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文库

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推荐9篇)

蜘蛛文库 9

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散文;跨艺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一、散文的特点

对于散文来说,其表现的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是有很大差别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差别就是散文具有一定的审美特质。从本质上看,散文的文学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语言和情感语言。也有人说,散文在其字里行间透漏出神秘而鲜明的艺术特征。这主要是因为散文作品的生成、转化以及表述过程属于作家主体的感觉外化的一个过程,是把作家心里的混沌之物进行符号化的一个过程。因此很多学者都认为,文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因此对文学作品跨艺术的研究比较多。

二、语文教学中的散文艺术研究

1.散文的音乐之美

音乐也好,诗歌散文也好,都是需要具备节奏生动、整齐之美的。清人刘大曾经这样说过:“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丝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对于散文来说,“希声”就是乐声中的“至微之声”,这也经常用以比喻文章的节奏。如“疏疏的林,淡淡的月”“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等,都无不表现出了平仄的相同和相对,同时这样手法的应用好像是顺手拈来的,朗朗上口,趣味无穷。

2.散文的画面美

三、散文的艺术教学

1. 散文的阅读教学艺术

散文的阅读教学十分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去品味艺术层面的东西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通过阅读,能够发现散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艺术美。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教师的领读、学生的齐读、分段阅读等。通过阅读也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对重点语句进行理解和分析,对文章思想感情产生整体认知。

2.散文的语句分析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重点的语句、词汇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这些重点的语句、词汇先批注出来。然后以板书的形式展现,通过对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让学生试图用这些词句去创作相应的语句,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艺术美的能力。

总体来看,语文教学中重点突出散文的艺术特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散文的讲授和学习归于一般的课文的阅读理解,要以散文的讲解、阅读为契机,将散文所涵盖的音乐之美、画面之美体现出来,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

参考文献:

[1]曹毅梅.简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J].殷都学刊,2005,(4):96-98.

[2]刘继权.朱自清散文的艺术及文化意蕴[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3]蒋德均.散文语言的艺术美[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 第2篇

语文教学提问策略研究论文

一、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提问的策略研究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好懂。问题的设置在精要的前提下要通俗易懂,在问题设计上要掌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的人文性不光指问题的设计考虑到文本所蕴含的感情色彩,更指在问题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既指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又指依据初中生具体情况设计问题,因人而异,学生回答时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会得到,即问题设置通俗好懂,答案要深刻有意义,在这类问题上除了可设计一些常规性问题外,还可设计一些非常规性问题,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伤仲永》中我们可以提问“方仲永的'职业是什么?”,学生可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来最终明确“泯然众人也”的原因,解决文章的重点。

第三,问题的设计要有用。有用指问题在设计上要符合目的性原则,教师可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之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觉的投入情境之中。心理学中表明:学生的个性、水平存在差异,教师要针对这些差异,创设不同的任务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如果提问对象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要多以认知性问题为主,直问直答。此外,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和方式,来设计有用的问题:

①导入新课时可以使用引言式提问,如在《看云识天气》中,教师可通过幻灯片放映“多态的云”来引学生入境。

③赏析文章时要采用设置悬念式的提问,“怎样看云识天气呢?”

④小结时可用评述性的提问方式,“大家看幻灯片的云彩,自觉的讲它们与文中所述所联系到一起。”教师的提问有用且有鼓动性,《学记》中:“君子之交,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里的“喻”指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越俎代庖,教师在提问时同样要贯彻这种观点,教师提问不可形式化,不可代替学生回答,要让学生自觉的投入情境,解决问题。

二、结语

新课标中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解决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提问环节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要以语文学科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基点,精要、好懂、有用作为语文教学提问艺术的精髓,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问题意识,适应社会变迁,迎接挑战。

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策略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实施改革和创新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也是积极而深远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水平是高等院校的职责所在

这种职责是责无旁贷的,所有的高等院校都有责任、有义务抓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这是教育机构最起码的工作职责,一言以蔽之:在教学上不能误人子弟。

