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文库

关于地理学科的论文(优选4篇)

蜘蛛文库 14

关于地理学科的论文 第1篇

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在于教师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教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使其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快乐学习,激发兴趣,提高成绩。如教学《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选出每一小组的负责人,分别布置给每一小组进行学校周边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考察的任务,在出发前先给学生大致讲述自然景观(自然带、典型植物等)的概况及在考察中要了解的内容,并要求其返校后每一小组上交考察报告。此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并能激发不同学生的个人主观意识与创新意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又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自学课。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通读理解,并完成阅读笔记。待抽样检查后,找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最后在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笔记进行更正与完善后进一步阅读探讨。对于区域地理教学,地理教师还可以在讲授某一国家地理时,以“我所了解的XX国”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讨论。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该国资料搜集整理,在课上上台演讲,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此方法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兴趣

地理学习中,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途径。如地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利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任务,即:学生课后要结合教材中的“某园林景区导游图”绘制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在自己学习的校园中绘制平面图,这个实际问题会使得学生提高对学校地理的探求热情,出色完成任务。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制作地理模型了解地图知识,引导学生收集与地图指示相关的图片、卡片、邮票等,了解地形地图知识。

三、提高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中激发地理兴趣

关于地理学科的论文 第2篇

【摘要】在地理知识点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针对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从生活化的角度,实现地理知识点的教学工作。因此本文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例,对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 知识点 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深入,使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自身存在的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需求,尤其是在高中地理知识点学习工作中,教师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即利用生活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实现地理知识点的全面整合,观察落实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

一、生活化教学对高中地理知识点教学的意义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多数是采用被动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式的学习,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地理学习兴趣,加之教师很少了解学生实际知识点接受情况,只是一味的讲解,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错误的定位,认为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无任何联系,这一现象造成学生不能及时找到学习方法,单方面的认为考试成绩是整体学习的重点。地理教学在开展教学时,应对生活化教学进行积极的应用,确保地理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促使学生地理水平得到提高。地理除了和实际生活存在直接联系,更是在国家军事政治方面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学习地理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对地理问题进行解决时,把各科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时差进行计算时,将数学逻辑思维和计算进行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快速解决地理问题,而且还能加深数学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学方向为:发现生活中地理的身影,引导学生积极迈向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

二、在高中地理知识点教学中对日常生活案例的合理利用

在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其知识点呈现规律性的特性,如教师对学生采用强制灌输的教学模式,则会降低地理知识点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应在实际的地理知识点教学过程中,采用日常生活案例结合的方式,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知识点向融合,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如教师在教学工作结束后,可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对学生居住地的交通环境进行观察”、“对学生所在市区的工业场址进行了解”等相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地生活实际观察能力,从而才能针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案例,对隐藏的地理知识点进行理解,促进学生学习整体质量的提升。例如:“地球运动”课程中,教师可对学生生活现象观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问题:“冬季清晨6点呈现昏沉的状态,而夏季清晨6点则阳光明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种教学问题的引入,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解读,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点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生活探究能力。

三、地理知识点教学方案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地理知识点具有抽象和枯燥的特点,加之与实际生活链接工作中存在偏差,使得学生在针对地理知识点学习工作中难度相对较大,如教师难以利用有效地教学模式,则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延误地理知识点教学目标实现的时间。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应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理解能力。例如:“环境与环境问题”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生存周边环境问题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学生自主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探讨产生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如燃煤材料的使用、工厂过量生产产生的空气污染;由汽车鸣笛、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污染等,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探讨结果,对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全面总结。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地理知识点更具生活化的优势,对此教师在针对知识点教学中,课堂教学环境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的特点。

四、实现地理知识点抽象化向具体化的转变

高中物理课堂中,把地理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教学,使知识内容更加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高中地理作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多数知识内容是由生活所演变而来,所以,将生活化教学合理应用于地理实例中具有重要意义。五、结束语总结上文,在高中地理知识点教学过程中,随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改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促进作用。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想要更好地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合理利用,应对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将日常生活与教学知识点进行充分整合,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强化记忆,进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有亨.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98-199.

[2]刘桂香.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赤子,2015(10):330-331.

[3]胡春.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互动生活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82-83.

