。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而父辈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激励着贺捷生。

A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家的坚定信念。

B出示句子“贺捷生奶奶喝着野菜汤“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1)读句

(2)思考:

①“走”为什么加引号?

②如何理解“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句话。(因为长征时贺捷生只是未满周岁的婴儿,是父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路的。她同样感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而父辈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激励着贺捷生。)

四、翻阅资料,激志。

阅读相关读物,了解在各种艰辛条件下成长的伟人故事。

板书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

1、刚刚诞生18天

2、一次过封锁线

3、一次突围后

4、过草地时教学设计意图

了解长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为理解课文内容扫除词语障碍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给学生以句式,帮助学生准确概括内容

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更能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4篇

第一、第二句诗是整首诗的总概括,我先引导学生从“远征难”和“万水千山”这两个词来体会长征中艰难重重,再让他们找出**对待困难的态度的词语,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诗句,还知道了应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诗句。同时,我还引用第二句诗中的“万水千山”把学生导入下面的诗句。让学生自己找出“千山”和“万水”的**,学生找出“千山”的**是“五岭”和“乌蒙”,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诗句,再谈谈“五岭”和“乌蒙”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接着引导学生注意“逶迤”、“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的对比,让他们说出诗人为什么这样写,从中体会工农**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精神。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五岭和乌蒙的特点,我还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五岭和乌蒙山,大多数同学都能准确地画出来。最后,让学生说出朗读这两句诗时应注意哪些词,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5篇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2、师:你对***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

3、出示***图片,教师简介***:伟大的***、军事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生:有两万五千里……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

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同学自读指读齐读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师:可是在**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战士的**乐观**精神。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师:可是**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师:**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生读师:为什么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感受?生:……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打中,**了。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屏幕出示岷山图片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逐颜开了。

四、梳理拓展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走过的路线与省份。

师:**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

1、搜集***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

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不怕困难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6篇

学习目标

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7篇

面对高山悬崖,冰天雪地、湍急的河流、一片渺茫的沙漠、无底的沼泽。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感到无比困难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这就是“坚韧不拔”的**。*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就会获取胜利!

——七律长征教案菁选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8篇

但对于现在小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有的甚至前所未闻,学生不可能感受到长征中的重重困难。怎样让学生们感同身受?课前准备很重要。于是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规律,在备课中特别关注导读的策略,尊重了“教学建议”,给予学生更多形象感悟,不仅体会诗句表面的意思,还能了解到诗句背后的故事,使学生能真正读懂这首诗。

一、 背景补充,形成画面,走进长征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使学生走近文本 , 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 , 我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 搜集了长征的相关资料以及*同志的简介及其诗词等 , 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和岷山,学生都是很陌生的,也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因此我搜索并剪辑了有关**长征的路线图;爬雪山、过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视频;下载了 “ 长征组歌 ” 中的歌曲《七律长征》;还有诗中所提到的山的视频,进而理解“逶迤”和“磅礴”,为下面与“细浪” 、“泥丸”对比作了很好的铺垫。通过这样的情境渲染将学生一点点带进那个时代,走进诗中所描写的画面,让学生有如亲临实地,感受到长征中的艰险。通过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学生作标准答案式的灌输,让学生去感悟诗文蕴涵其中的一份细腻的诗情,一颗独特的诗心。

二、运用策略读懂诗句,体会长征之难,感悟**精神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抓住了“**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首联作文章,自然引入“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哪句诗又体现了**不怕难呢?”“说说你理解的句子”让学生总的感知**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初步树立**战士的英雄形象。接下来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资料再次感受五岭,乌蒙的天险,又通过和 “细浪” 、“泥丸”作对比,来感受**战士大无畏的英雄**和**乐观**精神。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腾”与“走”的意思,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感悟“暖”和“寒”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走进人物心理来理解感悟“暖”和“寒”。适时的资料补充,帮助学生读懂了诗句背后的故事,更深刻地体会了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情。

三、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感受长征。

我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开课不久,我 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全诗,用激情感染学生。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翻山越岭时的情境,看看还会遇到哪些困难。这样学生就更加体会到长征艰难了。以此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语气的前重后平,体现了学生对**乐观精神的感悟。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进行了引读、创设情境读、**读、齐读等。快结束本课的学习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起立诵读……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四、资源整合,创设情境,深入长征。

我充分运用了多**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通过播放电影片断中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展现了那浴血攀链的**勇士形象,令孩子们既感心寒,对敌人仇恨;又感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体会最后一句诗中所包含的长征即将胜利时**战士们的喜悦、激动之情,再次播放电影片断,让学生被影片中以苦为乐,胜利开怀的情境所打动,激发了学生的有感情朗读,学生在放声地激动朗读中体会了最后一句诗意。整节教学结束之际,我播放了《七律长征》的伴奏,至此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有助于学生体会时代久远、场面宏大的诗句,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诗文的思想内容。

七律长征读后感100字 第49篇

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为了更好地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中“暖”和“寒”在句中的意思,就及时地补充了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视频。这样学生轻而易举知道了既表达了**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从中体会到了**的神勇无比。

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