2、保证大学公共英语水平是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

毋庸置疑,大学公共英语直接关乎高等院校的信誉,信誉恰恰就是高校的生存立命之本,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上不来就会信誉受损,然后直接影响学校招生,招生上不来高校就会面临生存抉择。

3、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也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部分

“科教兴国”战略如今已经从一项战略转化成了一项国策,国家要想发展,民族要想复兴,就要抓教育、抓人才,这期间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以及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相关建议

1、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

每一项工作的改革创新都离不开理念的创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也如此,如果想推动教学的成功,那么就要从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入手。

(1)强化责任奉献精神

教师的职责是高尚的,不但在人们的眼里高尚,而且也要求广大教师自己去维护和保障这一高尚的形象。尤其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更要在教学上做到尽职尽责,强化责任意识,讲求奉献精神,这也是新一代大学教师应该必备的素质。

(2)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学生的参与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是很强的,尤其是教评参评机制,学生可以通过测评等有效方式来评议英语教授和教师的英语教学,并分出等级,看一看是否具有教学实效性,笔者建议大学院校广泛推广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灌输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

2、教学机制的改革创新

如何做好教学机制的不断创新需要专家举行专研课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认证和审批,最后拍定教改结果。但是,一个原则不能变,就是要确保大学公共英语教改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以求取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

(1)要完善严格的知识考核机制,抓好学以致用

一次次的大学公共英语教改创新,为的就是让大学公共英语学习更规范化、更科学化、更实用化,但是无论怎么改,完善严格的知识考核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大学公共英语循序晋级的考核方式不会变,需要改进的就是要在考核机制和考核制度上进一步完善,而且要进一步严格起来,防止替考、窃考等舞弊现象发生,需要创新的就是要在考试的方式和考试的时间、次数上再灵活把握一些,避免呆板僵化。另外,还要适当地给学生减负,每每大学时代的学生提及英语考级,无不痛心疾首,只有少数凤毛麟角的英语高材生窃窃暗喜,这已经成为大学公共英语学习的一道常见而又特殊的风景。所以,笔者建议大学公共英语教改创新还要有为学生减负的目的和目标,最好能将适当修学的大学英语改革学习机制融入进来,并且保障适修教育教学机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正常高效运转,推进科学化教学,让高校学生在学习大学公共英语时不再感到恐惧和感到头痛。

(2)要注重实习机制和就业机制,抓好学能有用

“哑巴英语”“不适用、不实用英语”历来是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公共教学中一个长期以来解不开的痛。所以笔者建议,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在“学能有用”上下大工夫,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学习实习机会,提供更多关于英语的就业机会,不断完善大学公共英语学习的实习机制和就业机制。另外,在大学公共英语教改的发展趋势中,一定要做好教改后选修制度的完善,也包括将来大学公共英语终有一天会出现选修制。选修制不是放弃或者取消了大学时代的英语,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由选择:有的学生因为感兴趣、喜欢英语,则可以选择学习和深造大学公共英语;有的学生因为考研或者从事国际学术研究,需要英语这门语言的辅助,这时也可以选择学习大学公共英语;还有的则是英语专业人才、高端人才的培养,决定了英语就是该领域大学生的本领和立命之本,这时学生就会自动选择,深入学习大学公共英语。

3、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在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上,主要包括分层教学法和科普教学法两种。

(1)实施分层教学法

要想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取得真正的实效、真正的成功,必须要寻求一条可行性路径,而且在不影响其他学员公正、公平、正常心态下接受英语知识,那就要寻找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分层教学的可行性路径。在知识上分层,说来说去,就是要分出难易点,通过学情前测我们已经充分地掌握了学生的基本素质,还有学生对英语的基本掌握情况,掌握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客观、科学、公正的角度去分配知识点,让所有的学生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都能取得相应的进步。但是,必须掌握一个原则,在表面上来看所有的人分配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但老师在掌握的过程中还是要有侧重的,一句话:让能者更能,差者进步。尽量在测试和教学上把握好知识的难易程度,让每一个等级的学生都能有符合自己的知识,并能都各自取得有效的进步。同时,还要在教学管理上予以科学把握,要实现知识点和学习人员的双重科学分层,从而实现对应的知识灌输给对应的人,并能有效提高英语成绩,实现科学管理。