关于地理学科的论文 第3篇

一、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地理信息化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将文字、图像以及动画等运用起来,给学生呈现出优美的文字、生动的画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的积极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地理的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多的优点,可是在实际的地理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也会遇到相应的问题。有的教师过于重视地理信息化教学,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质性。有的教师认为有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以前的教学模式抛弃,整堂课下来教师都在多媒体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的练习题进行展示,这和我们的地理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另外,还有些教师虽然表面上运用的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是实际上还是运用的传统的授课模式,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这部分教师没有改变陈旧的教学设计方式,在教学实际中也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得到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让教师减少了在黑板上的板书,可是如果教师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课件的制作水平上,这也是违背地理教学的实际目标的。另外,由于多媒体的课堂承载量比较大,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整个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教学,学生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二、优化地理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地理教学的信息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一,在地理课堂上运用动态模拟的方式,将整个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重阐释。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地理现象的发生富有很强的空间感,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演示,学生接受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实现有效地模拟动态过程,让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生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比如,在教地球的板块运动的时候,运用多媒体让整个地球的板块的运动过程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轻松。在制作地理教学课件时,地理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第二,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前提下,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地理教师而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另外,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不断进行交流和合作,针对教学实际课堂上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第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实际课堂的运用中,要适度把握,将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让整个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的前提下,也要注重课堂的效率,注重课堂的时效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能力。

第二篇: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应用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读图、看图的热情

(1)用活动激发兴趣。我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把学习地图的过程设计成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让读图、看图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而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读图、识图,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地理知识。比如在大洲和大洋的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把各大洲的轮廓形状在纸上描绘出来并剪下,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分组把剪下来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比赛哪个小组贴得最好,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使得学生们画图、剪图、贴图的热情高涨,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各大洲的基本形状和相对位置。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对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学习过程中。

(2)用感情培养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会对自己的家乡以及去过的地方等产生情感。我充分利用这种情感,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所在的省、市等。每次假期回来,我都让学生指着地图讲述他们到哪里旅游去了,走的是哪条线路,以及路上的所见所闻等。每次学生们都是声情并茂地讲述他们去过的地方,并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有时找不到了,下面的同学都会很积极地帮着找。于是,在讲述和找图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3)用热点保持兴趣。每次上课前三分钟,我都会播报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比如今天出访哪个国家了、辽宁舰到达海南某基地了,等等,当然每次我都会让学生比赛看谁先在地图上找到这些事件发生的地方,用这种方法让学生长期保持找图、识图的热情。

二、以规范的步骤教会学生读图、看图的方法

(1)应该看清楚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一张地图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抓住哪些主要的信息和有用的信息,而地图标题恰恰告诉了学生地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人口分布图重点反映的是人口在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而降水量分布图则重点反映的是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抓住了重点,也就抓住了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主要方向,乔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策略这样看图分析问题时才会事半功倍。

(2)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在阅读地图时,往往忽略了地图所提供的图例、注释等,结果常常张冠李戴,把海洋当做陆地,把道路当做河流。有时图例还能反映出某些地理事物的特点,对回答问题具有提示作用。比如在某个国家的地图上标注了一些矿产资源的图例,那就说明了这个国家某种或某些矿产资源丰富。

(3)看地图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地图标题、图例,仔细阅读图中内容,获取有用信息。比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要读出哪边地势高,哪边地势低,哪里等高线发生了弯曲等。只要看懂了图所表达的具体内容,那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就容易多了。

三、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1)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对同一地图要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从“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中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位置,也可以归纳出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区。

(2)利用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逻辑分析与推理能力。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时候,也要注意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既要注意规律性又要注意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地图反映的是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在读图时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地理事物有所认识、分析、了解。

四、结语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于地理学科的论文 第4篇

所谓知识比较法,就是通过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高效地完成相关地理规律的教学。例如:在A、B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规律教学中,教学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比较后判断。由于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可得出其均为北半球;“以温定带”,可得出A、B两地最冷月———1月的气温都在0–15度之间,确定A、B两地均属于亚热带气候。通过比较,得出二者在所处的热量带和半球位置这两方面具有共性。“以水定型”,得出A地属于冬雨型,即冬季多雨、夏季干燥,B地属于夏雨型,即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通过比较,得出A、B两地在降水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其次,分析后概括。经过分析,确定A地是冬雨夏干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B地是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可对A、B两地的分布范围进行概括:A地大致位于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B地则大致位于北纬20–30度之间的大陆东岸。教学实践证明,地理比较法于地理规律教学科学、简便和可行,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综合训练深化法

对地理规律,学生只有经过实战训练才能深刻领会、灵活应用。实战训练要注意逐层推进,一般先进行简单的模仿练习,掌握规律;然后进行综合深化训练,灵活运用规律。例如:2014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卷第9-10题中,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图9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两题中考查的是气候类型的灵活运用,在复习气候规律时适合采用综合训练深化法,让学生正确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地能够达到连续4个月气温在20℃以上,温度条件适宜;但该地水分盈亏量<0,表示水分条件不足,故B项正确。正确解析第10题:①地位于北纬°,但最高气温在20℃以下,最低气温在0℃以下,说明该地海拔较高,为高原山地气候;②地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D项正确。

3.结语