(2)实施科普教学法

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 第4篇

摘要:教学语言是日常教学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教学语言的引导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即结合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探讨了起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关键词:特点;重要性;小学语文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都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新颖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同样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文化素养形成的源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大有助益的。然而在语文教学中,不同风格的教学语文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语言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思考能力,这对学生汲取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重点思考如何凝练教学语言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具体情况改变语言特点的策略。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总结教学经验,培养出学生接受且喜欢的教学语言特点,并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鉴于此,本文即重点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讲小学语文是人文性启蒙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宏伟理想、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课程。并且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全面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学生还不能辩证的去分析教学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的教学语言如果不具有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那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免就会出现偏差。除此之外,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跟应该全方面的去思忖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其善于思考的能力。当然小学语文最终的目标还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理念,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采取较有特点的语言行课就显得十分重要。

2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2、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需要轻松明朗。

对于小学生而言,天真活泼是其天性所在,因此轻松明朗的教学语言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能力的。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适当的使用较为轻松明朗的教学语言,尽可能的避免一些晦涩消极德的言辞,譬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一课时,故事情节略微有些紧张,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心理不受到严重的影响,老师授课时应该采用轻快的言辞进行讲课。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激情,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并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需要严谨。

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老师往往需要旁征博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认知能力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课本以外的.知识虽然能够充实学生的知识量,但是倘若老师在进行扩展的时候不注重语言的严谨,讲授了一些错误的观点以及传递了谬误的信息,在学生认知能力以及辨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错误的知识就被学生全盘吸收了,显然这就弄巧成拙了。当然即便是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老师也要保持教育语言的严谨。因为老师语言的错误不仅仅会影响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所以在授课时保持语言的严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榜样是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2、3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众所周知小学对事物的认知是存在局限性的,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往往需要老师仔细的解读才能够明白。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心智是倾向于形象学习,即对具体的东西较为敏感也更容易接受。此外由于童心的缘故,小学生往往都是活泼好动的,让学生安安静静的坐着学习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若老师在讲课时不注重教学语言,从而使教学陷入沉闷、繁琐的尴尬境地学生就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好好学习了。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的发生,老师就需要在讲课时注意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除此以外,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充分的理解知识,在上课时老师也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形象性,避免教学语言空洞不能泛泛而谈。譬如在学习《王二小》一课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应用拟声词语模拟当时紧张的气氛,让学生充分理解王二小令人钦佩的勇气。

3如何培养适合教学的语言特点

3、1拓展知识加强练习。

小学语文老师是肩负人文素养培养以及人传递人文关怀重担的,因此培养自身的语言特点以契合教学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料的丰富,这都为老师自我提升提供优质的资源。然而小学语文老师也应该把握这样的时代机遇,积极的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我的职业能力。如上文所阐述的那样,教学语言特点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也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其适合教学实际的语言特点。具体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富有感情的朗读练习可以逐渐培养其良好的语感以及丰富其语言层次,此外观看优秀的演讲也可以帮助老师养成较好的语言。总而言之,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3、2语言严谨,慎重选择。

既然说教学语言对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教学语言选择不当同样也会对教学造成一些阻碍。由此可见教育语言特点的选择需要老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并通过一定的思忖谨慎选择。因为不好的语言特点,会妨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老师需要谨慎的选择教学语言,在保持生动性的同时也要规避一些对学生有不良影响的言辞。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所学知识,并进行合理的运用。

结言: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语言特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培养适当的语言特点。并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老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轻快明朗的语言风格,严谨考究的表达。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然需要老师积极的提升自我职业能力,因此在业余时间老师也应该积极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其符合老师实际的语言特点,促使素质教育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万少敏;;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索[J];赤子(中旬);期

[2]樊芳芳;;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J];才智;年12期

[3]吴丽贤;;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初探[J];赤子(上中旬);期

[4]王会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J];科技创业家;2013年21期

[5]王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家教世界;2013年20期

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 第5篇

大学语文的课程转瞬就已宣告终结。心里真的有点遗憾,在我兴趣渐浓的时候,却不得不接受它已落幕的事实,在此我想先谈一下在这个课堂的所得以及由其引发的所感。

我必须提出自我批评,在课堂上我的积极性确实是不高的,处于“比上极其不足,比下亦不盈余”的尴尬地位。就其原因的话,不尽然又是什么比较羞涩,不够大胆,事实上我就及其厌恶自己这幅德性,明明知道这样的模式早就不该存在了,但就是没有勇气,太过懦弱。现在想想,不免觉得特别遗憾,只能说我又错过了一个改变自我的好机会。无疑,老师您所营造的课堂氛围和建构的教学、评价模式是值得称道的,这是全班这么多同学的集体反映,并非我的一家之言,当然也就不存在恭维您的嫌疑。在我看来,您的教学模式区别于大多数的老师,因为您真正贯彻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方针,变讲堂为学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上来,在您的课堂上,我真正意识到:过程的重要性。

自古有言:“人生有涯,而知无涯。”可见学习也应是无止境的。而语文作为一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须技能,诚然,也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知道,事物的

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离不开语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文,看电影、看杂志、读报、读书、浏览新闻都离不开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无穷无尽的渴求,但是如若不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你也只能怀着沉甸甸的心情迷茫地盯着书本发呆,道一声:“书到用时方恨少。”简而言之,语文是无处不在,在任何一个行业,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不可或缺,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而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这无疑也昭示着语文的学习也应是发展化的,必须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上述所言,针对的是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所具有的工具性意义,那它的思想性方面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不妨来说说。

古人一直坚信:“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现今,很多家庭也依旧强调并践行,我也始终觉得书香门第自是有一种独特的傲人气质。学习语文有着接受优秀文化,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和开阔视野、彻悟生命、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审美鉴赏力的作用。我们知道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的作用是其它东西不可替代的。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在这个物欲横流,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呈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心灵都日趋粗鄙,压力感和抑郁感日趋强烈,这时候,语文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渊明的冲虚高原、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苏轼的遗世独立、李清照的凄凄切切。还有栏杆拍遍泪湿衣襟只为国的辛弃疾、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

大家都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当你因人性而彷徨无助时,不妨来领略一下他们的人格魅力,我相信这人格的圣光会为你答疑解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你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舍、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健全你的人格,并努力臻于完美。同样,当你对这个变化莫测的社会、乏了、失望了,你想稍作休息再上路,也不妨来这里,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我们自此学会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之时,不啻为一剂良方。此外,假若你对这快节奏,鸭梨山大的生活倦怠了,疲倦了,你也可以来这里小憩一下,想象一下这些美好而隽永的画面,假设自己在这幅图画中,放松、放松、不断地放松、忘我地放松。你是否体会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清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恬静。。。。。诸如此类,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图。

这就是语文,它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类的眼球,以它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它的绚丽多彩让人无法忽视。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 第6篇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研究论文

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不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语文老师要把好自己的语言,做到“慎言”,不规范、不准确的不说;随意发挥、无关语文的不说;利嘴伤人、影响学生成长的不说。课堂语言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的工具,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交流情感的载体,恰当的课堂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智力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帮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由于语文的工具和人文性质决定了语文老师更应该多思慎言,讲究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把“慎言”作为课堂教学运用语言的原则,谨记心中。

一、不规范、不准确的不说

课堂语言本身就是老师要讲授的知识,是学生要学的内容,所以规范、准确是课堂教学语言的第一要素。语文老师的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老师应该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正确的语法,符合逻辑的修辞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上不读错字,不写别字,不说病句,不出现歧义。在《二泉映月》的教学中,老师用准确精练的词语导入:我们学习课文《二泉映月》,它不但是无锡惠山脚下的泉水“天下第二泉”,更是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用一个递进的句子开门见山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不故弄玄虚。接下来老师示范朗读,要注意到出现的'“倔强”“势不可当”“颤抖”三个词语中的“倔”“当”“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多种读音,老师准确的读音直接影响学生们的正确朗读。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分析第四段,“如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的一幅中秋月夜图啊!”老师用了两个结构一致的短语,形象的比喻修辞,在精准语言的描述中,让学生感受景色的美妙,同时学习老师语言运用的技巧。语文,本身就是语言教学,就要求语文老师有更高的语言素养,朗读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能灵活准确运用词语表述内容,遣词造句符合常用语法规范,这样的课堂语言才可以让学生去模仿、去借鉴。

二、随意发挥的、无关语文的不说

语文课堂上,老师要言之有物,不能总是随意发挥、信口开河,把语文教学变成华而不实、内容庞杂的“大杂烩”,课堂拓展不反客为主,不旁逸斜出,要讲重点重实效。更不能整堂课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把课堂变成老师展示演讲能力的“大舞台”,老师应该适时闭嘴,巧妙留白,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在《钱学森》的教学中,老师导入新课适当延伸介绍钱学森: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建国时身在美国的他要回到祖国,可是一个美国将领却说“这个人就是杀了也不能让他返回中国”,那么钱学森是何人,能否返回了祖国。课文导入就是为了抓住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快速引入课文,目标达到即可,切不可漫无边际、拖沓冗长,把导入演变成钱学森的人物传记教学。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积累理解会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通过语言文字,篇章结构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感,而不是大量引入相关材料用史料来说话,不能忽略了语文课堂的基本规律。再比如第一段的景物描写任老师如何动听形象的描述,都不如学生自己联想、想象然后再创造,最后在头脑中形成的画面意境优美,有时语文课堂无声的品位比有声的讲解更有效,此时老师要做的不是讲解。由于语文学科内容综合性强,要说的知识纷繁复杂,因此,在课堂上语文老师应该斟酌自己的语言表达,做到以课文文本为例子,引领学生积累字词,体会情感,学会方法。同时更应注意适时闭嘴,为学生留出思索、创造的空间。

三、负面语言、伤害学生的不说

语文学科具备的人文情感性质的独特性,决定老师传达给学生的应该是各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老师要用正面的、阳光的情感和语言感染学生,以形成学生积极的、健康的人格。尤其是小学老师,要面对的都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因此老师课堂上千万“慎言”不要伤害学生。在《师恩难忘》的教学中,上课铃已经打响,老师已经站在讲台前,学生们仍然闹哄哄没有安定下来,甚至还有几个男同学汗流浃背跑过来的。老师一脸怒气,敲打桌子,高声斥责,在老师责备声中学生们安定下来,但很明显学生们刚才还高涨的情绪一下子低落起来,对老师的斥责表现得也满不在乎。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声音稀稀拉拉,“刚才吵闹声音不是大得很吗,现在怎么啦,声音小得像蚊子,一点出息都没有”老师的挖苦并没有让朗读流畅起来,反而让课堂气氛更加的不和谐、更加的紧张,后边课堂进行得也磕磕绊绊很不顺利。当让学生们合作交流40年后师生重逢的场景时,学生们不以为然,漫不经心,好像觉得文中的田老师根本就是不真实的,真实的是眼前这个怨气十足的语文老师。这是一节非常失败的语文课,这节课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们学会感恩老师,可是由于老师情绪急躁,语言不得当,不但没有完成就学目标,反而适得其反让他们讨厌老师,厌恶学习。因此老师一定注意检视自己的课堂语言,少一点负面情绪,多一点正面引导。课堂上,老师的“慎言”反应的是道德修养的高低,是教学水平的强弱,它不但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成长。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学习,从“慎言”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水平。

参考文献:

[1]罗瑞燕.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J].新课程(小学).(04)

[2]何芳芳.浅析新时期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特点[J].快乐阅读.2013(04)

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 第7篇

1、大学体育教学学生恐惧心理的具体表现

所谓恐惧心理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害怕自己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和人格上的侮辱,而产生了惧怕心理。其一般会伴随有焦虑、紧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现象,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头晕、尿频、恶心、呕吐、四肢不协调、身体僵硬等生理反应,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遇到难度比较大的器材,动作比较复杂的体育项目就想方设法寻找各种借口去逃避。例如,大部分女生在长跑练习时,总是磨蹭半天,或者请假去厕所,总之不愿意回到课堂;(2)碰到自己不擅长或不感兴趣的运动,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勉强应付,做动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在跳高、跳箱、跨栏等项目中,部分学生不敢跳,当跑到器材旁,又返身折回;(3)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动作躲躲闪闪,战战兢兢,一直在看着别人做,而自己很少主动参与。例如,有些学生,总是低着头,站在最后一排,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2、大学体育教学中诱发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2.1运动能力差,身体素质有待提高。要想更好地完成体育锻炼,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一旦学生感觉自己的身体条件无法顺利完成规定的体育任务时,就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如身材弱小的学生需要完成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时;身体笨重的学生需要完成具有一定协调性的技巧项目时;或者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需要完成耐力性项目时。

2.2合作意识差,课堂氛围不高。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尤其是一些虚荣心较强或爱表现自己的学生,他们抵抗挫败的能力比较有限,在比较紧张的课堂气氛下,他们往往害怕自己做不好,会被同学嘲笑和讥讽,担心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面子、出丑;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自己一个人在老师和学生比较少的地方去练习,导致一些比较难的动作不敢尝试。

2.3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不合理。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自己动作示范都不标准,都无法讲清楚技术动作要领,而且讲授内容未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体素质出发,总按自己固定的套路上课,课堂组织过于简单,而且有些教师对于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言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训斥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3、消除大学生体育教学恐惧心理的主要措施

3.1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4月,由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_共同发起了“阳光体育运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水平,目标是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大自然,走向操场,增强身体锻炼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

3.2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差异。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教学相长,寓教于学,而且还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身体素质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担任课堂小裁判,或者做自己的教学小助理,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表现能力。而对于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接受能力较慢或生理方面有缺陷的学生,教师要循序善诱,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懂得只要方法选择得当,不断进行努力,就可以很好的挖掘和激发自身的运动潜力;对一些比较难的运动技术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只要学生取得了进步,不管大小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3提高体育活动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恐惧心理,但是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师生间相处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有些学生或自卑或胆怯,导致做各种动作时都会缩手缩脚,很难达到老师的教学要求。此时,同学的一句安慰、一声鼓励可能会比教师的任何语言都管用,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会在短时间内散去。综上所述,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决定自己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的制定体育教学计划,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还能缓解或避免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 第8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内研究性阅读研究型课外阅读

作为一种学习观,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记忆知识,而在于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活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主题性、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不妨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尝试:

一、课内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近似利学研究的方法去读懂课文,获取知识,并受到情意熏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性阅读的方式有许多:

(1)可结合复习检查,提炼课文主题进行研究性阅读。如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有位老师先叫学生听写了九个词语,其中3个是带有“思”的词语,然后问学生:刚才听写的词语中,有哪几个跟“思”有关?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爸爸在火车上有几次沉思?这三思都思了些什么?(一思眼前白杨—挺拔;二思(边疆的建设者)胸中的白杨—心意;三思(想孩子能扎根)未来的白杨—孩子)那么爸爸的三思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为什么这样想,你有什么体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你可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思,在全班交流前先同桌交流,一学生讲了后同学们补充、评价。整堂课,教师只有片言只语的点拨,相当于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2)抓住课后问题进行研究。如《西门豹》一文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老师就可以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西门豹要惩治巫婆和官绅,把他们抓起来杀了不就得了,那么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究竟巧在哪里,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3)从小朋友的质疑中提出主题进行研读。如在学习《五彩池》一文时,有位老师让学生质疑,其中有一位小朋友问:老师,五彩池能不能游泳?听了这一似乎与课文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同学们哄堂大笑。机智的老师就抓住了这一问题,顺势导出了研究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确定一个池能不能游泳,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多大、多深、池水有没有毒、池底有没有障碍物),研读课文,五彩池具备这四个条件吗?学生通过仔细地研究课文,知道了五彩池“最大的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最小的呢,比菜碟子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而这些石笋表面又凝结着一层细腻的石粉。”你看,这么大,这么深,池底又有这么多石笋的五彩池,即使水很纯净,你说能游泳吗?然后又补充:就算它具备了可游泳的四个条件,这么美丽的五彩池,你就忍心跳下去游泳,去破坏这种美吗?成千上万的游客大家都去游泳,文明吗?这样就把一个看似无稽之谈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仔细研读,不但解开了谜团,而且还接受了一次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教育。

二、研究型课外阅读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明确表明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课程标准》阶段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只局限于课本,还得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课外阅读。

(1)对作家传记、作品写作背景的研究。《将相和》一文开头只用一句话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而这一时代背景,又对学生理解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课前老师不妨让学生去查找一些有关战国时候的历史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筛选整理,课上花个十来分钟时间来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又如《飞夺沪定桥》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上抗日的红军必须夺下沪定桥”,至于为什么必须夺下沪定桥,课文中没有具体展开。课外老师就可为学生确定“红军为什么必须夺下沪定桥”这样的主题,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查寻关于当时的战斗形势、沪定桥所在的地理位置、夺沪定桥前后红军的处境等资料,最后得出结论。

(2)对作品中某些人物的研究。当我们学习了课文《将相和》后,了解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廉颇的晓勇善战、知错就改;当学习了《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课文后,也初步了解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刘备的礼贤下士,曹操的生性多疑等,但作为历史人物,人们对他们的评论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所以,在学习了这些课文后,老师不妨鼓励学生课外去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国演义》等书篇,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深人的研究,从而全面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培养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 第9篇

一、巧妙利用问题,引导探究

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提升学习效率。要掌握引导艺术,教师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灾难降临”的引导环节为例,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句子“那是‘玛丽’号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并追问面对此情此景,想象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可能会撞船。)那会是怎样的灾难?由此引导学生勾画出“从螺旋桨推进器”“五百吨”“非常快”等词语,初步感悟“巨大的灾难”,继续演示句子“全速前进的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海水哗哗海浪呛得咝咝地直喘粗气”。追问此时此刻,船上的人们会怎么样?由此引出表现人们反应的句子,在引导学生对人们的表现探究后追问“船长是怎么做的?从他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如此,利用问题层层追问,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感悟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形象。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发挥主导作用,精讲释疑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新教学模式,往往不知道哪些知识是该讲的、哪些是不该讲的,结果课堂中很多时候让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其实,采用合作探究模式,教师在探究过程中依然是主导,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还要注重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精讲。首先,要根据教学重点在学生探究后精讲。如在《用目光倾听》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就是重点,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目光怎么能倾听呢?目光怎么会胜似千言万语?”引导学生探究后就要进行精讲知道“用目光倾听”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与人交往要真诚。其次,要注重结合教学难点进行精讲。如在《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通过阅读体会总理的劳苦与简朴,在此基础上体会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化体会就是难点,教学中应先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句子分析总理的劳苦与简朴,再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慨,最后借助辅助资料讲解总理平时的工作情况,以此让学生对总理有深刻了解,更好地体会总理伟大的人格。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构建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重难点。如此巧妙地借助语言艺术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为构建语文有效课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